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2月27日发(作者:文字16进制转换器在线)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

1. 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

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

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2.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

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3. 三级结构: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

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4. 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

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5. 超二级结构: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由2个或2个以

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

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称为超二级结构。

6. 模体:蛋白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或作为一个独立结构一

部分的相邻的二级结构的聚合体。

7.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通过提供一个保护环境

从而加速蛋白质折叠成天然构象或形成四级结构的蛋

白质。

8. 肽单元(peptide unit):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

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构成。

9. 结构域(domain)指的是分子量大的蛋白质折叠成的结

构紧密、稳定的区域,可以各行其功能。

10. 蛋白质变性(protein denaturation):在物理和化学因素作

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

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

11. 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信息大分子,

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分为脱氧核

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12. 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具有互补碱基序

列的DNA或RNA分子,通过碱基对之间氢键形成稳

定的双链结构,包括DNA和DNA的双链,RNA和

RNA的双链,DNA和RNA 的双链。

13. 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DNA

和H1、H2A,H2B,H3和H4等5种组蛋白共同构成。

14.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

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

双螺旋结构松散,形成单链的构象,不涉及一级结构

的改变。

15. DNA的增色效应(DNA hyperchromic effect):在DNA

解链中,更多的共轭双键暴露,含有DNA的溶液在

260nm处的吸光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增色效

应。

16. DNA的解链温度(DNA melting temperature):解链过程

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

温度。

17. DNA复性:当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两条解离的互补

链可重新互补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

18. 退火(anneal):变形的双链DNA经缓慢冷却后,两条互

补链可以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的过程。

第三章

19. 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

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20. 酶的活性中心:或称酶的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能与底

物特异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

结构的区域。

21. 同工酶(isoenzyme):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

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22. 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体内某些代谢物与酶的

活性中心非共价可逆结合,引起酶的构象改变,从而

改变酶的活性,酶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别构调节。

23. 酶的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酶蛋白肽链上的

一些基团可在其它酶的催化下,与某些化学基团共价

结合,同时又可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去掉已结合的化

学基团,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又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24. 酶原(zymogen,proenzyme):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

分泌时,或在其发挥催化功能前,只是酶的无活性前

体,称为酶原。

第四章

25. 维生素(vitamin):是一类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必

须由食物供应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按其溶解性可分

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功能是调节人

体物质代谢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第六章

26. 糖酵解(glycolysis):指的是葡萄糖在胞质内生成丙酮酸

的过程,净生成2ATP和2NADH,是糖有氧氧化和无

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阶段。

27. 三羧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在线粒体内乙酰CoA进

行八步酶促反应并构成循环反应系统。共经历4次脱

氢、2次脱羧,生成4分子还原当量和2分子CO2,

循环的各中间产物没有量的变化。它是糖、脂肪、氨

基酸的共同供能途径和物质转变枢纽。

28.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sphorylation):

指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

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是生物体内产能的方式

之一。

29.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有氧时葡萄糖依次经

糖酵解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

酰CoA,乙酰CoA进行柠檬酸循环彻底氧化成H

2

O

和CO

2

,同时偶联电子传递并释放能量,此过程净生

成30或32ATP,是糖的主要产能途径。

30. 磷酸戊糖途径: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葡糖-6-磷酸开始

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

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

主要生理意义是提供NADPH和磷酸核糖。

31. 巴斯德效应:指糖有氧氧化抑制糖无氧氧化的现象。

第七章

32. 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指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脂

肪在脂肪酶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甘

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

33. 酮体(ketonr bodies):脂肪酸在肝内β-氧化产生的大量

乙酰CoA,部分转变为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

酸和丙酮。酮体经血液运输至肝外组织氧化利用,是

肝向肝外输出能量的一种方式。

34.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分为ABCDE等几大类,在血浆中起运载脂质的作用,

