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特斯拉事件是怎么回事?)
龙源期刊网
浅议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美育对大众意识的引
导
作者:张康夫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4期
[摘要]价值多元化给大众意识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人本美学的强势发展和审美泛化的
快速扩散,为美育引导建立了广阔的平台。文章对美育引导大众意识理论契合点,引导的阶
段、途径、方向和层次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重点论证了美育引导与舆论导向的逆向互动;提
出了美育引导应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关键词]大众意识 美育引导 审美泛化 逆向互动 填补性
[作者简介]张康夫(1966-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色彩设计、花色研究与开发和大众意识引导。(浙江杭州3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340/社科联课题“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美育对大众意识引导的研究”的最
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02147-1)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166-02
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泛滥,当前大众意识过多地推崇感性价值观,造成道德约束力
和社会责任感的下降;读图时代和消费文化的到来又给大众造成了泛文化的一种假象,使人们
在自以为是的幻觉中,个人意识恶性膨胀,特别是意识深层里的不良因素如在特殊境域下大众
谣言的传播意识、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少数人的别有用心等潜藏着很大的隐患,处理不当将
会给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后工业化社会中大众意识引导应当进一步体现一种人文
关怀和导向,促进人的情感、个性、价值观健全发展,使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协调起来。
在大众意识引导的过程中,美育以其特有的自内而外的构建和自下而上的逆式互动,对和谐社
会的构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建设性作用。
20世纪以来,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议题从理论层面走向生活实践层面,大众审美文化问
题已不再只是边缘问题,而是关系到现代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人
本主义美学”发展趋向也给美育与大众意识的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人本美学”与“审美泛化”赋予美育的历史际遇与责任
(一)“人本美学”——美育引导大众意识的理论支点
康德作为现代哲学和科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思想根本上是一种审美化的思想。“真理在
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美学范畴”①。席勒明确提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
龙源期刊网
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②。马尔库塞试图以艺术与审美来对这种“单向度的社会”进
行改造,强调“艺术也在物质改造和文化改造中成为一种生产力”③。杜威从科学主义角度关注
美育,看到了美和善(幸福)的统一,认为“任何一种可贵的幸福都是以美的感觉和享乐为主
要成分”④,提出了“艺术生活化”的著名命题。此外,还有解构主义美学、阐释学美学、符号
学美学等,它们也都从不同侧面阐释了美学和生活的关系,其逻辑依据便是美与生活在本体论
上的统一。
现代美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人类的生命意识,完善情感结构。即人的作为一种生命的自我
意识,其内涵是尊重、珍惜和热爱生命。“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才能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自
己生命的价值,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这种价值,并充分利用客观存在创造新的价值。同
时,也只有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才能知道如何尊重其他生命的价值,才能真正具有宽广无私的胸
怀,才能不为世俗的和眼前的功利所遮蔽、而发现生命真正的美。”⑤并由美导向善。这些正
面因素对形成青少年的价值观以及正面引导成年人的意识形态,都有着很好的作用。“社会所
追求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个文化概念,是位于经济或技术概念之上的。这种现代化的实现,要
依靠艺术教育来提升民众的品味。同时,互联网文化所带来的一种相对的信息平等化,为普及
之前只属于少数人的艺术提供了新的契机,可以使大众从„自然的人‟走向„审美的人‟。”⑥调整
了视野后的新美学,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为立足点,为新时代的文化变迁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说
法与解释,并进一步提炼其中蕴藏的审美新经验,使之凝聚成人类精神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审美泛化”——美育引导大众意识的物质基础
生活审美化趋向在现代语境下呈现出显性特征,鲍德里亚把这一现象称为审美泛化或审美
价值的扩散。审美泛化现象,既有本雅明所褒赞的防止文化法西斯主义层面上的革命性,也有
马尔库塞所贬斥的精神退化意义上的反动性。审美泛化对文化发展的直接影响就是促使文化从
最初的、狭窄的特定艺术种类,扩张到人类所有的精神领域和意识领域。也促使原先经典美学
中充满张力的一对范畴——审美现代性与日常性,从针锋相对走向了和谐统一。
