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易语言个人工具箱)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美育策略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当代饱受批评是因为其初衷与最终结果之间的距离。正视现实
而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重视美育,尤其要重视日常生活美育。它要求从政府到个人,从
企业到家庭,从传媒到受众,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并认真汲取传统美育资源,真正做
到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审美追求。
由此可知,正是各种生产技术、市场手段和传媒文化通过商品与符号,大规模地进入、
改造和建构人们的感官、日常生活环境及其生存体验,才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一
种普遍的社会潮流。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当代面临的困境
尽管我们应该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能够在当代社会实现足以说明科技的进步与
时代的发展,但人们对此却没有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如韦尔施就说过:“在表面的审美化
中,一统天下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不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4](P6)中国更有
學者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本质是向富人们投怀送抱的“食利性”,在“日常生活审美
化”的背后是当代学者与资本家的联姻。[5]这就难免让人感到困惑,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追求不是人们自古就有的吗?连最崇尚俭朴的墨家代表墨子都承认:“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6](P22)说明只要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
足,人们就会有对美的追求。那么,这种追求为何会受到如此激烈的批判呢?其深层原因恐
怕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绕开的悖论有关,即人类行为之目的与结果之间的悖论,
换句话说,人类的很多行为,其最初的目的与最终的结果之间往往不一致,会有一定距离,
并由此产生悖论。
西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初衷是想改变机械化大生产带来的产品粗糙、缺乏美感等
现象,以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与审美水平,但我们回过头来反观,当“日常生活审美化”
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潮流时,大众的生活质量与审美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了吗?没有。事实
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大众被极力刺激、调动起来的所谓“美”的追求,其实主要还是停
留在物质层面,而且是以炫耀式消费为主,购买者对这些以审美方式呈现的日常生活用品
的购买,不是为追求其审美价值,而是为了夸耀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地位。显然,这
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正逐渐由以审美的方式对待日常生活转变为以审美的方式
呈现日常生活,也由精神追求蜕变而为物质追求。
荀子认为人的爱美之心与生理本能一样,属于自然禀赋,但这些无可厚非的生理本能
如果没有道德与法制的控引,一旦肆无忌惮的放纵下去,就会使社会走向崩溃[7](P67)。
对当代社会而言,在大众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前提下,追求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审
美化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它带来的过度消费甚至是炫耀式消费则是一无可取的,
无论是就个人、国家还是社会而言都不值得提倡。怎样把握这个度,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教
育,尤其是审美教育。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的当代美育策略
美学家李泽厚曾指出:“审美不能是很久的态度”,“但如同经常进入神的世界使精
神不断得到洗涤净化而有益于人生一样,审美亦如此。它在你一生中的反复来去,就极大
地丰富了你的现实人生。”[8](P107-108)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感谢创造了“审美”
奇观的当代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思考、放弃了批判,相反,如何削减审美物
化、审美异化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审美泛化带来的丰富的审美资源,为中国当代审
美教育服务,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它要求我们要重视美育,尤其要重视日常生活美育,
同时要认真汲取传统美育资源,真正做到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审美追求。在具体策略上,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美育策略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4032124a66235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