还能识别脂蛋白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

35. 脂蛋白(lipoprotein):脂—蛋白质的非共价聚合物,为

血浆中不溶性脂类的脂蛋白中甘油三酯的酶,是血脂

在血液中存在、转运及代谢的形式。

36.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

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

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

2

和H

2

O的过程。

37. 氧化呼吸链(oxidative 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子传递

链,指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具有电

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可通过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

将电子最终传递给氧生成水。

第九章

38.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机体吸收氮与排泄氮之间的

关系。

39. 活性甲硫氨酸(SAM):是体内甲基最重要的直接供体。

40. 营养必需氨基酸(nutr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体

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包括:亮

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

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

41. 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是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

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42. 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与

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及体内合成的非必

需氨基酸共同分布于体内参与代谢。

43. 腐败作用(putrefaction):指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

质及消化产物的分解作用。

第十章

44. 核苷酸补救合成(salvage pathway):利用体内游离的嘌

呤或嘌呤核苷、嘧啶或嘧啶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

合成嘌呤或嘧啶核苷酸。该途径主要存在于脑或骨髓

组织。

45. 核苷酸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利用磷酸核糖、氨

基酸、一碳单位、CO

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

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称之为从头合成。

第十一章

46.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机体对内、外源性的非营

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增加其水溶性和极性,利于从

尿或胆汁排出体外。

第十三章

47. 基因(gene):能够编码蛋白质或RNA的核酸序列,包

括基因的编码序列(外显子)和编码区前后具有基因

表达调控作用的序列和单个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

(内含子)。

48. 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生物体内所有遗传信息的总

和。

49. 基因组构:单个基因的组成结构及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内

基因的组织排列方式统称为基因组构。

50. 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基因结构不连续,称为断裂

基因。

51. 外显子(exon):基因组DNA中,出现在成熟mRNA分

子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外显子。其最终被翻译成蛋白质。

52. 内含子(intron):位于外显子之间、可以被转录在前体

RNA中,但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mRNA

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又被称为间插序列。

53. 旁侧序列(flanking sequence):位于基因转录区前后并与

其紧邻的DNA序列。

54. 启动子(promoter):是DNA分子上能够与RNA聚合酶

结合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的区域。

55. 增强子(enhance):是可以增强真核基因启动子工作效率

的顺式作用元件,是真核基因中最重要的调控序列,

决定着每一个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

56. 沉默子:(silencer)是可抑制基因转录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当其结合一些反式作用因子时对基因的转录起阻遏作

用,使基因沉默。

第十四章

57.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时,

亲代DNA双螺旋解开成为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

照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一条与模板相互补的新链,形成

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

有一条来自亲代的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58. 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指的是DNA复制时,随

从链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

59. 引发体(primosome):是复制起始时形成的,原核生物

DnaB、DnaC、DnaG等蛋白质结合到DNA起始复制

区域形成的复合结构。

60. 逆转录(recerse transcription):指以RNA为模板,按照

碱基配对原则,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催化合成DNA

的过程。

61. 逆转录酶:能催化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酶,成

为逆转录酶,全称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62.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

的结构。

第十五章

63. DNA损伤:各种体内外因素所导致的DNA组成与结构

的变化称为DNA损伤,可产生两种后果:一是DNA

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即突变,二是导致DNA失去作为

复制和(或)转录模板的功能。

64. DNA损伤修复:指纠正DNA两条单链间错配的碱基、

清除DNA链上受损的碱基或糖基、恢复DNA的正常

结构的过程。

第十六章

65. 转录: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66. 不对称转录:在DNA分子双链上,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