人的存在中有许多东西不是仅靠理性就可以把握的,如情感、想象、无意识等具有非理性
成分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往往可善可恶。贝尔提出,既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里有必
要对于人们的各种欲望采取各种限制措施,那么,对于以“创新”为标志和口号的现代主义艺术
是否也有必要加以一定的限制呢?“我们正在摸索一种语言,它的关键词汇看来是„限制‟:对发
展的限制,对环境开发的限制,对军备的限制,对生物界横加干预的限制。可是,如果我们对
经济和技术实行一系列限制,是否同时也要限制一下那些超出道德规范、同魔鬼拥抱并误认这
也属于„创造‟的文化开发活动?我们是否要对„自大狂‟加以约束?”⑦但是意识属于人类最高级
的心理活动层面,仅仅用限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入更为适合的理念,如有节制的限制或
引导提升等理念。在这方面,美育对大众意识引导有着非常独到的作用,比如:从艺术的形式
美中追求讲究仪表美、环境美;从艺术的表现美中追求自己的语言美、行为美;从艺术的内在
美中追求自己的心灵美、理想美;从艺术的整体美中追求自身的完美性等。
二、美育和主流舆论的逆向互动——填补性
龙源期刊网
“读图时代”的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节拍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心理的承压力已经达到
了某种极限,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烦躁、郁闷甚至各种不满情绪,也极容易产生不信任心理,
并由此生成逆反情绪。这时,正面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美育的浸染方式与引导视角是不
一样的,它是一种熏陶、感发,是春雨化物式的渗透和提升。“美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确定一
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观‟,从根本上协调人在现实中的情感心理,化解被物质化的生活积聚的
焦躁、抑郁,而使其处于一种审美的状态,实现生命与社会的和谐。”⑧
(一)自内向外的辐射
根据辩证法,如果想真正改变某一事物的性质,就需要从该事物的内部寻找突破,进行解
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美育引导最坚实、最广泛的基础。有了爱美的需求,就有了美育
引导的条件。对于成人美育来说,其根本使命在于使人具有发现与创造美好生活的兴趣和能
力,在美的驱动下,人们会乐于行动,乐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或收获成果的过程中,可以重
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增强生活和工作的自信。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在
实现美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体现美的多种使用价值。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在实现美、追求美
的过程中,美和善可以实现完美的结合,而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美德,也是一切善意行为的内
在原因,只要人们之间是以善为基础的,很多难题都会迎“仁”而解。
(二)由下而上的逆向互动
大众媒体略显霸道的覆盖式舆论宣传,在意识引导与控制方面自有它的作用,但毋庸置
疑,这种控制性的灌输必须要与引导结合才能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公民,如
果长时间只能听到一种声音或一种论调,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抵制现象。一个国家国民
的意识形态也是这样的,不是说你要求他怎么样他就能怎么样,关键是他自身想要怎么样。不
管你的舆论阵地多么坚固,舆论队伍多么强大,舆论工具多么先进,最终都要通过人们的大脑
转化才能起作用,这是大众意识引导的困难所在。面对这种情况,你只能调整自己的思路。美
育引导的实施更多的是通过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和娱乐的过程中,利用渗透、感化等方式,
使人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美的熏陶,接受美育对意识的改造甚至重构而实现
的。这种放低身份、自下而上的贴身引导行为,容易拉近与公民的距离,也比较容易与公民产
生呼应。
(三)从点到面的扩散
美育引导大众意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合适的方式促使国民建立适合自身的美的目标,并逐
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一种美的状态。国家舆论导向及其德育教育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培养,
是自上而下、从大到小的辐射式教育,但具体效果怎么样还要看每个公民的对待态度、接收能
力、整体氛围等综合因素。美育的主要方式则是从个体出发,从每个人、每个家庭等单体元素
逐步展开,强调从我做起。如果个体能在自发或自觉状态下实现美的生活状态,那么其心态、
龙源期刊网
情绪就一定是健康或比较健康的,而人的心情和情绪是能够相互影响的,特别是自然状态下传
导就更具有影响力。这样,通过国民自觉或自然的相互熏陶,就可以逐步实现由点到面的扩
散。同时,人们在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和善、责任、道德、能力等碰撞并相互
感染的机会,这些元素在随时随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道德观、事业观等,从而在无形中给
人的精神注入活力,激起人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都在为美的目
标付出行动,都在体验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时,这个世界肯定是和谐的世界。
三、美育引导大众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境界说”对美育引导的启示
在王国维的“境界说”中,人生、自然、社会、艺术与宇宙具有同一性,在终极意义上,它
