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settimeout异步)
第26卷2011年第9期月刊
・
2011 ̄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选登・
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
中西方旅游者博客的多维话语分析
冯捷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目前,很少有学者采用旅游者博客这一新兴的方
旅游者角度,这两种视角也即供给和需求角度…。
式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文章选择中西方旅
从供给角度理解,目的地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对外宣
游者博客话语为切入点,从“文化繁荣”、“宜居和生态”、“现
传、希望旅游者获得并形成的印象,比如:肖亮、赵黎
代化大都市”、“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5个维度探讨中西
明基于两岸网站互联网传播对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
方游客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异同,并讨论了两个不
同旅游群体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
构建的研究 ;从需求角度来看,目的地形象是旅
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来京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价提出了切
游者通过各种信息来源获得的内化心理认知 。
实的建议。此研究意在强调旅游者博客在旅游目的地形象
比如:麦卡锡等(McCartney,et a1.)对来自4个城市
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亦希望能够对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发
前往澳门的旅游者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了不同信息
展作出贡献。
来源对于选择澳门作为旅游目的地影响的程度 。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者博客;北京;多维话语分
一
直以来,我国的旅游研究主要重视旅游地的
析;中西方游客
宣传,而忽视消费者等各方面的研究。李宏在2006
[中图分类号】F59
年指出,在目的地营销推广策划中,很多研究仅仅考
[文献标识码】A
虑了信息的发布,而没有考虑到信息的接受,呈现出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9—0019—10
一
厢情愿的局面。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热火朝天地设
计形象、推广形象,另一方面客源市场对营销推广信
1 文献综述
息的接受效果与预期相距甚远 。
1.1 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者博客
近几年,我国关于旅游者即需求方的研究增多,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
一
厢情愿的局面有所改观。比如:张文、何桂培调查
一
直是旅游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总体说来
了全国范围内的23个旅游目的地游客的一手数据
有两种研究视角:一种是从旅游地角度,另一种是从
资料 。赵现红则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航空枢
纽口岸采集的一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影响人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部商务英语国
境游客西向扩散的影响因素 。此外,还有几位学
家级教学团队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YYO14)项目。
者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分别研究了中国背包旅游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Teaching
者的特征和需求 、杭州日韩游客的购后行为 、
Team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e University of
上海会展旅游的外来旅游者和上海居民¨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to WANG Li-fei)and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o
研究旅游消费者可以采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其
FENG Jie—yun)(No.09CYYO14).]
中采用旅游者博客来研究旅游者的感知和体验是一
[收稿日期]201l—O2—21.【修订日期]2011—06—12
种新兴的方式。汪婷、陆林的研究以芜湖方特欢乐
[作者简介]冯捷蕴(1973一),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
世界为例,分析了游客的体验和评价信息。该研究
师,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分
发现“刺激”是用得最多的词,这与主题公园的产品
析、旅游研究、跨文化传播,E-mail:fengjieyun88@126.eom。
特点有关。而在体验项目的照片中,有将近一半的
田
第26卷2011年第9期月刊
游客选择“恐龙半岛”中倒立的房子拍照留念¨ 。
陈才等搜集并分析了大连旅游者博客,阐释了大连
味着不只是从一个维度探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
知,而是从多个维度比如文化、生态、现代化、经济和
旅游的原始意象、诱发意象和复合意象,并提出了若
干建议供大连市旅游规划与营销参考¨ 。张文、顿
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进行仔细的考察,在此基础之
上形成综合的、整体的认识和评价。如果依据传统
话语分析的方法,只关注游客感知的某一维度在语
雪霏基于网上游记,探讨了大陆游客对台湾旅游目
的地形象的感知¨ 。
言的体现及其细微特征,其结果可能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导致分析结果片面而缺乏说服力。
1.3 多元化的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
研究旅游者博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博
客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它的载体是新兴的互联网,
其渗透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其次,博客大多表达