导转录生成RNA的一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另一股

链则不转录,这种模板选择性称为不对称转录。

67.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作为一个基因载体的一段DNA

双链片段,转录时作为RNA合成模板的一股单链称为

模板链,相对应的另一股单链被称为编码链。

68. 操纵子(operon):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

锁的结构基因总称,是转录的功能单位。

69. 转录终止:RNApol在DNA模板上停顿下来不再前进,

转录产物RNA链从转录复合物上脱落下来,就是转录

终止。依据是够需要蛋白质因子的参与,原核生物的

转录终止分为依赖ρ因子与非依赖ρ因子两大类。

70. 羧基末端结构域:RNApolⅡ由12个亚基组成,其最大

亚基的羧基端有一段Tyr-Ser-Pro-Thr-Ser-Pro-Ser的7

个氨基酸共有重复序列,称为羧基末端结构域。

71. 转录因子(TF):起始和延长过程都需要众多相关的蛋白

质因子参与,这些因子被称为转录因子。

72. 顺式作用元件:DNA分子中的一些调控序列,包括启动

子、上游调控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细胞信

号反应元件等。

73. 反式作用因子: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

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节作用(激活或

抑制)的蛋白质分子。

74. 可变剪接:许多前体mRNA分子经过加工只产生一种成

熟的mRNA,翻译成相应的一种多肽;有些则可剪切

或(和)剪接加工成结构有所不同的mRNA,这一现

象称为可变剪接,又称选择性剪接。

75. RNA编辑:有些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与基因

的初级转录物序列并不完全对应,mRNA上的一些序

列在转录后发生了改变,成为RNA编辑。

76. 自剪接:由RNA分子催化自身内含子剪接的反应。

第十七章

77. 翻译:指在多种因子辅助下,由tRNA携带并转运相应

氨基酸,识别mRNA上的三联体密码子,在核糖体上

合成具有特定序列多肽链的过程。

78. 密码子(code):在mRNA的开放阅读框架区,每3个相

邻的核苷酸代表一种氨基酸或肽链合成的起止信息,

称为三联体密码子。

79. 开放阅读框(reading frame):从RNA 5’-端至3-端起始

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

80. 简并性密码子:为同一种氨基酸编码的各密码子称为简

并性密码子,也称同义密码子。

81. 摆动性: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之间的配对有时并不严格遵

循碱基配对原则,出现摆动。

82. 进位:又称注册,是指一个氨基酰-tRNA按照mRNA模

板的指令进入并结合到核糖体A位的过程。

83. 成肽:是指肽基转移酶(转肽酶)催化两个氨基酸间肽

键形成的反应。

84. 转位:指的是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位。

85. 蛋白质靶向输送:蛋白质合成后在细胞内被定向输送到

其发挥作用部位的过程称为蛋白质靶向输送或蛋白质

分选。

86. 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酸与特异的tRNA结合形成氨基酰

-tRNA的过程。

87. 信号肽(signal peptide):是未成熟蛋白质中可被细胞转

运系统识别的特征性氨基酸序列,由碱基N-末端区疏

水核心区及加工区组成。其作用是把合成的蛋白质移

向细胞膜并与胞膜系统结合,然后把合成的蛋白质送

出胞外。

88. 干扰素:是真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

毒作用的蛋白质,可抑制病毒的繁殖。

第十八章

89. 基因表达:是基因表达出蛋白质和RNA的过程,包括转

录及翻译的过程,

90. 时间特异性:按功能需要,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

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多细胞生物基因表达的时间特

异性又称阶段特异性。

91. 空间特异性: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基因产物

在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表达,又称细胞特异性或组

织特异性。

92. 基因表达调控:指基因如何被表达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

(或RNA),在什么组织表达,什么时候表达,表达

多少等。

93. 阻遏蛋白:可以识别、结合基因调控序列,抑制基因表

达的蛋白质分子。

94. 激活蛋白:可结合启动序列临近的DNA序列,提高RNA

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能力,从而增强RNA聚合酶

的转录活性,激活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分子。

95. 共有序列:各种原核基因启动序列特定区域内,通常在

转录起始点上游-10及-35区域存在一些共同的核苷酸

