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蝴蝶光人像图片)

2021-2022

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高一(上)期末化学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3

小题,共

52.0

分)

1.

2022

年的冬奥会即将在北京开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科

学防疫是关键。下列物质不能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 )

A.

84

消毒液”

B.

明矾

C.

75%

酒精

D.

漂白粉

2.

下列仪器用途或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

A.

钳锅

B.

溶量瓶

C.

常用于萃取

D.

常用于过滤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液态氯化氢

B.

水玻璃

C.

铝热剂

D.

氯水

4.

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新冠病毒蛋白质分子直径约为

80nm

左右,在空气中可以形成气溶胶

B.

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均能通过滤纸空隙

C.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有丁达尔效应

D.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氦气的摩尔质量是

8g/mol

B.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

23

D.

25℃

101kPa

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为

22.4L/mol

6.

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第1页,共26页

A.

KClO

3

=K

+

+Cl

+3O

2−

C.

NaHSO

4

=Na

+

+H

+

+SO

2−

4

B.

Fe(NO

3

)

3

=Fe

2+

+3NO

3

D.

NaHCO

3

=Na

+

+H

+

+CO

2−

3

7.

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图,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

A.

Cl

2

+2Br

=2Cl

+Br

2

B.

2Na

2

O

2

+2H

2

O=4NaOH+O

2

C.

SiO

2

+Na

2

CO

3

 高温 

Na

2

SiO

3

+CO

2

D.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8.

向下列盐溶液中滴入

3

滴酚酞试剂,最终溶液呈无色的是

( )

A.

NaHCO

3

B.

Na

2

CO

3

C.

Na

2

SiO

3

D.

NaClO

9.

某同学向如图铝罐中加入

50mL

水后,投入绿豆大的钠块,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

充分反应后,铝罐中只生成

NaOH

H

2

B.

金属钠熔点低,钠块会融化成小球

C.

因为可能发生爆炸,实验中钠块用量不宜过大

D.

取用金属钠需要镊子、小刀、滤纸和玻璃片

10.

下列“实验方案”可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比较铝和氧化铝的熔点

验证无色溶液中含有

KOH

确认

Cl

2

无漂白性

检验

K

2

CO

3

中是否混有

KCl

实验方案

将光亮的铝箔置于火焰上灼烧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将鲜花置于干燥的

Cl

2

瓶中

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A.

A

B.

B

C.

C

D.

D

2+

11.

钒不同价态的化合物广泛用于电池等行业。根据反应:MnO

+

4

+5VO

H

2

O=

______

+Mn

2+

+5VO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上述方程式空白处应填入“

2OH

B.

VO

2+

是氧化剂,

VO

+

2

是还原剂

第2页,共26页

C.

VO

2+

是还原剂,1molVO

2+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

D.

MnO

4

是常见氧化剂,酸性条件下被氧化成Mn

2+

12.

下列物质均能漂白有机色素,其中漂白原理不同于其余三种的是

( )

A.

过氧化钠

B.

活性炭

C.

次氯酸

D.

双氧水

13.

对物质进行分类并熟悉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选项不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

选项

X

Y

Z

A

SiO

2

Na

2

SiO

3

H

2

SiO

3

B

CO

2

Na

2

CO

3

NaHCO

3

C

Cl

2

HCl

NaCl

D

Al

AlCl

3

Al(OH)

3

A.

A

B.

B

C.

C

D.

D

14.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简单直观,实用性强。下列描述或用途不科学的是

( )

A.

料酒的有效成分是一种非电解质

B.

小苏打溶液和食醋混合可表示为:

HCO

3

+H

+

=CO

2

↑+H

2

O

C.

植物油可用作某些香料的萃取剂

D.

鲜果汁中维生素

C

能帮助人体吸收Fe

2+

15.

把铁片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

A.

CuSO

4

溶液

B.

稀硫酸

C.

Fe

2

(SO

4

)

3

溶液

D.

硝酸汞溶液

16.

化学教材中图表、数据等可提供很多信息,下列利用图表不当的是

( )

A.

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关系

B.

