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2月28日发(作者:oracle建表语句例子)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重要概念解释
A
Abundance (mRNA 丰度):指每个细胞中mRNA 分子的数目。
Abundant mRNA(高丰度mRNA):由少量不同种类mRNA组成,每一种在细胞中出
现大量
拷贝。
Acceptor splicing site (受体剪切位点):内含子右末端和相邻外显子左末端
的边界。
Acentric fragment(无着丝粒片段):(由打断产生的)染色体无着丝粒片段缺少
中心粒,从而
在细胞分化中被丢失。
Active site(活性位点):蛋白质上一个底物结合的有限区域。
Allele(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据给定位点基因的不同形式。
Allelic exclusion(等位基因排斥):形容在特殊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等位基因
来表达编码的
免疫球蛋白质。
Allosteric control(别构调控):指蛋白质一个位点上的反应能够影响另一个位
点活性的能力。
Alu-equivalent family(Alu 相当序列基因):哺乳动物基因组上一组序列,它
们与人类Alu
家族相关。
Alu family (Alu家族):人类基因组中一系列分散的相关序列,每个约300bp
长。每个成员
其两端有Alu 切割位点(名字的由来)。
α-Amanitin(鹅膏覃碱):是来自毒蘑菇Amanita phalloides 二环八肽,能抑
制真核RNA聚
合酶,特别是聚合酶II 转录。
Amber codon (琥珀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UAG,引起蛋白质合成终止的三个密
码子之一。
Amber mutation (琥珀突变):指代表蛋白质中氨基酸密码子占据的位点上突变
成琥珀密码
子的任何DNA 改变。
Amber suppressors (琥珀抑制子):编码tRNA的基因突变使其反密码子被改变,
从而能识
别UAG 密码子和之前的密码子。
Aminoacyl-tRNA (氨酰-tRNA):是携带氨基酸的转运RNA,共价连接位在氨基酸
的NH2
基团和tRNA 终止碱基的3¢或者2¢-OH 基团上。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氨酰-tRNA 合成酶):催化氨基酸与tRNA 3¢或
者2¢-OH基团
共价连接的酶。
Amphipathic structure(两亲结构):具有两个表面,一个亲水,一个疏水。脂
类是两亲结构,
一个蛋白质结构域能够形成两亲螺旋,拥有一个带电的表面和中性表面。
Amplification (扩增):指产生一个染色体序列额外拷贝,以染色体内或者染色
体外DNA形
式簇存在。
Anchorage dependence (贴壁依赖):指正常的真核细胞需要吸附表面才能在培
养基上生长。
Aneuploid (非整倍体):组成与通常的多倍体结构不同,染色体或者染色体片段
或成倍丢失。
Annealing (退火):两条互补单链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Anterograde (顺式转运):蛋白质质从内质网沿着高尔基体向质膜转运。
Antibody (抗体):由B 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质),它能识别特殊
的外源“抗
2
原”,从而引起免疫应答。
Anticoding strand (反编码链):DNA 双链中作为膜板指导与之互补的RNA 合
成的链。
Antigen (抗原):进入基体后能引起抗体(免疫球蛋白质)合成的分子。
Antiparallel (反式平行):DNA双螺旋以相反的方向组织,因此一条链的5¢端
与另一条链的
3¢端相连。
Antitermination protein (抗终止蛋白质):能够使RNA聚合酶通过一定的终止
位点的蛋白质
质。
AP endonucleases (AP 核酸内切酶):剪切掉DNA 5¢端脱嘌呤和脱嘧啶位点的
酶
Apoptosis (细胞凋亡):细胞进行程序性死亡的能力;对刺激应答使通过一系列
特定反应摧
毁细胞的途径发生。
Archeae (古细菌):进化中与原核和真核不同的一个分支。
