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7月17日发(作者:qpython3官方版下载)

人像摄影要如何布光

人像摄影要如何布光 篇1

顺光

顺光是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在这样的光线环

境下,被摄主体面向镜头的一面被照亮,受光面不会产生阴影,主体色

彩以及形态等细节特征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顺光拍摄会使主体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从而缺乏

层次感和立体感,使画面表现略显平淡。如果想要避免这份平淡,我们

可以选择色彩艳丽的事物作为画面主体,利用顺光将主体的色彩充分地

展现在画面中,以提高画面的吸引力;也可以选择色彩对比较大的画面,

利用色彩间的对比关系使画面更加精彩;还可以为画面安排一些前景,

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逆光

逆光是指从被摄主体的后面正对镜头照射来的光线。在逆光环境

下,由于被摄主体面向我们的那一面几乎背光,因此很容易使光源区域

与背光区域形成明暗反差。不过一般情况下,逆光下的主体很容易出现

曝光不足,如果想要表现主体表面的颜色等细节特征,我们应避免逆光

拍摄。

想要在逆光环境下拍摄出精彩的照片,我们可以利用相机对画面亮

部区域测光,以此来压暗被摄主体亮度,得到被摄主体剪影的效果。虽

然剪影效果不能使被摄主体的色彩等特征得到体现,但是也很具有艺术

魅力。在逆光下形成的剪影效果恰恰更能将被摄主体的形态轮廓特征在

画面中充分体现。另外,在拍摄美女人像时,利用反光板或者灯具对人

物面部进行补光,可以获得温暖清新的逆光效果。

侧光

侧光是指来自被摄主体左侧或是右侧的光线,并且光线的照射方向

与相机的拍摄方向成90°左右的角度。

利用侧光拍摄,可以使被摄主体产生鲜明的明暗对比效果,而被摄

主体的受光面会展现得非常清晰,背光面则会以影子的形态出现在画面

中,使画面表现得非常有质感。所以,侧光常会用于表现层次分明、具

有较强立体感的画面。

前侧光

前侧光也被称为45°侧光,是指来自主体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并且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相机的拍摄方向形成 45°的水平角度。