们在“境界”里得到统一。他把境界与人生联系在一起,境界又成为一个人生概念,他说:古今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第一种境界里,人还处于一种徘徊不定、孤独惆怅的状态之下,目标还
未确定,因此,人的心境也处于一种孤寂、凄凉的状态。在第二种境界里,人已经找到了奋斗
的目标,一旦认定目标,就勇往直前,无怨无悔,即使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第三
种,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和苦苦追寻,在历尽磨难、受尽委屈之后,猛然回首,却看到自己多
年追寻的目标原来已近在咫尺,心中百感交集,既悲且喜。在这里,艺术与人生境界合二为
一,人生即艺术,艺术即人生。这种境界的层次感给美育引导带来了重大启发,也就是说,面
对不同追求层次的人,美育的目标和方法需要有针对性。
(二)把美育和人生结合起来分层引导
当代社会阶层结构分化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心理承受力,市场化打
破了地域和家族亲缘关系的藩篱,也促成社会阶层构成趋于多元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和我国社会基本结构,笔者大致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五个层次,并提出针对每一个层次的引
导措施。
1.高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事业成功与心灵自由的完美结合。人生的价值有两个
层面:一方面是个人价值,如财富、名誉等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是其对社会的
责任和贡献。对这层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其实现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
了社会发展,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
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事业成功也离
不开审美情调,在人生的漫长历程中,要利用审美情调来时刻呵护和适度调养他们的心灵需
要。
2.较高层:走向更高一层的人生境界。这是处于上升期的人生阶段,也是众人刻意保持和
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这一阶段,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准发展的方向,意识起着关键的作
龙源期刊网
用。因此,利用审美情趣来化解人生负担压力,利用审美境界激发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不错的
策略。同时,利用美学中的层次美、过程美、缺憾美等理念来调整和缓解工作与生活中的紧张
度,都是调整心态、积聚能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3.中间层:把握生活的每一天,逐步提高自己。中间层是大众阶层,最能体现大众意识的
基本状况,因此,是美育引导的重要研究区域。一方面,要引导中间层发现生活是美好的,劳
动是最美的过程;另一方面,要引导中间层去主动发现美、挖掘美并创造美,从而提高生活的
满意度或幸福感。同时,要利用正确的生存观、进取观、成功观等,引导大众既要有长期目
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学会在压力中给心灵减负,保持一个平常心,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4.较低层:强调危机感,增加荣誉感。这个层次的人,在主、客观等各个方面处于即将失
去美感的边缘状态。城市化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科技与市场本位的发展,给他们身心造
成了巨大的压力。在主观上,市场本位、金钱拜物与消费文化的影响,容易导致人的价值取向
低俗。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要积极倡导“自我呵护”的人本思想,使他
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减弱其生活的压力和心理上的负担,平稳心态,并以此不断
加固其摇摇欲坠的进取心,增加其创业的信心。
5.底层:保留人的美感和尊严。这层人群处于社会的底层,生存状态相对艰难,这层民众
已经处于十分窘迫的“非美”状态。其群体潜在意识里有很大成分处于不满或麻木的状态,很容
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是社会动荡元素的主要构成者。在这层人的大
众意识引导策略中,核心要素是争取人格的完整和维护人性的尊严,使他们保留作为人的存在
的基本美感。失去了爱美之心,没有了尊严,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这是做一个正常人的
底线,越过了这条线,就几乎是失去了人本身。同时,在增强人性尊严的基础上,要逐步利用
美的元素感化、启发、鼓励他们走出困境。
[注释]
①(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33.
②(法)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6.
③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1021.
④(美)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97.
⑤徐碧辉.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J].哲学研究,1996(12):60.
⑥徐行.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育[N].中国教育报,2006-12-08.
⑦(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40.
龙源期刊网
⑧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11-08.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浅议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美育对大众意识的引导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4031836a66234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