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deborah)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

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

一、选择题(教育学 1—20 ,心理学 21—40 。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教育 区 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 )。

A. 教育是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

B.教育 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 人 的 社会 活动

C. 教育是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

D.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

2. 下述属于墨家 主 张的是 ( )。

A. 有教无 类 B . 兼爱

C. 复归人的自然 本性 D . 化民成俗 + 其必由学

3. 在我国,科举制度实行了 1300 年,停止科举是在 ( )。

A. 1903 B . 1905 C . 1906 D . 1911

4.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

A. 《 大 教学论》 B .《 爱弥儿》

C. 《论演说 家 的教育 》 D . 《民 本主 义与教育 》

5.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提 出 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 )。

A. 凯洛夫 B . 赞科夫 C . 布鲁纳 D .维 果斯基

6.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 科学技术 C . 生产 力 D . 文化

7.“拔苗助长”“ 陵节而施”违背 了 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阶段 性 B . 顺序性 C .不 均衡性 D . 差异性

8.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 性因 素是 ( )。

A. 遗传素质 B . 环境 C .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 教肓

9. 根据各 级 各 类 学校任务确定的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 上 称为 (

A. 教育 方 针 B . 教育目的 C . 教学目标 D .培养 目标

。 )

10.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 是 由学生的 ( )。

A.人 身自由权 决定 的 B . 隐私 权 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 荣誉权决定的

11.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是 必须具有 ( )。

A. 管理能力 B . 控制能力 C . 教育能 力 D . 研究能力

12.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 教师 B . 学生 C . 班级 D . 课程

13. 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 最 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

A. 教育目的 B . 培养目标 C . 课程目标 D . 教学目标

14.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

A. 教学计划 B . 教学大纲 C . 教育目的 D . 教学目标

15.学校 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 课外活动 B . 实践活动 C . 教学活动 D . 班主任工作

16. “学而时 习 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

A. 直观 性 原则 B . 启发 性 原则 C .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 原 则

17.一 个测验经过多 次 测量所得的结果的 一 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 )。

A. 信度 B .效度 C . 区分 度 D . 难度

18. 小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 因为他学习成绩 不 好影响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有一次小李跟

同 年级的另一个班的同学打架,班主任 劝 退小李 。这 行为侵犯了小 李 的

( )。

A. 人身权 B .财 产权 C . 受教育权 D .人 人平等权

19. 在重复测量的方差 分 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被试 间 差异增大,那么 ( )。

A. F 值会变小 B . F 值保持不变

C.组 间方差 会 变小 D . 误差方差 会 变小

20. 第三 次 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 、 地方课程和 ( )。

A. 活动课程 B .社会 课程 C . 学校课程 D . 特色课程

21. 心理的实质是 ( )。

A. 对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B .改造 客观世界的意志

C. 生理活动 D . 客观 现实 在 人 脑中 的主 观映像

22.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 ______ 组成的。 ( )。

A. 脑干、 间 脑、小脑和 大 脑 B . 小脑和 大 脑

C. 脊髓和 大 脑 D . 小脑和 大 脑皮层

23. 心理过程是 人 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 )。

A. 认知、情感、行为 B . 感觉、知觉 、 行为

C.情感、 意志、行为 D . 认知、情感、意志

24. 研究 人的心理现象 ,必须 遵循 的 基本原则 是 ( )。

A.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 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B. 理论性原则 、 实践性原则和教育性 原则

C. 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 循 序渐进性原则

D. 分析原则、综合原则和抽象概括原则

25. 下列情况属 于 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 )。

A. 触景生情 B . 闻过则喜 C .谈虎色变 D . 打草惊蛇

26.“入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 )。

A. 对比 B . 适应 C . 相互 作用 D . 联觉

27.“ 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是 人 的知觉特征的 ( )。

A. 整体性 B . 选择性 C . 理解性 D .恒常性

28. 记忆过程包括 ______ 几个 基本环节 。 ( )。

A. 再认和回忆 B .保 持和遗忘

C.识记 、保持和遗忘 D . 识记、保持、再认或 回忆

29.长时记忆的 编码有 ( )。

A. 语义编码和 形象 编码 B .形象 编码和抽象编码

C.图像 记忆编码和语音编码 D . 图像 记忆编码和声像 记忆编码

30.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 ( )。

A. 进行 形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 B .分析 与综合、抽象与慨括

C. 形成概念和进行 问 题解决 D . 进行辐合 思维 和发散思维

31. 鲁迅在小说《祝福 》 中创造 了 祥林 嫂 的艺术形象 , 他是把旧中国许多 妇女 的遭遇集中后创造

出来的形象 , 这种 形象的 构成方式属于 ( )。

A.综合 B . 夸张 C .拟人化 D . 典型 化

32. 某学生犯 了 比较严重的错误 , 想去向老师认错 , 但怕受批评丢验 ;又 怕 被揭发后 受更大 的处

分, 这学生此时的 动机冲突形式属于 ( )。

A.双 趋冲突 B . 双 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分析冲突

33. 王芳解开一道数学题后,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 , 这种 情感 是 ( )。

A.美感 B . 激情 C .理智感 D .道德感

34. 先有 一 个目标(目的), 它 与当前的 状态 之间存在 着 差异 ,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 要想出

