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2日发(作者:html记事本文件怎么打开)
共同关注
我们在团队中这样成长
——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研修纪实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武维民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
在吴正宪老师的带领下,聚集了72名
来自北京市18个区县的市区骨干教
《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在
专业食粮,使团队每个人都能够茁壮
的答卷,
成长。”
专家的指导下正式出版了,受到专家
团队不仅以吴老师作为榜样,而
的队伍,每月一次的名师大讲堂是学
团队以吴老师数十年的教学实
们的认可和肯定。
师。面对这样一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
践探索为资源,研究吴老师的儿童
长点,实现再次成长?如何打破教师 观,研究吴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
的队伍,我们如何找到专业成长的生 观、儿童数学教育价值观、课堂教学
且在吴老师身后还有一支教育专家
已有的“高原期”,突破教师专业成长
认真阅读、总结、研究吴正宪老师已 员开阔视野、提升专业品质的重要途
工作站举
的瓶颈,实现专业的再次提升?如何
经出版的著作、论文和相关文章的基
径之一。在两年的时间里,
使习惯了等待、习惯了被给予、习惯 础上,总结出能代表吴正宪老师的系 办了13期名师大课堂,先后请来了王
建构起“吴正宪
尚志、孙晓天等多位专家。结合专家
了跟从的团员们在被动的等待中实
统的教育思想框架,
现主动的参与,从幕后走到台前,实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体系”,传播、延续
现每个人的自主成长呢?
吴正宪老师这样对团员说:“我 策略、方法,进一步发挥名师资源、指
的团队,每个人都要做团队的建设 业发展。在研究中我们确立了如下的
的思考与实践,从教育价值、教育的
了高端的引领,真可谓数学教师的
团员们都带回沉甸甸的收获,这些源
吴老师的资源,推广吴老师的思想、
课程观、教学观等多方面为队员们作
们是学习的团队、研究的团队、服务
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一线教师的专 “百家讲坛”。每一次大课堂结束后,
者,我们要有观点的碰撞、意见的争
研究专题(如图)。围绕着这些专题, 源不断的新信息,越发地促进教师学
论、思想的交锋,要共同成长。”几年
团员们制订研究计划,建立研究共同
习、思考、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来,我们把团队成长的着力点定位在 体,查阅文献、互动访谈。研究的过程 激发了队员们要做实践的思考者和
学习和研究上,把学习作为基础,把
是分享智慧的过程,大家通过交流,
思考的实践者的决心。
研究作为路径,把成长作为目标,建 既为群体提供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又
设成一支快乐的研究的团队、学习的
团队。
一
除此之外,读书也是我们走近专
分享他人的观点和认识,真正实现了
家的另一种方式。吴老师经常跟团员
“从独自的数学走向对话的数学”,达
们说:“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人
、
以名师为资源——从成功经
到了一种个人与客体、个人与他人、
生,一位好教师要想飞得高,走得远,
个人与自己的三位一体的数学对话
唯有静下心来读书,要把读书作为一种
验中汲取专业养料
张铁道博士曾经这样告诫团员
和重要资源,也是团队的
领军人物。我们研究吴老
师,就是要学习她的课堂教
的良好状态。在2010年6月18日工作
习 瞬培养走睐!”团队定期向队员们推荐
介绍给大家,可以根据个^、需求有
针对性地选择阅读,为后续的发
展积蓄释放的能源。
学习、研究、交流成为团员
们:“吴正宪老师是一线老师的榜样 站结业的那天,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 优秀书目,并将推荐书的内容通过网站
学实践所体现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理念,研究她的专业
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营养的
浸润中团员们享受着自身成长
的快乐。
二、以课例研修为路径——
成长过程、她自身的专业素
养以及她自身行为所体现
的教学价值观。我们不是简
单地模仿吴老师,而是以吴
老师作为‘好吃有营养’的
立足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我们常常思考这样的≥
2012( ̄ 07
共同关注
问题: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进步得快?