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总体目标是把北京建设成为
国内外旅游者首选之地,国际一流旅游名城 。目
的是旅游者内心真实的想法,获得的信息最原始、也
最生动。而实地调查则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调查目
的和意向对旅游者进行提问,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
旅游者真实的看法 。再次,与强调统计数字的定
量调查法不同,旅游者博客所包含的生动故事是非
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个性化的游客,其描述人物、
景点、行为,评价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
前,北京力推的形象是多元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开
发的重点是努力形成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
品体系,即巩固提升传统观光旅游,大力发展都市、
乡村旅游,积极推进会议奖励、商务旅游 。由此
可见,北京正在针对重点客源市场,推出适合不同需
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以便提高来京旅游者体验的
质量。
一
想象空间。叙事结构为旅游体验中意义的因果推断
构建了框架¨ 。必须承认,调查旅游者博客也存在
一
些学者关于来京国内外旅游者的感知进行了
定局限性,比如缺失年龄、职业和收入等人口统计
研究。白凯等调查了北京入境游客第一手资料,并
发现:北京入境游客体验质量评价具有明显的区域 学信息,但是,研究者可以通过博客空间的文字以及
照片的大致判断来获得这些信息。
1.2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和多维话语分析
相似性,常住地间距离的差异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会
导致体验质量的不同¨ 。此外,文谨、宫辉力通过
问卷调查研究了自助旅游者对北京信息的需求,探
讨了游客社会特征、收入与其对目的地信息需求之
间的关系 。
本文选择中西方旅游者博客作为分析语料。这
些博客的撰写者代表了文化相似性强和文化差异性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是游客对旅游场所的
“认识、信念和印象”的综合体¨ 。学者们的研究侧
重点不同,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可以分为两类:重点从微观角度探讨具体的旅游产
品和服务,评价各种服务项目,如住宿、餐饮、交通、
购物、娱乐、导游服务、邮电通讯¨ ;从宏观视角对
旅游产品以及整个旅游目的地城市或地区给出整体
评价,比如:罗宁根(Rqbnningen)把旅游目的地形象
划分为5个维度,即文化、现代城市、自然、经济发展
大这两个最重要的北京旅游者群体。文化相似性强
的群体特指国内的外地进京游客,总体说来,他们属
于不同的地区文化,但是同属于中华文化。2010年
外地进京游客人数为11780万人次,占国内旅游总
人数的66% 。而文化差异性大的群体指的是来
和针对旅客的具体服务 。本文采用的是宏观的
视角,即整合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具体旅
游服务的体验。
自欧美的旅游者。这些游客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
和意识形态在不同文化之间差别较大。2010年欧
美来京游客人数达到1752959人次,占来京外国游 笔者认为:话语是多元维度的混合体,是矛盾和
冲突的场所。多维的话语构成了社会实践和文化生
客的42%【2 。本文将重点考察和分析欧美国家以
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此,话语不再是局限于
传统语言学意义上去考察词汇、语法或者语音,也不
再是探讨如何通过连贯使话语成为一个同质的统一
体。多维话语研究试图超越支离破碎的点滴分析,
英语为母语的旅游者博客。
1.4文献总结和本研究的意义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虽然已经有学者从旅游
者的感知角度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进行了
考察语言及其他社会象征符号和宏观社会议题和文
化的关系,力图把微观的文本空间和宏观的社会空
间结合起来 。
就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而言,多维话语分析意
深入的研究,但是从旅游者的博客角度来探讨北京
旅游的研究尚不多见。此外,之前也很少有研究探
讨西方和中国游客关于北京旅游感知的异同。
本文试图从多维话语的视角研究北京旅游目的
囤
弟 5雹 UlI毕弟 朋 月tU
地形象的感知,分析的语料来自中西方旅游者博客。
件包SPSS得出分析的结果。在此基础之上,选取典
本文的重要性有如下3点:①从多维的整体角度研
型的例子对每个维度子范畴的体验评价加以详细
究旅游者的感知话语,为话语分析学科的新发展作
说明。
出贡献;②进一步了解外地来京的旅游者和西方的
表1 5个维度及其子范畴
旅游者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文化特征;③提出切实建
Tab.1 Five dimensions and their subcateg0ries
议,以提升来京旅游者的体验质量,为北京旅游业的
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以中西方旅游者博客为
切人点。从多维话语角度探讨中西方旅游者对北京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为了
达到此研究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在“文化繁荣”维度方面,中西方游客关于北
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有哪些异同;
2.在“宜居和生态”维度方面,中西方游客关于
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有哪些异同;
3.在“现代化大都市”维度方面,中西方游客关
于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有哪些异同;
4.在“社会和谐”维度方面,中西方游客关于北
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有哪些异同;
5.在“经济发展”维度方面,中西方游客关于北
3多维话语分析
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有哪些异同。
3.1 维度一:文化繁荣
2.2研究方法
表2 中西方游客关于维度一文化繁荣的体验评价
本文搜集了谷歌、搜搜、百度和搜狗4个国内外
Tab.2 Perceptions of cultural prosperity
搜索引擎中70篇中西旅游者博客作为分析的语料。
among Chinese and Western tourists
其中,西方旅游者和中国旅游者博客各占35篇。这
些博客选自4个网站中排名前20位的描述北京的
旅游者博客。语料的搜集排除了与北京城市形象无
关的博文。此外,为了尽可能获得博客作者的个人
信息,并增强研究的整体性,本研究保存和分析了图
像信息,例如人物照片和景点图片。其中,撰写中文
博客的旅游者主要来自广东、上海、陕西、辽宁、浙
笔者发现,在搜集的所有语料中,绝大多数中西
江、内蒙古、江苏等地;而撰写英文博客的旅游者来
