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cs手机版)
孤立主义传统可上溯至华盛顿
20世纪以来,美国是世界上海外干涉或进行战争最多的国家,仅在二战以后美国的海外干涉
就达到14次,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的确非常“好战”。然而我们看看历史就会发现,美国其
实是孤立主义传统最根深蒂固的大国之一,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对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
的国家,像美国一样渴望远离世界。
美国立国之初,国父华盛顿便确立了孤立主义原则。所谓孤立主义,就是自己将自己独立于
世界之外。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提出下述基本原则: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
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
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
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
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
孤立主义从未消失
美国立国之后的上百年间,除了对法国大革命表示支持之外,几乎没有对任何国外大事有过
明确表态和站队。有学者认为,孤立主义宣告打破的标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威尔逊总
统倡议建立国际联盟;而另一种观念认为,直到二战中美国珍珠港被偷袭之前,美国都一直
没有改变过孤立主义立场。毫无疑问的是,直到今天,美国的“孤立主义” 情愫依然浓烈,
例如国会拒绝为越战拨款,迫使美军放弃越南战争,以及在“黑鹰坠落”被媒体大事渲染后撤
军索马里,都被认为和新孤立主义的适时抬头有关。
美国并不总是“胸怀世界”
共和党议员帕特·布坎南自称是“新孤立主义者”,他要求美国政府终止对外援助,还主张将
联合国赶出美国,关闭世界银行,减少或制止外来移民等。持类似观点的还包括在美国极有
影响的众议员荣保罗,他不仅反对美国参与任何海外战争,甚至主张美国退出联合国,不再
缴纳会费,也不再承担任何维和任务。
他们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关心其他国家的境况,而美国如此强大,也不会有国家愿意主动挑起
与美国的战争,美国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享受永久的和平。不要以为这只是极端人士的呓语,
以上两位都曾经被共和党作为总统提名候选人,荣保罗还以自由党候选人身份参加过总统选
举。
动武的理由也包括“道义”
与孤立主义相对应的是“国际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不能在一个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独
善其身,美国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以道义的力量来领导世界,即实现“仁慈的霸权”或“王
道”,这种思维便是我们常说的“以国际警察自居”。
虽然美国海外干涉或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不容置疑的是,美国所进
行的许多干涉和战争都是打着道义的旗帜进行的,例如:威尔逊总统将美国带入第一次世界
大战,声称“这将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罗斯福带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
的直接动因是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但最根本的是要反对法西斯轴心国对世界的统治;杜鲁门
总统当政时,美国出兵朝鲜,试图防止在冷战中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朝鲜半岛落入共
产主义的势力范围;在约翰逊政府之下,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战争的目的是要“阻止共产
主义的扩张”,防止东南亚地区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在北约的
框架下参与了科索沃战争,战争的理由是阻止前南斯拉夫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的种族清洗
政策。
霸权主义的“主动安全”
而共和党外交的道义色彩则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他们的动武理由也有更强的霸权主义色彩。
美国最近进行的战争中有三次是共和党政府发动的: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理由是制止
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维护中东的秩序与和平;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理由是打击和消灭
恐怖主义者;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出兵的借口是消除伊拉克的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真正目的是把萨达姆赶下台,在中东地区建立同美国关系密切的民主基地。在
共和党政府所发动的战争中,安全的考虑是第一位的,往往用先发制人手段,消灭对安全的
潜在威胁,也即实现所谓“主动安全”。
“威尔逊主义”,对外关系的理想主义
美国不仅是外交关系上的霸权主义大国,也是理想主义大国。美国外交上的理想主义可以追
溯到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后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可以说,不懂威尔逊主义,则
不懂美国外交。
理想主义/威尔逊主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不能单靠自己来寻求安全,而应当通过多边组织
或国际组织来寻求共同安全,这才是世界和平的保障,“要让世界为民主提供安全保障”。自
由、民主和人权不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手段,它们本身就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而且应
当视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威尔逊主义的“四项基本原则”
威尔逊主义的公式可以简化为:(1)道德律令——道德应当是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2)
多边律令——多边主义应当是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3)民主律令——在美国领导
下实现世界的民主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前提条件;(4)民族自决律令: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
己的政府形式。不过最终令国际社会失望的是,国会拒绝美国加入威尔逊一手创办的国际联
盟,没有美国的国际联盟在二战开战前威信丧尽,迅速解散,直到二战之后,各国改进国际
联盟的理念,成立联合国。
最安全的国家:很难互相开战
如果问中国人世界各国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回答多半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
家”,而如果问美国人同样的问题,基本上会回答分为自由世界与专制统治,或者自然主义
与宗教世界。
随着哲学家波普尔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名噪一时,西方人越来越倾向于将国家
划分为(宪政民主的)开放社会,和(专制主义的)敌人。正是基于这种划分,1986年,美
国学者迈克尔·多伊尔提出了“民主和平论”的主题,他认为民主国家之间很少或不轻易打
仗,原因在于制度的约束和文化规范的自律。就理论而言,“民主和平论”承继了康德的“永
久和平论”,并与威尔逊主义的“为民主创造一个安全的世界”相关联;就经验来说,二战
以来民主国家之间没有开战的事实似乎使“民主和平论”不证自明,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公
理”。不过,其实“民主和平论”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结论,它只有在作为“两国民主化程度
越高,则相互动武可能性越低”这样一个趋势性描述时是可靠的。
“扩大和平区”,冷战后的主要对外思维
民主和平论的主要信徒包括尼克松和克林顿,小布什也可以名列其中。尼克松对这一观
点进行了热烈的回应,他认为独裁国家对和平的威胁远远大于民主国家,因为战争的主要受
害者是普通国民,因此他们会反对发动战争,然而独裁者却不会在乎民意,而且他也往往不
会像普通人民一样成为战争的受害者,有时仅仅是因为一时性情或者为了获取“历史功绩”,
他就会将自己的人民陷入战争之中,因此美国真正的安全保障在于,给其他国家的人民用选
票避免战争的权利。
以民主和平论为基础,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总统,民主党的克林顿宣称要“扩
大民主的和平区”,而小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争前曾说:我们把自由带给遥远的他们,这样
我们在国内才有安全。“民主和平论”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进行海外军事干涉和在干涉之
后进行“国家重建”的出发点。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美国的孤立主义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0844992a57594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