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溶液中离子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C.

科学探究: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D.

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

17.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

( )

A.

含大量

SO

2−

4

的澄清溶液:Mg

2+

、Cu

2+

Cl

NO

3

B.

使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

K

+

HCO

3

SO

2−

4

、Mn

2+

C.

强碱性溶液:

Na

+

、Mg

2+

NO

3

SO

2−

4

D.

在氯水中:

K

+

Cl

、Fe

2+

CO

2−

3

1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第3页,共26页

)

A.

钠和水反应:

Na+H

2

O=Na

+

+H

2

B.

Na

2

O

2

加入水中:

Na

2

O

2

+H

2

O=2Na

+

+2OH

+O

2

C.

氯气通入

KOH

溶液:

Cl

2

+2OH

=Cl

+ClO

+H

2

O

D.

氯气通入

NaOH

溶液:

Cl

2

+OH

=Cl

+HClO

MgCl

2

MgSO

4

形成的混合溶液中

c(Na

+

)=0.24mol/L

c(Cl

)=0.60mol/L

、19.

NaCl

2+

c(SO

2−

4

)=0.26mol/L

,则c(Mg)为

( )

A.

0.44mol/L

B.

0.49mol/L

C.

0.56mol/L

D.

0.62mol/L

20.

在标况下,容器

A

中的乙烯气

(C

2

H

4

)

和容器

B

中的臭氧

(O

3

)

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则

A

B

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 )

A.

3

2

B.

2

3

C.

2

1

D.

1

2

21.

向含

0.1molFeI

2

的溶液中通入

V

升氯气

(

标准状况

)

,溶液呈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V≤2.24

时,向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呈蓝色

B.

还原性:I

>Fe

2+

C.

V=3.36

时,离子反应为:2Fe

2+

+2I

+2Cl

2

=2Fe

3+

+I

2

+4Cl

D.

V>3.36

时,反应生成一种含氧酸

HIO

3

22.

Na

2

CO

3

NaHCO

3

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NaHCO

3

俗称小苏打

B.

分别加入少量等浓度的盐酸,

Na

2

CO

3

NaHCO

3

反应慢

C.

加热时

Na

2

CO

3

更稳定

D.

分别向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加入足量盐酸,最终均生成

1molCO

2

23.

向盛有

2mLFeCl

3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 )

A.

只加入

KSCN

溶液可检验试管

1

中是否含有Fe

2+

B.

试管

2

中无现象,则表明试管

1

中溶液不含Fe

3+

C.

试管

3

中的离子反应为:Fe

2+

+Cl

2

=Fe

3+

+2Cl

D.

试管

3

中必定有红色沉淀生成

第4页,共26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7.0

分)

24.

自然界存在及人工合成的金属元素多达

90

多种。回答下列问题:

(1)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地壳中以

______

(

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

存在,含量最

多的金属是

______

(

填元素符号

)

。人类使用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

______

,青

铜、生铁和硬铝都属后者。

(2)

常见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

______

性,请画

出金属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

(3)Na

极易被氧化,将金属

Na

放在坩埚中加热,观察到

Na

______

,然后剧烈燃

烧,生成淡黄色固体,向该固体中通入

CO

2

,反应过程中

______

(

填“放出”或“吸

收”

)

热量。

(4)

镁片和沸水反应置换出

H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5.

物质分类与转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

请回答:

(1)

填写二维图中缺失的类别

A

______

和化学式

B

______

,物质

B

的颜色为

______

(2)

利用下述反应可实现转化

2Fe(OH)

3

+3ClO

+4OH

=2FeO

2−

4

+3Cl+

______

(

填化学式

)

5H

2

O

,用单线桥法标注电子转移情况

______

,并指明氧化剂:

(3)

结合二维图中信息推测在转化

FeO

2−

4

表现的性质为

______

(

填“还原性”

或“氧化性”

)

(4)

FeCl

2

溶液试管底部加入

NaOH

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26.