方游客对北京的古代文化印象深刻,并给予了正面
自美国和英国。
和积极的评价。其中,国内旅游者博客有l2篇,国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定 外旅游游客18篇(详见表2)。由此看来,丰富的古
性指的是采用多维话语的分析方法,从文化繁荣、宜
代文化是吸引这些游客前来北京观光的一个重要原
居和生态、现代化大都市、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这5 因。这些博客大多表达了对长城、天坛、故宫、颐和
个维度来考察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定量 园等著名历史景点的赞赏和钦佩之情。如例1是西
指的是在分析多维的感知话语时,采用了统计学的
方游客称赞紫禁城的建筑具有对称美,雕塑具有独
方法,以增强分析的客观性和可信度。本研究把5 特风格,令人敬畏。例2则是中国游客描述天坛公
个维度细分成多个子范畴(见表1),并区分了关于
园的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
北京旅游的4种体验评价:正面的、负面的、正负兼
例1 The Imperial Palace(Forbidden City)
有和没有提及。把所有语料的具体信息输入统计软
certainly tops the list.The buildings themselves appear
团
幂zb罨zu11 弟 剐月十lJ
to be incredibly square and symmetrica1.and the
neighborhood,Dazhalan(Big Fence),is Beijing’S
most venerable community.The name dates to the
iffteenth century・・・・・・
sculptures are grotesque to the point of scary.(摘自英
文博客10)
例2 天坛公园有我没有意料到的一种独特气
质。公园非常大,种的都是松柏,很有些气势。建筑
物都非常讲究天地合一的精神。(摘自中文博客4)
尽管大多数游客对北京的古代文化赞赏有加,
也有少数游客持有正负兼有的评价。个别游客一方
面赞叹古代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和勤劳,另一方
面也对皇家的奢侈和挥霍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封建
文化中皇权至上的体现。见例3。
例3 北京是我国封建文化积淀深厚的都城
……
Where baby strollers outnumbered vehicles。and
the air filled with the sound of woks being scraped
,
clacking mahjongg tiles,and the throaty call of a
newspaper vendor.Shoppers bargained over flesh—
picked watermelon and cabbage,and snacked on oil
cakes and hot soy milk.(摘自英文博客1)
例6译文:(北京人)使用精确却又模糊的词
语,一种音乐的语调,一种清楚而又活泼的音色。一
种放松而又故意的高度组织并使语言复杂以达到优
美和睿智的境地。更令人着迷的是听他们吵架……
原文:They use very concise yet multivocal
phrases,a musical tone,a clear and lively timbre and
an easy and deliberate altitude to organize and
sophisticate their speech to the point of concinnity and
sagaciousness.
到北京是观近500年的历史。无论是故宫还是
长城,或者是天坛、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和明代十三
陵——无不体现了皇家的富丽与奢糜,也反映出古
代设计与建设者的智慧和勤劳。(摘自中文博客1)
此外,还有一位西方游客认为举世闻名的长城
和紫禁城并非最具吸引力,他认为这些宏伟的古代
建筑有些呆板,缺乏生气(例4)。在他看来,最值得
赞赏和推荐的景点则是帖近居民原生态生活的胡
同。
例4 Visitors to their lanes often rank the
attraction ahead of comparably sterile stops at the Great
Listening to them engaging in a verbal fight or
something is an even more fascinating experience.(摘
自英文博客10)
关于北京的政治文化,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价
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有9篇中文博客对内涵丰
富的政治景点和场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憧憬之
情。比如:参观天安门和毛主席纪念堂、观看升降国
旗仪式、参观圆明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7表达
了国内游客对天安门的热切向往;例8则描述了凄
wall and Forbidden City.(摘自英文博客1)
关于民俗文化,西方游客比中国游客表现出更
加浓厚的兴趣。共有7篇英文和4篇中文旅游者博
客表达了对北京民俗的赞美。这可能是因为西方游
客对不熟悉的异国文化怀有好奇心和新鲜感。这些
博客集中描述了历史悠久的胡同、原生态的居民生
活、老舍茶馆令人难忘的茶艺表演和四川变脸,甚至
具有独特韵昧的老北京话。如例5讲述了大栅栏的
历史以及北京居民生动迷人的日常生活;例6则细
致地描述了北京话的独特魅力。比较而言,国内游
客则因文化特征差异度较小而不觉新奇。
例5 译文:胡同对于北京的意义就如同运河
凉的圆明园,以及父亲为了观看降旗而提前到达的
迫切心情。
例7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
”从我们这一代人起,直到今天的孙子辈,都还
在唱。可见北京在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任
何城市无与伦比的……再一次目睹身感首都的繁荣
昌盛。(摘自中文博客1)
例8 看圆明园实质是爱国主义教育,让国人
看看历史,不忘国耻。圆明园比较凄凉,游客不多,
对于威尼斯的意义……大栅栏胡同区是8世纪前建
立的,它是北京最令人尊敬的社区。其命名可以追
溯到15世纪……
可以静静地走走看看……老爸情愿看降旗,于是6
点钟往天安门广场冲,降旗要到7:20,我们整整提
(胡同里)婴儿车的数量超过了机动车,空气中
前1小时到的,为了站个好位置看降旗,索性就靠着
栏杆席地而坐等降旗。(摘自中文博客3)
不同于国内游客普遍对北京的政治文化持有正
充满了炒锅碰撞的声音、噼啪的麻将声和卖报人沙
哑的叫卖声。有的人在为新鲜的西瓜和白菜讨价还
价,还有的人在吃着油饼和热豆浆。
原文:Hutong are to Beijing what canals are to
Venice……Settled over eight centuries ago,my hutong
面和积极评价,有几位西方游客对北京政府乃至整
个中国持有偏见。即便中国人基于热情好客的传统
美德——主动和外国游客打招呼,也会看成中国人
圈
第26卷2011年第9期月刊
缺乏自由,无法接受外来思想。因此,西方游客认为
中国人似乎急切地需要聆听外国人在说什么。这种
关联似乎有些牵强。参见例9。
例9 I enjoyed being with the Chinese people.