老师双师同堂,共同讲授《角的度
基层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几年
(主动反思)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自
量》。当面对吴老师轻轻抱起学生的
来,工作站的骨干教师走进众多偏远
觉主动地反思?(受到刺激)当一位教
那一刻,当吴老师追问到底是120度
山区小学,进行菜单式服务、主题式
师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才能引发
还是60度的那一刻,当吴老师对传统
服务、连续式服务,开展系列研修活
主动反思,有了自我反思才能知道自
量角器稍作改造,让学生理解量角的
动。2009年以“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
己的专业需求,有了专业需求会想办
方法的时候,小王老师发出感叹:我
团员进行研究的过程,这些“需求”就 历了“原汁原味的课堂一集体会诊,
问题”为主题,团队一次次走进延庆
法获得进步。这个“获得的过程”就是
怎么没想到?在这次研修中,团队经
教师的课堂,跟踪教师的教学实践,
从“问题解决”主题研修一双师同堂、
是我们研修的内容。我们尝试改变了 共同备课一同伴互动,专家点拨一干
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
以往教师的教研活动方式,变“被他人
预后的双师同堂一案例的比较性研 划一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一
设计、被他人培训”为“我设计我研修”
讨”的研修活动,使每位教师目睹了
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在这个过
的互动研修活动,在生动的课例比菠研
对于一节课的反馈矫正、反思跟进的
程中“尊重个体实践—分享同伴经
究中,获得深菱0的 Ⅱ 体验。
全过程。
验一共同学习成长一提升专业水
课后访谈:每次工作站的课堂展
在课例比较研究中,团员们深刻
平”,这样的连续干预,确保了研修活
几年来,工作站以“团队研修方
示结束时,吴老师和队员们就会走进
体会到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重要
动的成效。
课堂,和学生们开始对话……通过对
性。正是这一次次比较中的刺激和震
学生进行课后访谈,我们可以从另一
动,才使团员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
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数学教
个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通
成长的动力。
师研修活动,不仅带动了5个远郊区县
过学生的视角,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
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角,教师可以更
深刻地了解学生,可以摒弃自己的许
三、以服务基层为重点——在成
就他人的同时成长自我
工作分站,还对众多基层教师产生了
积极影响,把最专业的服务送给最需
四、以资源积累为目标——在完
工作站的工作宗旨是在提供高
要的人,促进北京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多“霸权假定”。课后访谈让我们真正
质量的教研服务中培育优秀教师。主
让我们的团员“心里忽悠的一下”,我
们才“知道了学生的知道”。读懂学生
就从这里开始,学生会告诉我们怎样
做教师!
同课异构:同样的教学内容,不
同的上课方式,从不同侧面突出了不
同教师、不同教学方式在同一教学内
容教学实践上的效果。通过同课异
构,观察教学环节,分析教学现象,领
悟教学本质。老师们通过同课异构的
地读懂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
要目的是探索为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
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历练团队
和偏远山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研服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一直
务。在服务中让教师获得有指导的、连续 致力于建构高质量的共同学习体验
不断的专业体验,这种体验在互动分享
过程,创设共同成长的绿色生态研修
中又生成了新的资源,产生出具有几何
环境。工作站建立了一种开放的对话
级数特征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
机制,为团员搭建适合自己成长的脚
工作站团员们在自我成长的同 手架。在群体研修的激发下团员努力
时,也把服务基层作为历练自己的机
进行自主的攀爬,形成群体相互激发
会和责任。我们的足迹东到平谷的金
堂,南到大兴的安定和礼贤中心小学,
的共生共长的研修氛围。在群体交流
破:有的团员设计着富有特色的研修
海湖、密云的不老屯,西到门头沟的斋
中,每个人都实现着自我的成长突
活动,从一课一例的模仿状态中走出
北至怀柔的喇叭沟门,踏遍了北京的
活动,有的团员自信地和专家交流,有
来,明白了要放眼未来,“回眸自己的
各个区县。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夜色朦 的团员拿起笔总结吴老师的教育教学
教育故事”,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审视
胧中启程,
有的团员到外省市传经送宝……
记不清多少个酷暑严寒,车
思想,
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新的视角学到新的
思维方式,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月20日,中国教育报社组织
窗外漆黑的夜幕还没有褪去,大家早
2008年11
已在蜿蜒的盘山公路E前行。在车上,
了“吴正宪和她的数学团队———个
题教研活动”。来自全国的近5ook ̄教
双师同堂:团员和吴老师一起执
吴老师和大家在忙碌工作;在车上,老
名师团队的展示及其成长范式解读专
教,吴老师在学生的生成之处、在执
师们只是简单地充饥;在车上,主题活
教教师不知所措之时、在学生的精彩
表现之处……恰当地进行点拨,不仅
使上课教师也使听课教师豁然开朗。
2007年12月,年轻的王翠菊老师与吴
动设计的再研讨拉开了帷幕。 师,倾听了吴老师和团队教师的报告,
工作站带领骨干教师精心设计
亲自参与、体验了互动研修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研究课、专题报告、教材 《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报导。这些
分析等多种项目,分类列出菜单,为
都是我们成长的标志,我们也逐 二≥
08 2012
共同关注
可孩子们就是不领情。不久后,学校
●霪
画,
师是一个诗意的职
■零
从小就觉得老
很快宽宽的黑板上满是密密麻麻
领导让我在学校上一节公开课。我清