序列。

96. 调节基因:编码能够与操纵序列结合的调控蛋白,分为

三类:特异因子、阻遏蛋白和激活蛋白。

97. 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是指对所有细胞的生存

提供基本功能,因而在所有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其产

物在不同细胞中保持一定的浓度,不易受环境条件的

影响,具有稳定的调控机制。

98. 乳糖操纵子:大肠杆菌中与乳糖代谢功能相关的基因成

簇的串联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包括lacZ

(编码半乳糖苷酶)、lacY(编码通透酶)及lacA(编

码乙酰基转移酶)三个结构基因,一个操纵序列O,

一个调节原件P(启动子)及一个调节基因I。

99. 多顺反子mRNA:原核生物几个功能相关的基因,转录

合成时受同一个控制区调控,被一起转录产生一条

mRNA长链,为集中不同的蛋白质编码。这样的携带

了几个多肽链编码信息的mRNA分子,称为多顺反子

mRNA。

100. 单顺反子mRNA: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即

一条mRNA模板只含有一个翻译起始点和一个终止

点,因而一个基因编码一条多肽链或RNA链。

101. CpG岛:基因组中GC含量约60%、长度为300~3000bp

的某些区段,主要位于启动子和第一外显子区域。其

中的胞嘧啶通常是未被甲基化修饰的。

102. 表观遗传:指与DNA排列顺序本身无关的,但可以传

递给子代细胞的遗传信息。通过对染色质结构的修饰,

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影响基因表达、并

对表型产生影响。

103. 转录因子:即为反式作用因子,是真核基因转录的调

节蛋白。

104. 特异转录因子:转录因子为个别基因转录所必需,决

定该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起转录激活作用称

转录激活因子,起转录抑制作用的称转录抑制因子。

105. RNA干扰:双链siRNA与特异的靶mRNA完全互补

结合,导致靶mRNA降解,阻断翻译过程。这种由

siRNA介导的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称为RNA干扰

(RNAi)。

106. miRNA:微小RNA,是一类没有可读框,长度约22

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可以通过与靶mRNA分子的

3’端非编码区域特异结合,抑制该mRNA分子的翻译,

对基因表达发挥调节作用。

107. siRNA:干扰小RNA,是一类双链RNA在特定情况

下通过一定酶切机制,转变为具有特定长度(21~23

个碱基)和特定序列的小片段RNA。

108. 超敏位点:当染色质活化后,常出现一些对核酸酶高

度敏感的位点,称之为超敏位点。

第十九章

109.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

发生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称为信号

转导。

110. 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称为配体,

可溶性信号分子和膜结合型信号分子都是常见的配

体。

111. 受体(receptor):指的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

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蛋白质分子,个别糖脂也具

有受体作用。

112. 信号转导通路:又称信号转导途径,指的是由一组分

子形成的有序分子变化。

113. 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外的信号经过受体转换进入细胞,

通过细胞内蛋白质分子和活性物质进行传递,这些能

够传递信号的分子称为信号转导分子。

115.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cAMP、cGMP、DAG。

IP3、PIP3、Ca2+等可以作为外源信息在细胞内的信号

转导分子,才成为细胞内小分子信使,或称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是催化ATP的γ-磷酸基转移至靶蛋白的特

定氨基酸残基上的一类酶。磷酸供体可以是ATP,也

可以是其他类三磷酸核苷酸。

116. 级联激活反应:在未受到刺激的细胞内,这些激酶处

于无活性状态。细胞受到生长因子或其他因素刺激时,

其上游信号转导分子被依次活化,进而将MAPKKK

激活,MAPKKK通过磷酸化修饰而激活MAPKK,后

者再修饰激活MAPK,从而形成逐级磷酸化的级联激

活反应。

117. G蛋白:又称鸟苷酸结合蛋白,具有结合GDP失活,

结合GTP激活两种互变形式和固有GTP酶活性,在

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用的一组

蛋白质。

118. G蛋白循环:肝中利用氨合成尿素的代谢通路。

119. 酶偶联受体:指那些自身具有酶活性、或没有酶活性

但与酶分子结合存在的一类受体。

第二十章

120.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是在体外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以DNA为模板,