They were so eager to hear what I had to say.I believe
because they‘ve been oppressed by the government
来,金菊艳鲜,让人迷恋,令人陶醉。
北京城区。还有苍松翠柏,绿化胜过他乡。北京
的自然风景,自有其独特的美。(摘自中文博客1)
关于公共交通,中西方游客的基本评价是褒多
于贬。总体来看,西方游客偏爱本土特色的交通工
具带来的独特旅游体验。例15讲述了“(我们)乘
坐令人激动的船只从故宫来到颐和园。这些船是金
碧辉煌的黄龙……我非常激动它们是如此独特!”
(原文:this exciting craft ca ̄ied US from the forbidden
city to the summer palace・・・・・・The boats were glorious
yellow dragons……1 was so excited that they were so
and unable to embrace foreign thoughts and ideas.(摘
自英文博客3)
3.2 维度二:宜居和生态
表3中西方游客关于维度二宜居和生态的体验评价
Tab.3 Perceptions of ecology among Chinese
and Western tourists
unique!(摘自英文博客4)。博客旁边配发的照片
(见图1)是两位西方游客,身旁是中国特色的黄龙
船头和碧波荡漾的湖水。
关于北京的天气状况,国内游客的正面评价有
14篇,而西方游客的正面评价只有4篇,西方游客
图1 两位西方游客和中国特色的黄龙船头
Fig.1 Two Western touris ̄and
Chinese-style dragon boat
对生态环境的期待更高(见表3)。此外,西方游客
关于北京天气的负面评价也比中国游客多。英文博
客主要讨论的是空气污染。例1O讲述游客一下飞
和西方游客不同的是,中国游客的正面评价主
要强调北京公共交通的便宜和便捷,而并非独特的
本地交通体验。显然,国内游客因为文化差异小,对
乘坐龙船远没有西方游客的旅游体验深刻。相反,
机就注意到浓浓的烟雾;例11则描述“尽管很暖
和,因为太多的污染,在北京见不到太阳。”而中文
旅游者博客则主要谈论北京干燥的气候,见例12。
例i 0 The smog(which i originally thought was
他们更加看重公共交通的实用价值例如价格低廉和
方便快捷。参见例16和例l7。
fog)was extremely thick.(摘自英文博客8)
例11 We did not see the SUN in Beijing
although it was very WalTll,too much smog.(摘自英
例16 买了交通一卡通(20元起充,一人充了
30元,押金20),在北京一定要享受一下独有的便宜
的公交系统。(摘自中文博客3)
例17公交车四通八达,除了我们第三天的慕
文博客4)
例12 小窍门:1.北京真的很干,一定要带润
唇膏和乳液进行保湿。(摘自中文博客7)
关于北京的自然风景,一些中西方游客都给予
田峪长城之外,几乎都是一到两辆车就可以到。方
了正面的评价。例13认为北京的自然景观改观了
很多;例14描述了燕山、香山以及各大高校“绿荫
葱郁”的校区等美丽的自然风景。
例13 北京比以前漂亮了很多,周边环境和几
便!(摘自中文博客7)
除了正面评价之外,中西方游客对北京交通也
存在负面评价。主要的不满是交通堵塞造成的出行
不便,以及机动车多造成的噪声污染,如例18、例
19。
年前大为改观。(摘自中文博客10)
例14 远有雄伟的燕山,白雪皑皑。近是美丽
的西山风景区……与香山相邻的植物园及北大等名
例l8 “大有大的难处”(王熙凤语),比如堵
车。地下有地铁,地上有公交、公家车、私人车……。
校园区绿荫葱郁,春末夏初牡丹、芍药盛开;秋始冬
五环之内,堵车是家常便饭,高峰期,坐车比步行还
慢。(摘自中文博客1)
翻
第26卷2011年第9期月刊
例19 自行车、汽车和摩托车飞驰而过,鸣笛
声不绝于耳。
Bikes,cars and cyclos buzzed past me beeping
(摘自英文博客2)
3.3维度三:现代化大都市
表4 中西方游客关于维度三现代化大都市的体验评价
Tab.4 Perception of metropolis among Chinese
and Western tourists
horns.(摘自英文博客4)
关于北京食物的评价,中西方游客也显示出一
些差别。国内游客给予的负面评价较多,主要集中
在食物味道不好,而且价格昂贵。见例2O和例21。
例20 老北京炸酱面是第一天晚上在前门吃
的。去前门是冲着老舍茶馆去的。好不容易找到了,
但发现演出已经开始,而且消费水平也不是我们能
够承受。转移到旁边的老北京面馆,北京炸酱面的
味道和想象的相差甚远,不太入味。儿子也不喜欢
吃,后来还是再上了碗米饭。(摘自中文博客4)
例21 然后看到有卖羊肉串的,就停下来,坐
关于北京的现代建筑,一些中西方游客表示肯
定。其中,中文博客1O篇,英文博客8篇。这些博
客都提到北京现代化的建设日新月异,值得赞赏。
在例25中国游客表示对奥体中心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例26和例27则反映西方游客对机场航站楼的
现代化设计令人惊叹,并提到街道两边的建筑非常
现代化。
例25 奥体中心,这是儿子心心挂念的地方。
进了酒吧,点了东西吃,不好吃的,啤酒就是青岛啤
酒了,肉串还行,其他的就难吃了。(摘自中文博客
2)
和中国游客不同,更多的西方游客对北京饮食
表达了欣赏之情。这些游客称赞食物价廉物美、富
有本土特色。中西方游客对北京饮食感受差异如此
之大,既是因为消费水平不同,也是因为两者所处的
饮食文化不同。熟悉中华饮食文化的国内游客对北
的确不同凡响。(摘自中文博客4)
例26 译文:北京的新航站楼投入使用还不到
一
京餐饮体验评价较低,而来京的西方游客则感受到
截然不同的东方美食,比较容易产生好感。例22、
例23和例24就称赞北京的食物味道好,价格便宜
得超乎想象,对特色的北京烤鸭也赞不绝口。
例22 译文:这儿的食物太棒了。味道正好,量
又大。你的钱绝对花的值得!尤其是街头的食物
……
个月。哇!这是极其漂亮的建筑……航站楼的天
花板看上去非常时尚。
原文:Beijing’S new terminal which opened less
than one month ago.WOW!This is a gorgeous bit of
architecture・・・_・-The terminal ceiling was very cool
looking.(摘自英文博客5)
例27 译文:街道非常干净,建筑非常具有现
代感。
原文:The streets were clean and the buildings
真是太棒了!