利用前侧光拍摄,可以使景物朝向镜头的一面大面积受光,而局部

的背光面会产生阴影效果,这种效果比较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

惯,景物的受光面可以展现出色彩、形态等细节特征,背光面可以与受

光面产生明暗反差,从而增加画面的空间立体效果,使画面不显平淡。

在拍摄建筑、人像、花卉题材时,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 45°侧光。

侧逆光

侧逆光和逆光类似,都是从被摄主体的背面向我们镜头射过来的光

线,不过,侧逆光是与我们相机的拍摄方向形成120°~150°的角度,

而逆光是正对镜头,这种拍摄角度上的细微调整,会使得到的`画面效

果有所不同。

在使用侧逆光拍摄时,被摄主体的受光面只会占一小部分,背光面

占大部分,这样可以使被摄主体的轮廓在画面中得到很好的呈现,同时,

由于主体有一小部分受光面,因此画面中的明暗对比差异不会像逆光剪

影那样强烈,亮部区域还是可以展现出被摄主体的一些色彩等特征。

顶光

顶光是指从被摄主体的顶部向被摄主体照射的光线,与我们的相机

维持在90°左右的垂直角度。

在我们平时拍摄时,顶光的运用与侧光、顺光等光位的运用相比会

比较少,因为这种光线在拍摄人物或者是一些建筑题材时,仅会表现被

摄主体的顶部特征,而其他区域则出现在阴影中,所以我们比较少用这

种光线。通常,顶光在拍摄静物题材等需要表现被摄主体顶部细节的时

候使用。

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顶光就是正午的太阳光线。此时太阳光线也

是最强烈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拍摄人像,为了避免人物的脸部受不

到光,我们可以让人物做出仰起头来的姿势,以保证人物脸部细节的体

现。

脚光

脚光也可以称为底光,是指从被摄主体下方向被摄主体照射的光

线。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脚光的效果,因为脚光并不

像顺光、侧光、逆光等光线那样常见。脚光更多地出现在舞台剧、戏剧

照明中,或是在晚会、演唱会的布光中,而广场上的地灯、低角度的反

光板等也带有脚光的性质。

脚光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光线环境,脚光的视觉效果会下意识给人一

种神秘、阴森、诡异的感觉。

局部光

局部光是指被摄主体只有某一局部区域被光线照亮,而其他区域则

处在阴影环境下。

利用局部光表现的画面非常有意境,但与其他光线环境相比局部光

并不常见。通常,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局部光都是稍纵即逝的,如果遇到

了你所期待的局部光画面,就要抓紧时间去拍摄。比如,在太阳光线穿

过薄厚不均的云层时,可能会产生局部光;在雷阵雨前后也能遇到局部

光;在太阳快要下山时,偶尔也会出现局部光的环境。

局部光也被我们称为“舞台光”,它就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只

照亮拍摄主体。而我们在观看一幅作品时,最亮的区域总是最吸引人视

线的,这是人们的一种视觉习惯。我们利用局部光拍摄,局部光可以把

画面中想要表现的景物照亮,使人们的视线全都集中在画面的局部光区

域,这些非常有利于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

直射光

我们都知道,凡是点状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沿直线

照射在拍摄主体上就是直射光,被直射光照射的主体可以在画面中产生

明显的投影和对比强烈的明暗画面,主体的色彩和形态等细节特征可以

得到很好的体现,画面也可以表现出空间层次感。

在大自然中,晴朗无云的天气下,当太阳光直接照射在拍摄主体上

时,我们就把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景物受到太阳光照射的一面会出现

明亮的影调,而没有受到太阳照射的一面则会出现阴影,我们可以利用

改变拍摄位置的方式控制这种明暗区域的比例。

散射光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什么叫直射光,在大自然中,晴朗无云时太

阳直接照射下的光线就是直射光,而当天空中出现一些云彩,挡住了太

阳光,使太阳光透过云层时发生了散射,此时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就是

散射光。典型的散射光除了多云时的天空光,还有我们家中带柔光玻璃

的灯具发出的光,或是水面、地面、玻璃等反射的光线等。

人像摄影要如何布光 篇2

分割布光 (Split Lighting)

顾名思议,就是把面孔一分为二,一面光,一面暗,会制造出较强

烈的戏剧感,适合个性或气质较强的人物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当然

阳刚味也会较重。

要制造这个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可

稍稍移前或后,以迁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须跟随对象的面孔而改变,

头部转向的时候,灯光也应跟随。

环形布光 (Loop Lighting)

这种方法能够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阴影,要到到这样的效果,

光源要稍稍高于眼睛和相机的平面30-40度。(视具体脸型而定)

林布兰光(Rembrandt lighting)

这名字来由,正是画家林布兰所常用于绘画的布光手法,脸上那三

角形的光位正是标记。与环形布光不同,鼻子与面颊的影子是相连的,

不过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

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拍摄时对象要稍稍转离光源,当然光源位置要高过头部,让鼻子的

投影与面颊的投影相连。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布光,颧骨较大的人

会比较理想,而鼻梁不够高的人则较难布光。因此,好的布光应该根据

具体拍摄对象而做出改变,不能一概而论。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又称蝴蝶光(Butterfly

Lighting),这个布光的命名,来自于鼻下所制造的蝴蝶形对称影子。

光源设定在相机后的正上光,这样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

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

的魅力。不过有时会使用反光板作补光之用。

显宽光(Broad Lighting)

这不是一种特定布光设定,而是一种风格,不论分割、环形布光都

可以使用。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受光的那一边面转向镜头,于是受光的面

会看起来较宽阔,然后面部整体看来都较大较阔,适合面形瘦削的人。

显瘦光 (Short Lighting)

