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重定向可以带参数吗)
维普资讯
2007年第42卷第4期 生物学通报
动物进化稳定对策(ESS)及其研究进展
刘季科1 聂海燕2 边疆晖1 张堰铭
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西宁
苏建平
410006 (1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810001)
摘要 介绍进化博弈理论及进化稳定对策的原理及其在进化生物学的应用;简要述评动物进化稳
定对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进化稳定对策 进化博弈 随机进化博弈 频率制约选择 鹰一鸽对策 仪式化非伤
害行为
对策论(game theory),亦为博弈论。它属于数学领
域,是分析有利益冲突的2个或更多竞争者采取决策
的分支学科。自冯诺伊曼和摩根斯顿(Von neumann和
Morgenstern。1944)第1次提出对策的系统理论以来,
对策论被经济学家和数学家广泛地用于从会议室到
核战争各种复杂决策的分析(Lendrem,1986)。对策论的
分析依赖于竞争者行为的对策。在生物学领域。一种对
策是一套可供选择的各种动作序列的某一种,即程序
预先编制好的一种行为,并非个体有意识制定的.它是
通过自然选择而定型的产物。所有可能选择对策的集
合为对策集。
进化对策是应用对策论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生物
表型特征和表型行为的进化过程,其核心是进化稳定
对策(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概念。它几乎适
用于一切有利益冲突决策的分析。ESS理论是自达尔
文(Darwin,1897)以来,进化论最主要的发展之一(Dark—
ins,1980)。为现代理论进化生态学和理论种群进化生
态学青睐的论题。进展甚为迅速。
笔者主要论述ESS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有关动
物ESS领域研究进展,简要地述评进化博弈论及ESS
理论的发展趋势,期望对我国动物进化博弈理论的进
展有所裨益。
ESS概念与分析动物争斗行为密切关联。在自然界,
同种个体的争斗是为争夺有限的食物、领域和配偶等
资源而采取的斗殴行为(agonistic behaviour)。在一双冲
突个体的争斗中,取胜者常获得统治权、配偶及领域等
渴望的利益。与失败者比较.能以更高的频率将其基因
遗传给后代。自然选择的结果应最大限度地发展有效武
器,以进行‘全面战争’。然而,大量的观测和实验发现。
同种个体间的常规争斗常为仪式化的非伤害行为(ritu—
alized non—injurious behaviour)。在每一场争斗中。动物
采取‘有限战争’的策略。极少使用致命性武器。常以失
败者退却而告终。争斗双方无一遭受致命性的创伤或死
亡,即使在争夺富有价值的资源时亦如此。
群选择论将此类行为解释为物种水平的自然选
择,认为动物个体间争斗的激化,将导致严重的伤害,
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而对物种生存不利。然而,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对策
则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因此,群选择论不能解释自然选
择条件下,动物仪式化非伤害争斗行为的进化。
2O世纪7O年代初期。以梅纳德・史密斯和普赖斯
(Maynard Smith和Price,1973)为代表的个体选择论者,
创造性地将对策论引入动物争斗行为的分析中,并以
个体水平的自然选择探讨同种个体间争斗如何进化为
‘常规战争’的仪式化非伤害行为。当种群内所有个体
均采取某种对策后,若其他对策者不能入侵该种群,在
进化上。此种对策则是稳定的,此即ESS概念。ESS是不
可被其他策略替代的对策,当种群完全由ESS对策者
组成时,将不存在具有更高适合度的突变型对策。
在一双冲突者的遭遇战中。冲突者常采取鹰型和
鸽型2种战斗对策。假定在此2种对策间不存在连续
过渡的中间类型,其对策集是离散的。鹰型对策者全力
以赴地战斗。决不退却;而鸽型对策者仅限于威胁和
恫吓。当对方争斗升级时,则立即退却。若冲突双方均
为鹰型对策者,其中一方将受伤害并且退却。
在一场争斗中。获胜者收益V单位,受伤的失败者
投资W单位。冲突的盈利是由争斗的收益或投入引起
的适合度。在2种对策盈利矩阵模型中,若种群完全由
鸽型对策者组成时.鹰型对策者一旦进入.其适合度增
加V单位,而鸽型对策者的适合度则为V/2,因之,完全
的鸽型对策者为进化不稳定对策。且易被鹰型对策者入
侵;若种群完全由鹰型对策者组成。其稳定进化对策取
决于V及W值的相对大小。鹰型对策者的平均盈利为
(V—W)/2。而入侵的鸽型对策者盈利为0。若V>W,则鹰
型对策者的适合度>鸽型对策者;反之,若V<W,则鸽
型对策者的适合度>鹰型对策者。亦即鸽型对策者能成
功地入侵由鹰型对策者组成的种群。在进化上,纯鹰型
对策种群及纯鸽型对策种群均非进化稳定的种群。因
此。ESS种群是鹰型与鸽型对策的混合体。
在一稳定种群.2种对策的适合度依赖于其在种
群的相对比例。即频率制约选择(frequency dependent
selection)。由于种群内2种对策者随机地遭遇,鹰型对
策者比例P 与鸽型对策者比例P。=(1一P )可获得相等
维普资讯
2 生物学通报 2007年第42卷第4期
的平均盈利,且二者的适合度恒等,其模拟模型为P =
V/W。当W值一定时,若获胜者的V值增大,种群的P
越大。反之,种群的P。增大。当V值一定时,且W值极
大时,PH减小,即种群的鹰型对策者比例显著地降低。
在自然界。动物争斗的鹰一鸽对策的此种博弈格局极
为少见。
与最优化理论相似,ESS的型式受诸多可供选择
对策的制约。且仅从可供选择的对策集中选取最佳者。
统(stochastic dynamicaly system)的稳定性,提出了不同
于标准ESS的随机稳定集(stochastic stable set)概念。
诺瓦克(Now—ak等,2004)探讨了有限种群(finite pop.