原文:The food is amazing here.Proper,hehy
portions。you damn well get your money’S worth!
Street food especially……It’S HEAVEN!(摘自英文
were all SO modern.(摘自英文博客6)
有趣的是,中西方游客关于现代和传统建筑、中
西方建筑的态度反差很大。一些西方游客对此持有
博客2)
例23 译文:回到旅馆的饭店。食物很棒,尽
管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价格有多便宜呢。
原文:Headed to the hostel restaurant.food was
质疑的态度,他们更加强调保护北京传统建筑的纯
粹性;而不少中国游客则表现出对现代化进程的欣
喜,坦然接受古今和中西建筑文化的兼容。西方游
客对传统的四合院和胡同被麦当劳和星巴克代替、
沃尔玛进入社区表示反感(例28);而中国游客则肯
great although at the time I didn’t quite realise just how
cheap it was.(摘自英文博客7)
例24译文:“入乡随俗……在北京就吃脆脆
的烤鸭”……无论其他怎样,我对中国的热爱是因
为她的美食。
原文:“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When in Peking,eat crispy duck”……and would base
mv 1ove of China on it’S cuisine regardless of all else.
定了不同建筑文化的混合和交融(例29)。
例28 传统的四合院和胡同被麦当劳和星巴
克代替,古老的胡同社区里充斥着现代西方文化,让
人觉得格格不入……社区的布局令人生厌。
原文:“New Beijing,New Olympics.”To an
圈
第26卷
American.the resuh looks uncomfortably familiar.
Ancient courtyard homes and na ̄ow lanes have been
replaced by shopping malls,parking lots,nearly 200
McDonald’S,and over one hundred Starbucks.
……
2011年第9期月刊
带来舒服和享受(例35);西方游客提到酒吧是来自
世界各地的人们聚会聊天、广交朋友的好去处(例
36)。
例35 年轻的一代“在酒吧喝喝咖啡,聊聊天,
The community fabric is fraying.however:in
很不错;旁边的脚底按摩店服务让人真舒服。”(摘
自中文博客2)
例36 1 wandered to the hostel bar.At the bar
we got chatting to a 3 Swedish girls after they overheard
me explaining to others that the Swedish football team
addition to lanes lined with restaurants and shops,the
neighborhood’S largest tenant is a new Wal—Mart.(摘
自英文博客1)
例29 传统文化中充斥着现代商业气息,但还
是别有味道……
were“quite ordinary”.(摘自英文博客7)
同时,中西方游客对北京的娱乐设施也存在负
面的评价。比如:有国内游客表示,有些酒吧的服务
北京很快地跃入世界化大都市,从人数、地域、
建设之规模,无疑都可与世界顶尖的大都市相媲美。
古城与新都并存,中式与西化齐飞。(摘自中文博客
41
并非一流,有强买强卖之嫌(例37)。
例37在酒吧街总是碰到拉人的。(摘自中文
博客2)
此外,还有西方游客提到太多喧嚣的娱乐场所
关于北京的公共设施,一些游客给予了正面的
评价。比如赞扬公园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例30)。
另一方面,也有中西方游客指出北京的公共设施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交通标识包括英文标识太少
(例31、例32),还有游客认为地铁里上下走楼梯费
力,转线时间太长,因此建议增加长扶梯(例33、例
34)。
会影响北京传统的城市身份(例28)。
3.4 维度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在本文中指游客和不同人群相处是否
愉快,对不同人群的评价是否正面。在这个方面,中
西方游客的感受大相径庭(见表5)。
表5 中西方游客关于维度四社会和谐的体验评价
Tab.5 Perception of social harmony among
例30(在公园里)人们载歌栽舞,下棋健身,
很热闹。(摘自中文博客3)
例31 回北京机场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机场
轻轨会停两站,一站是3号航站楼,再下去是2号跟
Chinese and Western tourists
1号航站楼,在乘坐轻轨之前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标
识。(摘自中文博客2)
例32 I looked around for any street signs,
量鹭 机、2服务员 1 5 8
人员和游客 曼 22 7 6
弱势人群 33 1 1
25 6 4
unfortunately they were all in Chinese symbols.I
decided to take a guess as to which road the hostel was
on.1 wandered down the road feeling the strain of my
33 1 l
rucksack.(摘自英文博客7)
