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19日发(作者:jsp教学视频)
中英人名的文化内涵与差异
人名是用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或者一个人群与其他人群的符号。要接触、了解一
个社会往往是从接触、了解这一社会的成员开始的。姓名不仅仅是人们相互区别的语言标
志,而且隐含着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道德、伦理等等方面的信息。
(楼光庆,1985)因此,人名的研究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已远远超出了人名本身。著
名学者楼光庆早在1985年就对人名的历史渊源、种类及文化含义作了系统的介绍,之后又
有一些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众所周知,人名首先传递着明确的男女性别之分这一
信息,英汉男子名和女子名往往是分开的,尽管有“男人女名,女人男名”的现象,但二
者相同毕竟不多。本文旨在分析英汉语男女人名在结构、命名的方式及特征和各自的文化
内涵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一、英汉语人名在结构方面的差异
英汉人名拥有两民族的共同特征,即有名有姓。但其结构有别。英语国家人的姓名由
两部分或三部分组成:名+姓 ,或名+中名+姓。其排列次序恰好与中国人的姓+名相反,
比如:Linda Jones, Kerome ,有的人只有一个名字,比如-Christina,Lorenzo。
也有人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名字,比如:Anna Nicole Smith。当然取三个以上名字
的人是少数。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只用一个名字,即首名(first name )[又称与名
( given name )或教名( Christian name),或洗礼名( baptismal name),总之与姓
氏相对的名]。只有在办理公务或签署文件时才使用中名(middle name)或第三个名字。
平时可省略或以首字母代替,在书写时按教名+中名+姓的次序排列,比如:Linda Jane
Smith(林达.简.史密斯) 或L. J. Smith (L.J.史密斯)。汉语人名系统中没有中名,中名是英语
人名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名往往采用母姓,也有借用其他亲属,或所仰慕的名人的姓
或名为自己的中名。例如:John Fitzgerald Kennedy的中名就是他母亲的姓;英国文艺
批评家Frank Raymon Leavis的中名Raymon取自他的老师的姓。
英汉姓名完全相反的排列是英汉姓名最明显的差异,是不同文化在人名上的体现,中
国人的姓代表宗族、血缘关系,姓必然在前,因为它代表宗族;英语国家的人普遍强调个
性、个体,这种观念反映再姓名上是名在前姓在后。
二、英汉语人名在读音上的差异
在对男女人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英语人名中,从发音上看
有两个突出的方面:第一是名字的长度方面。男子名多比女子名短,显得铿锵有力、掷地
有声,如典型的男子名John, Jim ,Fred ,Bob,Jack等,象 Nicholas, Christopher 是不大
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女子名Victoria, Katherine, Elizabeth, Andrina 等,叫起来声调就自
然柔和一些。Jack是男子名,但 Jackie 可兼用做女子名和男子名,依此类推,可以看出诸
如Bill/Billie, Bob/Bobie 等人名的属性。第二是重音的位置,从最近英国剑桥对一本英语
人名词典的一项研究表明,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的人名中,男子名占95%,女子名第一
音节重读的占75%。近一个世纪以来,流行的英国男子名都是第一个音节重读,女子名重
读音节大都使用[i],如 Tina, Kitty, Lisa, Lily 等。男子名中有[i]的很少,如Steve, Peter,
等。女子名读音大多适宜元音结尾,要么最后一个音多为鼻音,例如Jane, Kathleen,
Sabrina, Marilyn, Emma等,这些女子名念起来有温柔之美感。
中国姓名文化具有给男性起名一般选择表现阳刚之气,如赵钢、韩大力、王铁、赵海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英美国家姓名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18807741a72801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