的简笔画,无法落笔时擦掉重新再
业,或许是妈妈不知
楚地记得,这节公开课是《皮球浮起
来。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晚必须练
不觉的胎教,或许是 来了》,相比以后我所上的数不清的
十张毛笔字、钢笔字,看两本语音及
命运使然,在流转不 公开课,它太微不足道了,全校语文
演讲材料,完不成任务绝不睡觉,经
墨息的生命之轮中,福
老师加校长只有六个人听课,但即使
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书掉在地上惊
煮 州教坛便多了一位
如此,我也丝毫不敢怠慢,因为它是
醒了我,捡起来又接着看。功夫不负
为语文而来的平凡
我在教学中成长的第一步。我的妈妈
有心人,当我在市直属校比赛中拿了
娶 教师,为了梦想快乐
是台江区的一名教师,我让妈妈带着
全能第一,在全市五区八县又得第
学 地前行。虽然有过疲
我找到台江区教学水平最高的老师
一
、
在全省比赛中还是第一时,许多
= 惫,即便偶觉烦恼,
请教,认真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个
人连连惊叹,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在
但在孩子们花朵般 字。之后我带上面包在省图书馆一坐
这强手如林的比赛中,只要有一点微
的笑脸中,我甘愿
就是一整天,仔细查找有关的资料。
小失误都不可能取得这样出色的成
“花落为泥碾作尘”, 为了能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我
绩啊。其实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
用勤奋体验人生澎 甚至联系我的同学,请他们带我到市
从未想过得第一,心里想的只是不愿
湃的激情,用心聆听 里各名校,悄悄地站在优秀教师的班
给学校丢脸、给集体抹黑。我知道这
教学动听的旋律,用 外“偷艺”。连我的妈妈都不理解:“上
第一不是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
快乐捕捉成长美丽 这么一节课怎么这么难?”我知道,我
可我经常却能得到这些“馅饼”,为什
的瞬间,用爱心呵护 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我自小就
么?不是因为我长得高,手足够长。我
孩子稚嫩的心灵。无
坚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 想说: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不
论灿烂还是阴霾,在教育教学之路
正是自小培养的勤奋精神,使我这
付出肯定得不到回报。我用自己的勤
上,我快乐并幸福着。 次的公开课获得成功。1997年我作为 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的成长
一
、
勤奋是成长的基石
学校十名选手之一参加省市小学、幼
搭了桥、铺了路,也让我在福州年轻
作家峻青说过—句意味深长的话: 儿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其实这次参
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得到认可。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常常只
赛非常为难,毕业十多年了,好久没
二、用心是成长的阶梯
有几步,特别是在你年轻的时候。”
有练习,“功力”已经严重退化,更重
狄更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
20几年前,我风华正茂、青春年
要的是小孩刚刚出生没几个月。我找
无法选择工作,但对工作的态度,我
少,满怀理想,充满希望,特别羡慕那 杨玲副校长软磨硬泡,想说服她不要
们却有权利有责任去认真选择。”我
些名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恨不得一下
让我参赛,雷厉风行的杨校长说一不
天生喜欢当老师,但不是说每个人走
子能像他们一样自信潇洒、挥洒自
二:别说了,非参赛不可!我看实在推 上教师的岗位都能如此,即使热爱又
如、从容自得。可第一节课就遇到了
托不掉,没辙了,那就练吧!我这人的
怎样呢?同样也会面对艰难与挫折,
拦路虎,最简单的“a/o/e”怎样教得 脾气就是要么不做,做了就全力以 枯燥与倦怠。我是幸运的,指点我的
有趣?怎样让学生牢固掌握?我把在 赴,全心以对!每天集体训练一小时 师傅都是在省内外赫赫有名的特级
学校里学的十八般武艺都搬了出来,
后,我又独自一人留在教室练简笔
教师、教育专家,王崧舟、林学 :
| 鬣 ¨。 i 4| 甏 0
渐具备了承担挑战性任务的勇气。 目”、教育部面向农村教师的远程培 “今日初闻稻花香,来年稻菽千
几年来,团队在吴老师的带领 训项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骨干教 重浪。”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
下,在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得到
师数学学科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教
凝聚着团队精神、团队力量和团队专
历练,使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不 育部西北地区教学资源的建设项目
业情谊。成就他人,丰富自我——工
仅活跃在北京市,也活跃在全国的小 等。团员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学习, 作站以强烈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可持
学数学教学领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 研讨、交流,在明确每项任务目的和 续发展力,创造了教师研修文化,构
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的多个全国培训
内容的同时,集团队力量和集体的智
建了绿色的教育生态,而这正是吴正
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
慧,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专
宪数学教师团队研修的秘密。
中心“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项
家和一线教师的认可和肯定。
2012( ̄i 09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我们在团队中这样成长——“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研修纪实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7293222a70436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