与显宽光正好相反,较暗的那一面朝向镜头,这样面部看起来好像

被尖削了,而且更有立体感与气氛。

布光方法与显宽光相同,不过是方向相反。

人像摄影要如何布光 篇3

伦勃朗布光

大名鼎鼎的伦勃朗光,来自画家伦勃朗常用于绘画的布光手法,画

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即模特眼睛下面处于阴影区域会呈现出倒三

角形状的高光。伦勃朗光主要用来修饰比较圆润的脸型,可以使拍摄对

象的脸型看起来更立体更瘦。与环形布光不同,鼻子与面颊的影子是相

连的,所以也常被称为闭环布光,这个布光的关键就是在于阴影那边的

眼睛——如何使其具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

这类布光受光面窄,人物面部大部分都在阴影中,立体感强,人物

五官得到强烈的凸显与强调,适合矫正脸型拍摄。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

合这种布光方式,颧骨较大的人会比较理想,而鼻梁不够高的人则较难

布光。

布光方法

要实现伦勃朗布光,首先要让模特坐在相机的前面,并稍微斜一点,

确保模特的耳朵对着相机,可以看见距相机较远的那只眼睛。

接下来移动主光,使主光与相机的夹角接近90°,并使主光高于拍

摄对象50~100cm,这样,如果光源在相机左侧,眼神光就处于10点或

者11点钟的方向;如果光源在相机右侧,眼神光则在1点或者2点钟

方向。

这种布光会使光线很自然地向下照亮面部,鼻子会在脸颊上留下阴

影,并且光线会穿过鼻梁照亮眼睛下面的脸部。当模特位置改变时,如

果模特直接面对相机,你只需要改变光源方向,即可获得这种布光效果。

蝴蝶光

蝴蝶光的名字来自于鼻下所制造的蝴蝶形的对称影子,有时也被称

为“派拉蒙照明” ,在上世纪3、4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中经常会看到

这样的打光法。蝴蝶光是一种对称式照明,布光的主光源位于模特与机

位轴线的上方,也就是被摄者脸部的斜上方。从上向下45°角的方向投

射到人物的面部,使面部的照明均匀对称。这种打光法的光源高度很关

键,如果光源太高,鼻翼的影子太靠近嘴巴就有滞粘感;如果太矮,鼻

翼影子就不够明显,层次也不够分明。

它能制造出非常夸张的光影效果,时尚摄影中常常使用这种布光。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控制阴影的长度可以形成不同的布光效果。当被摄

者向左,或向右移动时,你会发现蝴蝶光实际上就会成为长侧曝光,因

此蝴蝶光比较适合拍摄脸型瘦长的人。

布光方法

在实际拍摄时使用横臂杆可以让你的拍摄工作更容易一些,横臂杆

可以让灯光更靠近被摄者,而且不再会有支架在相机和拍摄主体之间阻

挡你的视野。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的支架放置在你和相机的后面,但是

如果这样,控制光线时就会缺少灵活性,并且会受到很多限制。如果可

能,灯光要尽量布置在被摄者正上方,这样阴影才会投向被摄者的下方,

从而形成对称的阴影。

另外一定要注意使眼神光尽可能地照射到眼睛里,你一定会发现光

源位置越高,并且越靠近主体的时候,鼻子下的阴影就会越长,越不容

易出现眼神光。

蝴蝶光的进阶用法就是在模特的正斜下方使用一块反光板,和上方

的主光源相配合,既起到了柔化光线的作用,同时也消除了脖颈部分的

深阴影。

环形布光(45°角)