例33 北京的地铁上下通道基本都是楼梯,拎
表5表明,和国内游客相比,西方游客对旅游从
业人员的正面评价较多,负面评价较少。而在不少
上拎下挺费力的。(摘自中文博客2)
例34 当然,北京也有让人受不了的地方,一
是在北京地铁里转线时,才明白什么叫“大”,在东
直门2号线转13号线,大概要走15分钟,一条极长
中国游客的眼中,北京的旅游从业人员表现出地方
主义的优越感,比如导游和大巴司机语言盛气凌人,
没有给予游客应有的尊重。例38提到“皇城根的
麻雀比外地的凤凰都美”就是对北京人自大狂妄的
讽刺。此外,游客还对导游不顾史实、满口胡话昏话
地误导游客表示了相当的反感。
例38 皇城根的麻雀比外地的凤凰都美,是外
地人对北京人自大狂妄绝妙的讽刺。这次北京之行,
的走廊,一大群人在走,也没个尽头,心里想,为啥北
京人那么能走呢?不过仔细一看,才发现人群中大
部分和我一样,手里拿着地图,唉,要有个长扶梯就
好了。(摘自中文博客5)
关于北京的娱乐设施,有些游客给出了正面的
评价。他们表示酒吧、美容院、足疗按摩店等休闲场
所丰富了旅行生活。国内游客描述了酒吧和按摩店
仅从接触较多的北京导游和大巴司机的一言一行中
就深有领教。他们往往一开口就以王者的气势教训
困
第26卷2011年第9期月刊
off work to be with their families:It is a huge huge
游客:“到北京来,一切就得按北京的规矩办。……北
京有多少万人口,你们知道么?……一开口就显出大
北京人的优越感来,连开车的司机也动辄教训人,视
游客为朝圣的群氓。据说,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
national holiday that lasts 7 days.)(摘自英文博客4)
此外,还有西方游客对北京的弱势群体给予了
关注。比如他们描述了北京街头衣衫褴褛的乞丐伸
手要钱的现象,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生活困境(例
43)。
例43 A man was starring back at me sat on the
pavement with his feet in the gutter and he put his
“慈禧是光绪皇帝的妃子云云。”……“王
刚丑化了和砷的形象,其实,和砷是很关的。”……
“那是前某领导人因为防洪而修的风水池。由于修
了此池,全国的洪涝灾害就没有了……”(摘自中文
博客1)
与国内游客感受大不相同,西方游客普遍认为
hands out as if he was asking for money.(摘自英文博
客7)
北京人热情好客,比如:保安主动帮助他们选择好的
拍摄角度,司机在机场耐心等候、服务到位。但是,
也有游客感觉人们有些过分热情,似乎把他们看成
外星人似的拍照围观(例39、例40)。
例39 We were the center of attention when we
walked into the dining room.Several people took our
3.5维度五:经济发展
表6 中西方游客关于维度五经济发展的体验评价
Tab.6 Percep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Chinese and Western tour ̄
picture(sitting and eating…)and one little girl
walked over and asked if she could take the picture.
(摘自英文博客5)
例40 Everywhere I looked there were a set of
eyes looking back.It was as if 1 was an alien from
关于北京的工业发展,有3位外国游客给予了
outer space who had iust crash landed on earth.(摘自
负面评价,因为汽车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烟雾,
英文博客7)
对于北京出租车司机的评价,有西方游客提到
破坏了北京特色的传统四合院和胡同。而中国游客
则没有直接给予负面评价。
他们不懂英语,“根本不能用英语流利地交谈”导致
交流失败,进而造成游客在半夜被甩下车。也有游
客提到只能在天安门附近下车,还有好远的路只有
此外,经济发展与否也可以从中西方游客对购
物的评价看出端倪。不少游客认为北京的购物中心
繁华,尽显大都市的风采。例44国内游客描述了西
自己步行(例41)。由此看来,有必要鼓励和促进北
京出租车司机更多地学习和使用英语,以便能够和
西方游客顺利地交流,切实地提高服务质量。
例4 1 I soon noticed he couldn’t speak any
English and was struggling to read the map to the
hoste1.I suggested to him that he drop me near
单商业中心热闹的景象,例45和例46则是外国游
客对琳琅满目的商店、食品摊位和餐馆感到惊讶,对
商品可以讨价还价表示认同和赞赏。
例44 到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西单走
一
趟,一来可以领略北京的都市风光,二来也可以做
些私人采购。和2003年相比,虽然建筑物方面没
一
Tianiman Square and 1 would walk the rest of the way.
有太大的变化,但商店显然更多了,也更加大型化
了。西单书城也依然是人山人海。(摘自中文博客
10、
(摘自英文博客7)
还有西方游客对动物园里很多游客过度喧哗和
吵闹、惊扰动物的平静生活表示不满。例42就描写
了动物园熊猫馆前喧嚣的人群。喧嚣声如此之大似
例45 The Pearl Market was awesome!……we
could haggle everything down ridiculously Excellent.