某 种办法采取活动 (手段) 段, 来减小 这个差异 。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

A. 爬山 法 B . 逆向工作法 C .手段 — 目的分析法 D . 尝试错误法

35. 美国 心 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理论称为 ( )。

A. 二因素说 B . 智力结构三维模型 C .群因素说 D . 能力 层次 结构理论

36. 个性心理倾向 性 主要包括 ( )。

A. 感觉、知觉 、 记忆、想象、思维

B.气质 、能力、 兴趣

C. 气质、能力、性格

D.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和世界 观

37.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 ( )。

A. 动力性、激动 度 、强度和 紧张度 B . 积极性、消极性、强和弱的程度

C.兴 奋性、激动性、外显和 内隐度 D . 增力性 、 减力性、饱和 度 和外显度

38. 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 情绪, 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是 ( )。

A. 自觉 性 B . 果断性 C . 自制性 D .坚韧 性

39.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 ( )。

A. 社会道德评价标准 B . 社会属性的 体现

C. 分类标准 D . 结构的组成部分

40. 智商是 119 ,其等级为 ( )。

A. 优秀 B . 中上 C . 中等 D . 中下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41. 教师的语言包括 口头语言、 ____________ 、体态语言三种。

42. 初等教育 又 称 ____________ 。

43.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 ____________ 构成。

44. 西方,苏格 拉 底 在 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 学生 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

这种苏格拉底方法被称为 ____________ 。

4 5 . 美国教育 心 理学家布卢纳所著的 ____________ 一书,体现了美国 60 年代进行的一次教学改革的

指导思想。

46.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 表明了 ____________ 的作用 。

47. 教育史上提出“有 教 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 。

48. 新 生 儿与 ____________ 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 。

49. 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是强制性 、 免费性、 ____________ 。

50. 教学 过程 的 中 心环节 是 ____________ 。

51.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 ____________ ,辅助形式有个别辅导、现场教学。

52. 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 目 的是培养 学生 良好的 ____________ 。

53. 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 ____________ ,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54. 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 《教 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

____________ 、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 类。

55.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 知识 、技能、思想 、品 德等 方 面 起 着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 都可称之为

____________ 。

56. ____________ 的经典著作四书和 五 经是我国封建 社会 教育的主要内容。

57. 19 20 年,美国的 H . H . 帕克赫斯特在马萨 诸塞 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 一 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

们称之为 道 尔顿制。道 尔顿 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 重 视学生自 学和 ____________ , 在良好的条件 下, 有

利 于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 学习 能力和创造 才 能。

58. 因材施 教 原则,是指教师 要 从学生的实际隋况、 ____________ 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

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 短 ,获得最佳的发展。

59. 教育目的是 一切 教育工作的出发 点和 归宿, 对 教育 工 作具有 ____________ 、激励作用和评价

作用。

60.教 学策略的基础特征 是综合 性、 ____________ 和灵活性。

三、简答题(共 16 分)

61. 教育评价有哪 些 功能 ? ( 4 分)

62. 教育目的对教育 工作 的指导意义 是 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 ( 3 分)

63. 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主要包括哪 些 内容 ? ( 4 分)

6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 合 规律的基本观点 是 什 么? ( 5 分)

四、案例分析题( 9 分)

6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问 题。

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中学 。 工作之 初 ,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全身心地投入 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 笑 ,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

格 , 学生对他 敬 而远之 。 渐渐的,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 了 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

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 , 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 。

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 张 老师意识到 了问 题所在, 利用 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 谈心,了解他们的兴

趣,倾听 他们的 心 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 , 不知不觉 中, 学生有 心事愿意向他 倾诉, 主 动参与 课 堂

教 学 ,积极 为班级活动 出谋划策, 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

( 1 ) 试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3 分 )

( 2 ) 上 述 材料启发教师 应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 关系。 ( 6 分)

五、论述题 ( 10 分)

66. 试 述 思想 品 德的基本要素 知 、情、意、行的辩证关系 及 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67.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 性及 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____________ 过程。

68.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 出 现 的 被称为 心 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 ____________ 。

69. 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 活动 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导神经和

____________ 。

70.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 ____________ ,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

71. 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 ____________ 。

72.一 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 为 ____________ 。

73. 在一定范围内, 人 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 对 稳定的映像不变,这是知觉的

____________ 。

74. 电影的胶片是 一 片 一 片的,但 按 每秒 24 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却没有 间 断感,而是 一 个 连

续的整体,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 。

75.个 体感知过的事物 一 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称为

____________ 。

76. 根据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我们又可以把识记分为 ____________ 和 意

义识记 两种。

77. 按照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三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

____________ 。

78.概念 获得的两种途径是 ____________ 和概念同化 。

79. 根据想象内容新颖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 ____________ 和创造想象 。

80. “优柔寡断 ”“ 冒失”与意志的 ____________ 品质相反。

81. 情绪与人的 ____________ 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82. 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条件反射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 。

83. 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组 合 ,朝着一个方向、寻找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方案的思维称为

____________ 。

84.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____________ 。

85. 个性特征中最为稳定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 。


本文标签: 教育 学生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