以一对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反复进行

变性、退火和延伸,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使目的

DNA片段得到扩增。

121. 基因组DNA文库:以DNA片段的形式贮存着的某一

生物全部基因组DNA信息。

122. cDNA文库:是包含某一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所表

达的全部mRNA经逆转录而合成的cDNA序列的克隆

群体,它以cDNA片段的形式贮存着该组织细胞的基

因表达信息。

第二十一章

123. DNA重组:是指不同DNA分子断裂和连接而产生

DNA片段的交换并重新组合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124. 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

重组。

125. 位点特异性重组:指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

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

126. 转座子:可从一个染色体位点转移到另一位点的分散

重复序列。

127. 转座重组:由IS(插入序列)和Tn(转座子)介导的

基因移位和重排。

128.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

时,质粒DNA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

胞(细菌),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129. 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

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130. 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供体)释放出来、

再次感染另一细胞(受体)时,发生在供体与受体细

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

131. 重组DNA技术:又称分子克隆或DNA克隆或基因工

程技术,是指在体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DNA分子重

新组合并在适当细胞中增殖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13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能识别双链DNA分子内部

英文名解补充:

1.

2.

3.

4.

5.

6.

7.

8.

9.

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而成的酰胺键连接。

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一个核苷酸C-3’原子上的羟基与另一个核苷酸C-5’原子的磷酸基团脱水缩合形

成的共价键。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核酸。

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

抑制作用。

必需脂肪酸: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提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糖蛋白(glycoprotein):糖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共价形成的蛋白质。

脂蛋白脂肪酶:是分布于骨骼肌、心肌及脂肪等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脂肪酶。能水解甘油三酯,释放出

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

框移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指三联体密码子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翻译出

的蛋白质可能完全不同。

空间构象(conformation):蛋白质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统称为空间构象,又称高级结构。

10. 胰高血糖素(glucagon):由胰腺α细胞分泌,是体内升高血糖的主要激素。

11. 糖原合酶(glucogen synthase):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只能使糖链不断延长,但不能形成分支。

12. 磷脂(phosphlipid):含有一个或多个磷酸基的脂类化合物,是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的总称。

13. 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新生HDL从肝外组织细胞获取胆固醇,使其酯化形成成熟的HDL,

的特异位点并裂解磷酸二酯键的一类核酸内切酶,又

称为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

133. 回文结构:又称反向重复序列,是指在两条核苷酸链

中,5’→3’方向的核苷酸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134. 同尾酶:是指所识别序列不完全相同,但切割DNA双

链可产生相同黏端的RE。

135. 同裂酶:是指来源不同,但可识别同一序列的RE。

136. 载体:是为携带目的外源DNA片段、实现外源DNA

在受体细胞中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蛋白质所采用的

一些DNA分子。

137. 定向克隆:使目的基因按特定方向插入载体的克隆方

法。

138. 感受态细胞:是指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容易接受外源

DNA的细菌。

139. 转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真核细胞(酵母除外)的

过程。

140. 反转录PCR技术:将RNA的反转录反映与PCR反应

联合应用形成。首先用反转录酶使RNA分子为模板合

成cDNA,再用cDNA作为PCR反应的模板,从而扩

增细胞内的RNA分子。

第二十三章

141. 癌基因:是基因组内正常存在的基因,其编码产物通

常作为正调控信号,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因。又

称为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存在于病毒中的癌基因

被称为病毒癌基因。

114. 肿瘤抑制基因:又称抗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是调节细

胞正常生长和增殖的基因。

经血液运输至肝,转化成胆汁排出体外,此过程称为胆固醇逆向转运。

14. 胆色素(bile pigment):瑟吉欧桶内铁卟啉类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

15.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正在进行复制的双链DNA分子所形成的“Y”形区域称为复制叉。