鼻子部位的阴影是环形光与其他布光模式相区别的特征,一个标准

的环形布光,要求在与主光源相对的脸部较远的另一侧面颊上的鼻子下

方投射出一个向下的弧线形鼻阴影,但是不能明显地延伸到面颊上,因

为这样的话,鼻子的阴影就会变得过于宽大,人的面部就会显得又宽又

平。

布光方法

将蝴蝶光的主光源向模特的某一侧(左右)平移,稍微调整一下角

度就能得到环形布光。光源的位置要足够高,这样才能使鼻翼投下朝下

的弧形阴影,但也不能过高,最理想的效果就是:阴影高度位于鼻子到

嘴巴距离的一半处,宽度不超过嘴角。

正侧光分割光

分割布光,顾名思议,就是把面孔一分为二,一边亮,一边暗,所

以也称阴阳光。这种布光会制造出对比强烈的戏剧感,适合气场很强的

人物,给人的观感十分硬派。

布光方法

分割光,是一个非常夸张的布光方式,只需要将光源移动拍摄对象

的侧面,使其只照亮模特脸部的一侧。可稍稍移前或后,以迁就不同面

形留意布光须跟随对象的面孔而改变,头部转向的时候灯光也应跟随。

分割光使用范围比较有限,但是如果在暗背景下使用,效果就非常好,

它可以让较暗的脸部逐渐消失在阴影中。

长侧布光

长侧布光是一种最常见的布光方法,大多数摄影师都是从使用长侧

布光开始的。原则是照亮模特脸部离相机近,且较宽的那侧脸颊,包括

耳朵和脸颊。使用长侧布光时,模特可以在相机前自由移动脸部而不会

消失在阴影中。但是长侧布光会让圆脸型的人的脸看起来更圆、更大。

所以,这种布光方式更适合拍摄那些脸型细长的人,例如专业模特。长

侧布光在家庭和儿童肖像摄影中比较常用,因为孩子不可能长时间保持

安静来让摄影师布光,适合拍摄好动的孩子。改变模特的位置很容易将

长侧布光变为环形光。

布光方法

长侧布光是肖像摄影中最常见的布光方式。在摄影工作室布光时,

首先要调整灯光的位置,使灯光与相机光轴的夹角保持45°角。如果希

望脸部形成较多的阴影效果,只需要简单地移动相机左侧或者右侧的灯

光,灯光移动的角度和模特的位置越小,脸部较远的那一侧面颊就会有

更多的区域处于阴影中。

拍摄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拍摄对象正面面对相机。如果灯光在相机

左侧,调整灯光直到眼神光处于10点或者11点钟方向;如果灯光在相

机右侧,调整灯光直到眼神处于1点或2点钟方向并保持光线位置不变,

让拍摄对象移动,我们就可以快速地让模特的脸型有所变化。当被摄者

直接面对相机时,随着脸部轮廓的改变,长侧布光立刻变为了环形布光。

稍微移动光源,在离被摄者更侧一点,你就可以得到明显的伦勃朗

布光效果。最关键的是主光源的高度和位置。

短侧布光

短侧布光,照亮脸部较窄的一面,也就是离相机较远的那一侧面颊。

相对的,离相机近,脸较宽的一面处于阴影中。短侧布光会让脸部看起

来更细长,能很好的刻画出嘴型和面颊的轮廓。尤其当你拍摄的模特的

脸比较圆时,短侧布光是塑形效果最好的一种布光方法。

短侧布光也不是万精油式的布光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拍摄对象。

例如,拍摄对象的脸比较细长,那么短侧布光会使拍摄对象的脸看起来

更长、更瘦。短侧布光在拍摄时要求拍摄对象保持静止不动,因为随着

脸在阴影中和在阴影外的微笑的头部移动都会明显地改变光线效果。

布光方法

让模特坐在相机前面,稍微斜一点,确保模特的耳朵正对着相机,

你可以看见距相机较远的那只眼睛。

移动主光源,使主光源与相机保持大约90°的角度,并高于拍摄对

象50~100cm的高度,这样眼睛里可以保留眼神光。主光源的高度取决

于拍摄对象的脸型,以及闪光灯附件的差异。确定主光源的高度的目的

是使阴影朝下,可以更好的塑造下巴和鼻子的形状。

虽然布光需要练习,但是如果你想要在摄影生涯中打好坚固的基

础,就必须充分地理解布光的原理。掌握快速而专业的拍摄方法也是非

常重要的。只有这样,你的模特才不会失去拍摄的兴趣,而你也不会失

去拍摄的动力。


本文标签: 拍摄 主体 阴影 画面 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