某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含有杂质

SiO

2

Ga

2

O

3

利用该矿制取氧化铝粉的流程

如图所示:

第5页,共26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常使用盐酸酸浸,为了提高浸出率采用的操作是

______

(

任写一条

)

(2)

操作

I

的名称是

______

,固体

B

的化学式为:

______

(3)NaGaO

2

中元素镓

Ga

的化合价为

______

,根据上述工艺判断

Al

2

O

3

Ga

2

O

3

属于

______

a.

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

c.

两性氧化物

(4)

写出溶液

A

加入

NaOH

溶液生成

NaAlO

2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

(5)

工业上

Al

2

O

3

用于电解制取金属铝,还可用于

______

(

另写一种用途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0

分)

27.

草酸晶体

(H

2

C

2

O

4

⋅2H

2

O)

熔点较低,受热时迅速熔化,在

175℃

分解成三种氧化物,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分别检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加热草酸晶体应选用上述装置

______

(

填序号

)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

补充完整实验装置:混合气体

______

→c→

______

→g→f

。其中装置

c

的气体

入口是

______

(

填序号

)

,仪器

e

中应装入试剂名称是

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

(3)

装置

g

中的现象是

______

(4)

简述装置

f

末端导管口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第6页,共26页

28.

实验室用足量

MnO

2

和密度

1.09g/mL

,质量分数

33.5%

的盐酸混合加热制取氯气。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

计算盐酸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

(3)

若反应中收集到氯气

4.48L(

标准状况

)

,应向反应器中加入浓盐酸的体积是

______

,说明理由

______

第7页,共26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B

【解析】

解:

A.

84

消毒液”中含有

NaClO

Na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故

A

不选;

B.

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除杂,但是不能杀菌消毒,故

B

选;

C.

酒精杀菌消毒是通过渗透、凝固细胞的蛋白质,使蛋白质失去活性而死亡,达到杀菌

消毒目的,可以杀菌消毒,故

C

不选;

D.

漂白粉中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故

D

不选;

故选:

B

A.

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

NaClO

NaCl

,有效成分是

NaClO

B.

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除杂;

C.

酒精杀菌消毒是通过渗透、凝固细胞的蛋白质,使蛋白质失去活性而死亡;

D.

漂白粉有氧化性。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物质的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

纯碱不能杀菌消毒,题目难度不大。

2.

【答案】

C

【解析】

解:

A.

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该仪器名称为坩埚,常用于固体的灼烧,钳字错误,故

A

错误;

B.

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该仪器名称为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溶字错误,故

B

错误;

C.

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该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常用于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之间的分

离,故

C

正确;

第8页,共26页

D.

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该仪器名称为蒸发皿,常用于溶液的蒸发结晶,故

D

错误;

故选:

C

A.

钳字错误;

B.

溶字错误;

C.

该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常用于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之间的分离;

D.

蒸发皿常用于溶液的蒸发结晶。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仪器的名称即作用的识别,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难度不大。

3.

【答案】

A

【解析】

解:

A.

液态氯化氢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

A

正确;

B.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故

B

错误;

C.

铝热剂是铝和氧化铁等组成的混合物,故

C

错误;

D.

氯水是氯气水溶液,为混合物,故

D

错误;

故选:

A

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物质分类的分析判断,注意概念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4.

【答案】

C

【解析】

解:

A.

胶粒的直径在

1~100 nm

之间,新冠病毒蛋白质分子直径约为

80nm

左右,在分

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故

A

正确;

B.

溶液中的离子、小分子和胶体中的胶粒都能透过滤纸,故

B

正确;

C.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无此现象,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直径大小,故

C

误;

D.

胶体具有吸附性,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故

D

正确;

第9页,共26页

故选:

C

A.

胶粒的直径在

1~100 nm

之间,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B.

溶液中的离子、小分子和胶体中的胶粒都能透过滤纸;

C.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无此现象;

D.

胶体具有吸附性。

本题考查了分散系、溶液、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关系及胶体的制备,题目难度不大,注

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5.

【答案】

D

【解析】

解:

A.

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故氦气的摩尔质量是

4g/mol

,故

A

错误;

B.

为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不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

B

错误;

C.

6.02×10

23

mol

−1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有单位,故

C

错误;

D.

