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方舟编译器真实测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公开课教案第【1】篇〗
01
学习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3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境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过程:
02
一、导入: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一起来感受浓浓的父爱。请看我们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开启学习之旅吧!
03
二、学习新课:
1、简介作者。了解一下作者:
2、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老师要求大家预习的时候做到:1、 2、
出示:我会读(两张)开火车读。
3、梦中出现了几个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学生依次回答,出示七个场景) (板书:生活场景)
4、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这篇文章时,作者的父亲已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课文开篇一句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可见课文写到的场景是作者在梦中回忆的。文中2-9自然段写了梦中和父亲在一起的7个场景。父爱之深,让作者泪流满面,所以结尾说:大家读出来——“醒来,枕边一片湿”。(出示下一张幻灯片:自学提示)
5、自学提示: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请同学们速读第2-9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你的感受。
6、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7、(出示幻灯片为:旅店换房、吃豆腐脑、糊万花筒、缴学费铺床)
小结:这一个个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
(板书:深深的父爱)8、父亲对我是如此的关爱,而我对父亲又抱有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做的呢?
a当我被臭虫咬得满身疙瘩,父亲想要加钱换个好点的房间时,我————(不肯再加钱换房),因为我——(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b当庙会上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吸引着我时,我馋了吗?(馋了)我有没有叫父亲为我买?(幻灯片)
(体谅父亲 的艰难)
c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一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d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报考无锡师范了。
我考中了吗?(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
(儿子懂事,能够体谅父亲的艰难,并且努力学习。)
过渡:父慈子孝,父子温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9、文中有两个句子含义深刻,我们来品读感悟一下。
a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引导: 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哭?(心酸的哭)为什么心酸?往前看:81页下边:家里粜稻、卖猪,为我凑生活费,而我帮不了家里任何忙,不能为家里分忧,所以这里的新滋味是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境况的担忧;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
b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引导:(圈画“载着父爱的小船”)小船载着父爱,画小船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C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1、 父爱和小渔船有什么关系
2、 父亲在小渔船上做什么?(摇橹、做饭、缝补棉被)小渔船承载了…..
3、 以父爱之舟为题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什么感情?
04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梦中回忆了和父亲相处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四、写法感悟: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五、小练笔
六、布置作业:同学们,既然我们感受到了父亲我们浓浓的爱,我们该怎么做来回报父亲呢?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就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亲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公开课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
二、读文识字。(出示课件3)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出示课件4)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C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出示课件5)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生总结 汇报(出示课件7)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出示课件8)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文的生字。
2.继续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1)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出示课件12)
板书:第一个场景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3)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
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出示课件14)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5)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出示课件16)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板书:第二个场景
3.品读第三个场景。(出示课件17)
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总结,汇报
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劣的环境变得温暖。
板书:第三个场景
4.品读第四个场景。(出示课件18)
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书:第四个场景
5.品读第五个场景。(出示课件19)
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
生总结,汇报
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板书:第五个场景
三、感受写法。
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出示课件20)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21)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
教学反思:
1. 从显眼的词句中深入:在研读时对字、词、句、段上是必须要下功夫细细体会的,不能轻易放过。《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中,把握重点词句,同时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细读,从句子中落实到重点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读。
2.从熟知的知识点深入:在初读,研读后,从学生能够熟知的知识点切入课堂教学,那一定能给学生自信心,培养好整堂课的气氛。在这篇文章的处理中,“父爱”这个主旨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点,以此作为解剖处,让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并围绕“父爱”的事件进行梳理就简单得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及时,导致一些学生的兴致有点低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公开课教案第【3】篇〗
设计说明
本课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呼应。“父爱之舟”既指姑爹的渔船,也指父亲的爱,两者融为一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意在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本设计着眼于选材,从默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教学中紧紧抓住“小舟”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让父爱与小舟水乳交融。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随着“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我”和“父亲”的感情也层层深化,直到最后写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的感想,
从而顺利揭示出文章主题。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感受文章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作者资料并制作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设置情境: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坐过小渔船吗?见过有人坐小渔船去参加考试吗?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就是坐着渔船外出求学的,而一路保护他、给他撑船的就是他的父亲,所以本文的标题就叫做“父爱之舟”。(板书:父爱之舟)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一看这条“父爱之舟”上到底承载着多少动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感情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
1.教师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生字词。
2.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比如:“冤枉”中的“枉”字,单字读wǎnɡ,在本词语中读轻声;“栈”读zhàn,不读jiàn;“跷”读qiāo,不读qiào;“茧”读jiǎn,不读jiǎnɡ;“偏僻”的“僻”读pì,不要读成bì;“枕、暑、煮、嘲”读翘舌音。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朦胧”“磨灭”等词语的意思。
预设:
朦胧:不清楚;模糊。
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冤枉:不值得;吃亏。
恍恍惚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启迪:开导;启发。
磨灭:(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
4.教师出示会写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
5.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考”“席”“糖”“屑”四个字。
6.学生自主交流剩余生字的写法。
“毕”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十”要托住上部。
“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边部首要写的细一些。
“疼”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外面的“疒”要写得大一些;里面的“冬”要写周正。
“煮”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灬”要把上面的“者”托
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的练习以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也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作者,理清脉络
1.作者简介: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师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毕业后赴法国留学,进修油画、学习美术史。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油画作品主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周庄》等,文学著作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段首标上数字,思考:全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全文一共描写了“我”和父亲的几件事?