乎惊吓着了熊猫。
例42
……
(摘自英文博客2)
例46 As 1 walked along amazed by all the
strange little shops,food stalls,local restaurants and
Then we went into the panda area and
We found it very surprising that it was SO noisy.It
seems like the noise would stress the animals.(It was
crowded and there were hundreds upon hundreds of
families out as this week is labor week and every one is
dodgy dvd shops.(摘自英文博客7)
4研究结果和结束语
本文从多维话语的视角考察了中西旅游者博
圈
第26卷2011年第9期月刊
客,发现了文化相似性强和文化差异性大这两个最 态的民俗文化、交通和食物的独特本土体验;培训旅
重要的北京游客群体对北京旅游感知的异同。两者
游从业人员接待西方游客要热情,但不能过度;鼓励
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中西方游客均高度评价北
并培训出租车司机学习英语,寻找合适途径对外宣
京的古代文化遗产;肯定北京的娱乐设施和经济繁 传北京和中国,以改变西方人士固有的偏见。针对
荣的购物景象,同时也提出交通阻塞、噪声污染、北
国内游客,珍惜并强化国内游客的爱国热情;培训北
京的公共交通标识不明等问题。两个旅游群体的差 京旅游从业人员,减少和去除北京的地方优越主义。
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游客更加看重民俗文化,强调保
致谢:衷心感谢胡洋、张楠、田丽园3位学生帮助分析本
护纯粹的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的期待也更高。喜
文的语料。
爱本土特色交通工具带来的独特体验,赞扬北京食
[参考文献】
物价廉物美且富有本土特色,旅游从业人员虽然服
[1] Gao Jing.The cuEF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studies on tourism
destination marketing in China[J].Journal of Beijing
务到位但是有些热情过度。出租车司机不能使用英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08,(1 1):21—29.[高静.
语导致交流失败。此外,还有西方游客对北京所蕴
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
含的丰富政治文化内涵存在偏见。相反,中国游客
学院学报,2008,(11):21—29.]
更多地对北京现代化进程表示赞赏,对北京的政治
[2]Xiao Liang,Zhao Liming.The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of
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敬仰之情,主要强调公共
Taiwan disseminated on internet:Based on a content analysis of
trave1.related websites across Taiwan Straits『J].Tourism
交通的便宜和便捷,但对北京食物的负面评价较多,
Tribune,2009,24(3):75—81.[肖亮,赵黎明.互联网传播
并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地方主义优越感提出了批评。
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基于两岸相关网站的内容分析
中西方游客北京旅游体验的异同有多重原因。
[J].旅游学刊,2009,24(3):75—81.]
一
方面可以看出,不同游客群体对北京旅游的部分
[3] Choi Soojin,Hto Y Xinran,Morrisson M Alastair.Destination
需求是相似的,比如“对北京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视
image representation on the web:Content analysis of Macan travel
related websites[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18—
超越不同群体而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
129.
中西游客体验的巨大差异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政
[4] McCartney G,Butler Bennett M.A strategic use of the
治意识形态和消费水平等原因造成的。首先,文化
communication mix in the destination image—formation process
背景相似与否影响了游客的评价。西方游客处于
[J].Journal ofTravel Research,2008,47(2):183—196.
对”文化他者”的向往,对很多文化差异较大的景点
[5]Li Hong.Two perceptions on the concept of tourism destination
和服务如胡同民俗、本土交通工具和北京食物评价
image[J].Tourism Tribune,2006,21(6):9.[李宏.对旅游
目的地形象概念的两种理解[J].旅游学刊,2006,21(6):
很高;相反,中国游客这些方面远没有西方游客的体
9.]
验深刻。其次,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也是影响旅游
[6] Zhang Wen,He Guipei.An empiircal study and analysis of
感知的重要因素。国内游客一直处于和北京一样的
residents’perceptions of tourism impact in China’S tourist
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之下,因此对北京的爱国和政治
destinations[J].Tourism Tribune,2008,23(2):72—79.[张
场所感觉亲切;相反,西方游客则长期受到对华偏见
文,何桂培.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调
查与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2):72—79.]
的的影响。此外,不同消费水平也是影响旅游评价
[7] Zhao Xianhong.An empiircal study of dispersed choice in
的因素之一。欧美游客收人总体较高,因此会感觉
tourism destinations based on tourist speciifc propertied:A case
北京食物便宜,而部分国内游客由于受消费水平所
study of transit inbound tourists in three ports[J].Tourism
限,对物价的感受也就大不相同。
Tribune,2009,24(12):60—65.[赵现红.基于游客特征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方这两个重要的旅游群体
旅游目的地离散选择实证研究——以三大口岸中转型入境
游客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12):60—65.]
对北京旅游体验都存在不满意之处。北京旅游目的
[8] Zhu Xuan.A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ckpackers and
地力推的形象和博客中的“现实”还有很大差距。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ts
今后,北京需要针对重点客源市场提供适合不同需
destinations[J].Tourist Science,2005,19(3):38—43.[朱
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为提升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
璇.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
价,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京,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高度
究[J].旅游科学,2005,19(3):38—43.]