16. 逆转录(reverse transoription):以R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催化合成DNA的过程。

17. 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用来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

18. 碱基互补配对(complementary base pairs):一条链上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形成两个氢键,一条链上的C与另一条链

上的G形成三个氢键。

19. 质粒(plasmid):主要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能自主复制和稳定遗传的DNA分子,通常为环状双链的超螺旋结构。

20. 自我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受体型PTK与配体结合后形成二聚体,使受体细胞内部分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21.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cte cyclase,AC)cAMP上游的信号转导分子,膜结合的糖蛋白质。

22. 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催化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23. 尿酸(uric acid):鸟类氮代谢的最终产物。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指在饥饿状况下,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在肝和肾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

过程。

基因文库:指的是一个包含了某一生物全部DNA序列的克隆群体。

基因芯片:指将许多特定DNA片段固定于单位面积的支撑物上,与待测荧光标记样品进行杂交,用荧光检测系统等对芯片

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每一位点的荧光信号做出检测、比较和分析,从而迅速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果。

基因诊断: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生长因子: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类似于激素的信号分子,多数为肽类(含蛋白类)物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作用。

(其中具负调节作用的常称细胞生长抑制因子)

定向克隆:使目的基因按特定方向插入载体的克隆方法。

英文单词:

protein蛋白质

domain 结构域

molecular chaperon 分子伴侣

peptide unit 肽单元

motif 模体

denaturation 变性

subunit 亚基

proteomics蛋白组学

molecular disease 分子病

nucleic acid 核酸

anneal 退火

base pairs 碱基对

chromatin 染色质

hybridization 核酸分子杂交

hyperchromic effect 增色效应

nucleosome 核小体

ribozyme 核酶

melting temperature,Tm 解链温

enzyme 酶

allosteric regulation 变构调节

covalent modification 共价修饰

isoenzyme同工酶

proenzyme 酶原

vitamin 维生素

reversible inhibition 可逆性抑制

作用

glycolysis 糖酵解

glucagon 胰高血糖素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

glucose 葡萄糖

glycogen 糖原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三羧酸循

glycoprotein糖蛋白

proteoglycan 蛋白聚糖

apolipoprotein载脂蛋白

cholesterol 胆固醇

fat mobilization 脂肪动员

essential fatty acid 营养必需脂酸

phospholipid磷脂

ketone bodies 酮体

bile acid 胆汁酸

lipoprotein脂蛋白

triglyceride 甘油三酯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氧化

respiratory chain呼吸链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

磷酸化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水平磷酸化

aminotransferase 氨基转移酶

SAM S-腺苷甲硫氨酸

urea cycle 尿素循环

one carbon unit 一碳单位

de novo synthesis 从头合成途径

uric acid 尿酸

the central dogma 中心法制

replication 复制

semi 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

保留复制

eukaryote 真核生物

frameshift mutation 框移突变

helicase 解螺旋酶

leading strand 前导链

reverse transcription 逆转录

transcription 转录

template strand 模板链

exon 外显子

intron 内含子

promoter 启动子

splicing 剪接

translation 翻译

open reading frame 开放阅读框

ribosome 核蛋白体

signal peptide 信号肽

codon 密码子

operon 操纵子

housekeeping gene 管家基因

enhancer 增强子

reverse transcription 逆转录

genome 基因组

genomics基因组学

cDNA library cDNA文库

genomic DNA library 基因组

DNA文库

recombinant DNA 重组DNA

expression vector 表达载体

plasmid 质粒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

酶链反应

receptor 受体

autophosphorylation 自我磷酸

calcium 钙

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转化

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

adenylate cyclase,AC 腺苷酸环

化酶

receptors tyrosine kinase ,RTKs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oncogene 癌基因

cellular oncogene,c-onc细胞癌

基因

virus oncogene,v-onc 病毒癌基


本文标签: 分子 基因 蛋白质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