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16日发(作者:csshover事件)
3、 个体主动性
Web2.0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学习交流工具,它可以使其按照人们自己的意愿以文本等形式进
行组织编辑也可对其外观等界面进行个性化的设置,从而更适合自己的需求。
在教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Web2.0跟踪自己不同时期的思想观点,从这种思想
的变化中不断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Web2.0跟踪记录他们不同
时期的思想,对学习的态度,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或提出对一些关于学习的疑问,获得其
他人的评论,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提高。对于个体学生来说,Web2.0可以用来进行写作
练习,或可以当成是个人表达的一个工具和舞台,学生通过写Web2.0来形成一种写作的自
信心和语感。
Web2.0的这种个体主动性,更适合于一种个人的日志管理,相信在我们更深入的研究过程
中,Web2.0会更好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4、 学习互动性
Web2.0范畴的 Blog、“百度知道”在师生互动学习中能产生积极作用。
Blog,特别是“百度知道”充分的发挥了Web2.0理念中个人的作用。在网络上,师生可以提
出问题,然后由网络中成千上万的个体做出问题的答案,再由千万个个体讨论、评选出问题
的最佳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Web2.0使人们能够同时汲取千万个体的智慧和力量,而这
对于传统教育教学而言则是很难实现的。Web2.0带来的全新互动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育
教学是变革、创新,借助这种互动性的学习团体,师生们可以高效准确的获取问题的答案,
从而对教学产生直观的推进作用。
四、 Web2.0的教育应用
Web2.0的提出虽然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其运用之快速是无可企及的,由于其特有的个
性化、协作学习等特性,充分迎合了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而教育界的一些比较前沿和
敏锐的专家、学者都预见到了Web2.0对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并积极地进行了探讨,从不
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论述。
把Web2.0引入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特性,激发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育教学体
系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达到互动,从而构成了教育教学
的框架,在传统的学习交流之外,Web2.0又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从而使教
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获得更为有效的交流方式,从而能更好的
辅助教育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下面,文章将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师—教师交流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相同领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交流
时,基本上是采取小组讨论或面对面会话等方式。这种在特定的时间里、内容相对狭窄固定
的交流方式自然有其局限性的一面,而Web2.0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教师之间可以在任
意时间内进行交流,就某个主题进行讨论,而且不需要面对面,教师可以在Blog、RSS上
可以看到别的教师在某个时间发表的观点,同时也可以阐明自己的看法,大家在这种相互交
流过程中共同进步。
同时,教师可以方便的利用Web2.0中海量的网络资源,利用超链接,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相
应的教育教学资源链接到Web2.0个体中,同时也可以利用拷贝、剪切功能,把有用的资源
通过筛选整理放到自己的Web2.0个体中,这样可以补充扩展教学内容,使大家对教学内容
有更全面、更多维度的理解。不同教师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站点对相关资料进行搜
集、整理,则可以节省查找资料所耗费的时间,也可以借鉴专家学者等的比较专业和经典的
教学思路、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师—学交流
在教师的Web2.0个体中,教师把需要的资料放在Web2.0个体上,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
导,使他们能对进一步浏览的站点有一个选择,既利用网络资源,又避免了超链接可能会给
学生带来网上漫无边际浏览的问题。
Web2.0个体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中的应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发挥Web2.0个体的长处。
(1)讨论
教师应当能够提出一些足以引发学生关注和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达
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个体的差异
会从不同的视角来思索,然后展开议论,大家互相探讨研究,这样不仅会使该问题理解得更
加透彻、全面,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在学生们的思想碰撞过程中,还会产生出思想
的火花,更有可能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同时,由于是在Web2.0个体上进行的,学生可
以进行充分的准备,而且师生之间不需要面对面,这就使一些学生可以克服惧怕心理,从而
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讨论中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指导讨论的方向、程度等,使
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大家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彼此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
地进行协作学习。
(2)评价
Web2.0个体对学习者个体的认知促进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不过人们并未就此满足,而且
在更加积极探索它可能对整个教育体系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教育中关键的评价方法可能因
此而改变。把Web2.0个体应用到教学中后,每个学习者完成的课业都可以用数字方式记录
下来,这就形成了一个电子档案袋。学生电子档案袋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
而且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其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对教师观察到的和学生创造出的内容的系
统化汇总和呈现,不但能够确保提高学生参与度,还会引出一个更丰富多侧面的学生个体的
收获,比传统的评价方式更为有效合理。
学生知识的捕获,不仅仅包括需要学习的课程范畴,还包括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信息,以及
学生知识形成和认知提升的渐进轨迹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教育管理机制合理采用,就会变
成个性化教育中关键的智能参考,为教教师提供最佳的行动参考,而对学习者自身的作用更
是毋庸置疑。
把Web2.0个体与学生的评估结合起来,学生的评估结果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学生的态度、
价值观和学习曲线也是一个重要部分。结构化的评价表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而基于过程的
Web2.0系统则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更多信息,让学校的评价体系更具有多面性和人性
化的色彩。
(3)差异性教学
Web2.0个体能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众所周知,在传统的集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要考虑
大多数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因此,两极(很好、很差)的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这是不可避免的。而Web2.0的出现弥补了集体教学的这种不足,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特
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Web2.0个体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心态、对知识的接
受情况,教师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使之
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学生的反映,思考是否是自己的教学方
法出了问题等,即教学设计中的反馈环节,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3、学一学交流
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Web2.0来进行交流,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Web2.0个体,来
记录个人的思想历程,而一定范围内的学生的Web2.0个体(如一个班级、一个兴趣小组)则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WEB2.0对教育的影响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8483656a72282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