20℃

101kPa

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L/mol

,气体会热胀冷缩,在

25℃

候气体摩尔体积大于为

22.4L/mol

,故

D

正确;

故选:

D

A.

氦气是单原子分子;

B.

为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6.02×10

23

mol

−1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

D.

20℃

101kPa

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L/mol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明确基本概念是解题关

键,题目难度不大。

6.

【答案】

C

第10页,共26页

【解析】

解:

A.

氯酸钾是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电离方程式为:

KClO

3

=K

+

+ClO

3

,故

A

错误;

B.

硝酸铁中铁元素化合价

+3

价,电离方程式为:Fe(NO

3

)

3

=Fe

3+

+3NO

B

错误;

3

C.

硫酸氢钠水中完全电离,

NaHSO

4

=

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Na

+

+H

+

+SO

2−

4

,故

C

正确;

D.

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阴离子,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为:

NaHCO

3

=Na

+

+HCO

D

3

错误;

故选:

C

A.

氯酸钾是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氯酸根离子不能拆分;

B.

Fe(NO

3

)

3

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铁离子;

C.

硫酸氢钠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D.

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阴离子,不能拆分为离子。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强弱及电离方式即可解答,题目难度

不大。

7.

【答案】

A

【解析】

解:

2

+2Br

=2Cl

+Br

2

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属于阴影部分,

A

正确;

B.

2Na

2

O

2

+2H

2

O=4NaOH+O

2

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不属于阴影

部分,故

B

错误;

C.

SiO+NaCO

223

错误;

D.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不属于阴影部分,故

D

错误;

故选:

A

第11页,共26页

 高温 

Na

2

SiO

3

+CO

2

反应既不是置换反应也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

区域阴影所表示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不是复分解反应。

本题考查学生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

行回答,难度不大。

8.

【答案】

D

【解析】

解:

3

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滴入

3

滴酚酞试剂,溶液变浅红

色,故

A

错误;

B.

Na

2

CO

3

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溶液显碱性,滴入

3

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

B

错误;

C.

Na

2

SiO

3

溶液中,硅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滴入

3

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故

C

错误;

D.

NaClO

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但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滴入

3

滴酚酞

试剂,最终溶液呈无色,故

D

正确;

故选:

D

向下列盐溶液中滴入

3

滴酚酞试剂,最终溶液呈无色,酚酞

pH

变色范围是

8~10

,说明

盐溶液为酸性溶液,

pH<8

的碱性溶液,或材质漂白性物质等。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溶液酸碱性分析判断,主要是次氯酸的漂白性的判断,注意知识

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9.

【答案】

A

【解析】

解:

A.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与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所以充分反应后,铝罐中只有偏铝酸钠和

H

2

,故

A

错误;

B.

钠熔点低,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钠块会融化成小球,故

B

正确;

第12页,共26页

C.

钠与水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氢气易燃易爆,所以实验中钠块用量不宜过大,故

C

正确;

D.

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时,需要镊子夹取钠、用滤纸吸干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

割,用到的仪器: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故

D

正确;

故选:

A

A.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与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B.

依据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判断;

C.

钠与水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氢气易燃易爆;

D.

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时,需要镊子夹取钠、用滤纸吸干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

割。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钠的性质,钠与水反应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

【答案】

A

【解析】

解:

A.

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

Al

的外面,铝箔熔化但不滴落可比较熔点高低,故

A

确;

B.

K

元素的焰色为紫色,由实验及现象可知,溶液可能为

KCl

KOH

溶液等,故

B

错误;

C.

鲜花中含水,与氯气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

HClO

,应选干燥的有色花置于干燥的

Cl

2

中,故

C

错误;

D.

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引入氯离子,应加硝酸、硝酸银检验是否含

KCl

,故

D

错误;

故选:

A

A.

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

Al

的外面;

B.

K

元素的焰色为紫色;

C.

鲜花中含水,与氯气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

HClO

D.

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引入氯离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

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

度不大。

11.

【答案】

第13页,共26页


本文标签: 反应 溶液 下列 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