ulation)的合作博弈及进化稳定性。
我国对进化博弈论及动物ESS理论的研究虽处于
起步阶段,但在有限的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刘季科等(1995)述评了动物ESS的研究进展;张大勇
(2000)论述了ESS理论的基本概念;聂海燕和刘季科
在鹰一鸽一中庸对策的博弈中。中庸者依其对资源的占
有状态选择相应的对策,当其作为资源占有者时,采取
(2004)在控制捕食和食物交互作用的野外围栏条件
下,测定了根田鼠(Microtus oeonomus)4个种群斗殴行
鹰对策,当其为入侵时,则选择鸽对策,二者表现的概
率相等。在进化上,中庸对策是稳定的,且是唯一的ESS。
上述鹰一鸽一中庸对策属非对称性博弈,而鹰一鸽对策
则为对称性博弈。
ESS理论对频率制约的应用不同于种群遗传学。
种群遗传学主要分析基因频率的动态及平衡态的性
质,探讨各种选择对1个等位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的
效应,以及对应于2个基因的2个对策,此种高度的
简化促进了对更为复杂对策及各种对策间适合度相
互作用的探讨。而ESS理论则极少涉及遗传学系统的
论题,仅关注种群达到平衡时的性质,基本忽视了进
化平衡的动态稳定性(Abrams等,1993)。在频率制约条
件下,分析动态稳定时种群平衡点拥有不稳定的最大
适合度或稳定的最小适合度更为重要。进化平衡的动
态稳定之ESS标准为m一稳定性,而Maynard Smith的
适合度最大化ESS标准则为8一稳定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ESS理论不仅应用于诸如动
物仪式化非伤害争斗行为、资源、领域及求偶场冲突、竞
争与合作系统、生活史对策、相互利他行为与囚犯困境,
以及连续对策的多人博弈等社会行为及种内进化的研
究,且还被用于探讨种间协同进化,以及由多物种组成
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高层社会组织的进化过程。涉
及昆虫、蜘蛛、鱼类、鸟类、啮齿类及灵长类等动物类群。
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化博弈对种群进化生物学
的研究获得了显著的进展,且已形成了极具活力的理
论体系。Maynard Smith亦因此荣获1999年的Crafoord
奖。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进化博弈论不仅假定一个体
的适合度与自身的表型及其他个体的表型相关联,此
即个体的频率制约适合度f ̄equency dependent fitness)
机制,更假定种群充分地大。但由于个体间随机交互作
用导致的表型频率的随机波动可忽略不计,因此,有关
大种群的假定并非有效,而小种群效应则能显著地影
响种群的进化过程及结果(Lessard,2005)。为探讨各种
随机因子对种群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和表型频率随
机波动的作用,福尔特(Foaer)和扬(Young)(1990)建
立了随机进化稳定对策(stochastically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SESS)理论,分析了进化博弈随机动力系
为的波动模式,发现该物种的攻击性(aggressiveness)为
仪式化非伤害性行为;建立了攻击行为鹰一鸽对策博弈
的ESS模拟模型;提出和检验了捕食和食物交互效应
能改变田鼠类动物攻击性行为鹰一鸽对策博弈的假设。
值得强调的是。我国学者陶毅对密度制约进化稳
定对策(density dependent evolationary stable strategy,
DDESS)(Tao和Wang,1994),时间迟滞效应与ESS(Tao
和Wang,1997),ESS模型稳定态,周期环与混沌(Tao等,
1997).Two—sic,ecies ESS(Cressman和Tao,2000)。以及性
别和频率制约选择的ESS(Tao等,2000)等进行了探
索性研究,均获得了一系列结果,促进了进化博弈论
和ESS理论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进化博弈理论的推动下,深入地探
讨ESS理论及其与之相关的随机博弈动力系统、种群
大小与ESS的关联,有限种群内个体表型频率随机波
动及其随机遗传漂移的关系,将是此领域的最大挑战
和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l Hofbauer J..Sigmund K..Evolutionary game dynamic.Cambridge Univ.
Press,1998.
2 Lossard S..Long term stability from fixation probability in finite
populations:New perspectives for ESS theory.2005.68:l9—27.
3 Mayn ̄l Smith J.,Price G.R—The logic of animal confeict.Nature,
1973.246:l5一l8.
4 Maynard Smith J..Evolution and Theory of games.Cambridge Univ.
Press,1982.
5 Nowak M.A.,Sigmund K..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bialogical game.
Science.2004,303(6):793--799.
6 Tao Y.,Lossard S.,Lomire M..Evolutionarily stbale strategy in sex
and frequency dependent selection modee.J.Theor.Bio1.2000,204:
l9l一20o.
7 Von Neuman J.,Morgenstern 0一Theory of game and economic be—
haviour.Princeton Univ.Press.1944.
8 刘季科,苏建平,张堰铭.进化稳定对策(ESS)理论研究进展.,,中
国生态学会:走向2l世纪的中国生态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5:l72—173.
9 张大勇.进化稳定对策.,,张大勇等.理论生态学研究.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及Springer出版社,2000:58--74.
10聂海燕.刘季科.根田鼠攻击行为模式及其进化稳定对策分析.
生态学报,2004,24(7):l406一l4l2.
(E—mail:liujike一228@163.com) (BF)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动物进化稳定对策(ESS)及其研究进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3178519a62269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