预设:
全文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写了昨夜“我”仿佛做了一场梦,后写了梦中“我”和父亲的陈年往事,最后写了“我”梦醒后泪湿一片。(这几个问题难度不大,不必浪费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全文一共描写了客栈被咬、难忘庙会、背“我”上学、拼凑学费、无锡考试、缝补行装六件事。(适时板书)(这一个问题学生很可能不能完整或者准确地回答
要尊重学生的提法,培养概括能力。
清楚,只要能够把主要事件说清楚就行,不必强调件数和概括的准确性。)
3.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主要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六件往事,那么这六件往事中父亲主要为“我”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4.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在“我”的回忆中,父亲都为“我”做了什么?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预设:
客栈被咬——叫来茶房,为“我”加钱换房间。
难忘庙会——为“我”买热豆腐脑,糊万花筒。
背“我”上学——雨天背着“我”去上学。
拼凑学费——粜稻、卖猪为“我”凑学费,送“我”到校,替“我”铺床。
无锡考试——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睡觉。
缝补行装——摇橹间隙为“我”缝补棉被。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了解写作背景,从而弄清文中关于父亲的主要事件,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可以让学生从具体事例入手,了解父亲为“我”付出的辛劳和对“我”的关爱,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
四、结合课文,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用“冤枉”“启迪”各造一个句子。
3.阅读课文,说说:在“我”和父亲的梦境中,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生字词,让学生对重点词语能够运用,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试着分析课文内容,既能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也能为下节课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问题切入,导入新课
1.问题切入:结合上节课作业内容,请同学们说说课文里父亲为“我”做的哪件事让你印象最深。说说你的想法。(这个问题答案并不固定,学生只要能找出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就行,没有固定答案,重点是说出印象深刻的原因。)
2.导入新课: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那么,“我”又是怎样体会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设计意图:从作业检测入手,切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举两得而又顺理成章。
二、抓住线索,研读文本
1.导读质疑:快速阅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小渔船”,画下来。 画出句子后,要充分地朗读哟。
预设:
一共四处。
(1)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
(2)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
(3)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
(4)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2.组织讨论:这四次提到小渔船,都给了“我”什么不同的感受?又有什么相同的感受?
预设:
不同的感受:
(1)“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让“我”想起了父亲为了省钱,和“我”一起住最便宜的小客栈,见到半夜“我”被臭虫咬醒后心疼不已。
(2)“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为了节省食宿费,父亲和姑爹轮流摇橹,却让“我”睡在船舱里。
(3)“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父亲在摇橹间隙,仍然舍不得休息,替生病的母亲为“我”缝补行装。
(4)“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小渔船虽然比不上鲁迅先生笔底的乌篷船
精致,但一样让人感到亲切,一样让人永记在心。
相同的感受:都引起了“我”对父亲的难忘记忆,都让“我”深切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3.引发思考:这只小渔船对“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又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预设:
小渔船不仅是“我”外出求学的交通工具,更承载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期望。“小渔船”是文章的主线,串联起了父亲对“我”的浓浓深情。
设计意图:从文中作者四次提到的小渔船入手,引领学生找到小渔船带给“我”的深刻感受,从而推导出小渔船上所承载的满满的父爱深情。再从小渔船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着手,帮助学生认识课文标题,为下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三、延伸触角,升华主题
1.交流汇报:除了作者梦中所想起的四次小渔船外,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展现了父亲对“我”的浓浓深情?具体说一说。
预设:
第2自然段:“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这是“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
第4自然段:孩提时和父亲一起赶庙会,和父亲一起吃自带的粽子,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并回家给“我”制作了“我”童年唯
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
具——万花筒。
第5自然段:上初小时遇到雨雪天,父亲背“我”上学,腰里围着母亲出嫁时的汗巾。
第6自然段:上高小时,父亲为给“我”凑钱上学,粜稻、卖猪,并亲自送“我”到校,替“我”铺床。
2.延伸思考:买枇杷、豆腐脑、制玩具、背“我”上学、替“我”铺床,这些事情大不大?为什么“我”对此却记忆犹新?
预设:
这些事情都不大,但是都饱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深情,所以“我”至今难忘。
3.课堂讨论:你觉得作者能用笔画出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吗?为什么?
预设:
能。因为是父亲摇着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和浓重的爱。所以“我”一定不会辜负父亲,努力完成自己的也是父亲的梦想。
4.教师补充:这些尽管是发生在“我”和父亲之间的小事,但是无不蕴含了父爱情深,以至于让“我”第一次真正心酸落泪,第一次品尝到人生道路上的“新滋味”。而这种“新滋味”,令“我”感受到了浓浓父爱。父亲对“我”的照顾又是如此无微不至,以至于对父亲的感恩和亏欠之情油然而生。
要注重通过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父爱。
5.升华主题:正是父亲摇着这只小渔船,把“我”带到人生的一个个驿站,送“我”读书、考学,这条船承载着的不仅有父亲无尽的期望,更有满满的关爱。全文以“父爱之舟”为题,巧妙地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阅读分析,让学生对父亲的形象感受得更加清晰,对文章的主题了解得更加明了。
四、讲练结合,设置作业
1.写法指导: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小”指事例具体而又典型,“大”指文章的主题深刻。“以小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具体说,就是选取细微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突出地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本质,给人认识、教育、启迪或趣味。这就告诉我们平时要关注身边的平凡小事,发现这些小事中的“亮点”,悟出大道理,揭示新主题。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往往通过看似平凡的小事突出人物不平凡的性格特点,从而让主题更加鲜明,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堂练笔:生活中的哪件小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写下来,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进行写作指导的同时,及时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以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父亲对“我”的无限关爱,字里行间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教学中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理清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几件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沿袭从文章内容到感情主线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体会不同事件中主人公的心态,从点滴小事中发现蕴含的深情,教师再结合学生实际加以引申,从而让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
3.为了更好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了解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是十分必要的。补充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06084697a501279.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