重视和挖掘北京的古代文化遗产,不能一味地追求
[9] Bao Gongmin,Hu Fusheng.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destination
tourism image on tourists’after—sale behavior:An analysis of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盲从西方和现代性就可能
perspectives from Japanese and Korean tourists in Hangzhou[J].
丧失最珍贵的旅游资源。针对西方游客,强化原生
Tourist Tribune,2008,23(10):40—46.[宝贡敏,胡扶生.
圈
第26卷2011年第9期月刊
[2O]
Beijing’s government’s guidelines on how to further develop the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购后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来杭
日韩游客视角的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10):40—
46.]
[10]
Xie Lijia,Guo Yingzhi.An empiircal study of perceived features
of MICE tourism based on IPA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eijing[EB/0L].http://wenku.baidu.
corn/view/f80933f8aef894lca76cO515.htm1.201l一02—15.
[北京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 EB/OL ].http://wenku. baidu. eom/view/
Shanghai[J].Tourism Tribune,2010,25(3):46—54.[谢丽
佳,郭英之.基于IPA评价的会展旅游特征感知实证研究:
f80933f8aef8941ca76e0515.htm1.2011—02—15.]
n,Gong Huili.A study on the different tourists’demands
[21]
Wen Ji
以上海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3):46—54.]
Wang Ting.Lu Lin.The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tourism
for the information of destinations: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J].Tourism Tribune,2007,22(9):18—22.[文谨,官辉
力.不同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需求的研究——
research information based on blogs[J].Tourism Forum,2010,
3(4):480—485.[汪婷,陆林.基于博客的旅游研究信息的
提取与分析[J].旅游论坛,2010,3(4):480—485.]
[12]
Chen Cai,Li Zhaoyuan,Liu Xinyi.Research on the tourism
以北京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9):18—22.]
[22] The statistics of 2010 from Beijing Tourism Website[EB/OL].
http://www.bjta.guy.cn/lyzl/tjzl/lstjzl/2010/index.htm.2011
一
image of Dalian:Based on travel blog[J].Tourism Forum,
2010,3(3):355—360.[陈才,李兆元,刘心怡.大连旅游意
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3
(3):355—360.j
O2—15.[北京旅游信息网2010年统计资料[EB/0L].
http://www.bjta.gov.en/lyzl/tjzl/lstjzl/2010/index.htm.2011
O2—15.1
[13]
Zhang Wen,Dun Xuefei.Study on image perception of mainland
Perceptions of the Image of Beijing’s
Tourist Destinations
.—--.--.——
tourists to Taiwan: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of online travels
[J].Journal of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0,
187(11):75—83.[张文,顿雪霏.探讨大陆游客对台湾旅
An Analysis of the Muhi.dimensional
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基于网上游记的内容分析[J].北
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87(11):75—83.]
[14]
Escalas。J.E.Image yourself in the product:Mental simulation,
Discourses on the Blogs from Chinese
and Western Tourists
FENG Jie—yun
narrative transportation,and persuasion.[J].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4,33(2):37—48.
(Research Center of Business English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 ng 100029,China)
Abstract:Currently,few scholars have adopted the newly—
[15]
Kotler P,Haider D,Rein I.Marketing Places:Attracting
Investment,Industry,and Tourism to Cities,States and Nations
[M].New York,NY:The Free Press,1993.
[16]
emerging approach of tourists’blogs to study their perceptions of
Bai Kai,Ma Yaofeng,Li Tianshun.An appraisal study on
inbound tourists experience quality in Beijing[J].Social Science
曰e ng,2006,(5):54—57.[白凯,马耀峰,李天顺.旅游
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评价性研究——以北京入境游客为例
the image of tourist destination.The paper,choosing the
discourses on their blogs as focal point,tries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ir perceptions of Beijing’s
tourist destinations from the five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J].北京社会科学,2006,(5):54—57.]
[17]
Rcnningen M. Norges—Image Blant Utenlandske Turister——En
of“cultural prosperity”,“suitable dwelling and ecology”,
“
Fcrste Presentasjon av Image—Dimensjonene og Analyser[R].
The 7th No.rdiske Forskersymposium i Turisme Are 3—6 h
Desember,1998.
modernized metropolis”.“social harmony’’and“economic
development”and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of these two different
tourist groups in terms of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ideology and
consumptive leve1.Finally,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regarding how to upgrade the experience evaluation of the
eyun.Discursive hybridity and glocalization:A case study
[18]
Feng Ji
of Beijing tourism popularized discourses[J].Tourism Tribune,
2010,25(9):38—43.[冯捷蕴.话语混合与全球本土化——
北京旅游推广话语的个案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9):
38—43.]
sm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of Beijing’s
[19]
Touri
Chinese and western tourists coming to Beijing.The study aims
to stress the signiicance of ftourist blogs in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tourist destinations,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ross—disciplinary discourses as wel1.
“Eleventh Five-Year”Period[EB/OL].http://wenku.baidu.
com/view/49209a23482fb4daa58d4b7f.htm1.201 1一O2—15.
Key words:image of tourist destination;tourist blog;Beijing;
analysis of multi-dimensional discourse;Chinese and Western
tourists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EB/OL].
hap://wenku.baidu.corn/view/49209a23482fb4daa58d4b7f.
htm1.2011—02—15.1
[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翟佳羽]
圃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中西方旅游者博客的多维话语分析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09998017a552922.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