Ascue (子囊):真菌的子囊包含四个或八个(单一的)孢子,表示一次减数分裂的
产物。
Att sites (Att位点):在噬菌体和细菌染色体中将噬菌体插入或切除细菌染色
体的位点。
Attenuation (衰减):控制一些细菌启动子表达中涉及的转录终止调控。
Attenuator (衰减子):衰减发生处的一种内部终止子序列。
Autogenous control (自体调控):基因产物减弱(负自体调控)或者激活(正自体
调控)其编码基
因表达的作用。
Autonomous controlling element (自主控制元件):玉米中一种具有转座能力
的转座元件。
Autoradiography (放射性子显影):通过放射性标记分子在胶卷上留下图像检测
分子的方法。
Autosomes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二倍体细胞拥有两套常染
色体。
B
B lymphocytes or B cell (B淋巴细胞或B 细胞):合成抗体的细胞。
Backcross (回交):杂交检测的另一种(早期的)说法。
Back mutation (回复突变):逆转产生基因失活效果突变的突变,从而使细胞恢
复野生型。
Bacteriophage (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病毒,通常简称为噬菌体。
Balbiani ring (B环):多线染色体条带中一个很大的泡状环。
Normal chromosomes (常染色体):相对较大,一定区域内在特定化学处理下保
持着色。
Base pair (碱基对):是DNA双链中一对A和T 或G和C。在RNA中特定条件下
也能形
成其它的配对。
Bidirectinal replication (双向复制):当两个复制叉在同一起始点以不同的
方向移动时形成。
Bivalent (二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初期一种包括四条染色单体的结构(两个染
色单体代表
同源染色体)。
Blastoderm (囊胚层):昆虫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其中胚胎周围的一层细胞核
或细胞围绕
着中央的卵黄。
Blocked reading frame (闭锁读框):由于被终止密码子打断而不能被翻译成蛋
白质的读码
框。
Blunt-end ligation (平端连接):直接在末端连接两个DNA 双链分子的反应。
3
bp:是碱基对的简称,表示DNA 之间的距离。
Branch migration (分支迁移):指双链中与其互补链部分配对的DNA链通过延
伸与其同源
的固定链配对的能力。
Breakage and reunion (断裂与重连):指一种遗传重组的模式,其中两个DNA
双链分子在相
应的位置打断并十字交叉重新连接(涉及在连接位点异源双链的形成)。
Buoyant density (漂浮密度):衡量一种物质漂浮在一些标准液体上的能力,如
CsCl。
C
C banding:在着丝粒附近产生着色区域的染色体分带技术。
C gene (C 基因):编码免疫球蛋白质链恒定区域的基因。
C value (C值):单倍体基因组中DNA 的总量。
CAAT box (CAAT 盒):真核生物转录单位起始点上游的保守序列,被一组转录因
子识别。
Cap (帽):是真核生物mRNA 5¢端的结构,在转录后通过末端5¢ GTP的磷酸
基团和mRNA
的末端碱基而引入。增加的G(有时是其它碱基)是甲基化的,产生了MeG5¢
pppNp„ 的
结构。
CAP(CRP):由cAMP 激活的正调控蛋白质。对RNA 聚合酶起始 中一些操
纵子(分
解代谢——敏感)是必须的。
Capsid (衣壳):是病毒微粒外部的蛋白质衣壳。
Caspases:一个蛋白质酶家族,其成员在调亡(细胞程序性死亡)中起作用。
Catabolite repression(分解代谢物阻碍):由于葡萄糖增加引起一些细菌操纵
子表达降低。是
cAMP 水平降低使CAP 调控蛋白质失活所导致。
cDNA:与RNA 互补的单链DNA,通过体内RNA 逆转录而合成。
cDNA clone (cDNA 克隆):代表一个RNA 的双链DNA 进入一个克隆载体。
Cell cycle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到另一次分裂的时期。
Cell hybrid (细胞杂交):包含来自不同种属亲本细胞染色体的体细胞(如人-
鼠融合细胞杂
交),通过融合细胞形成融合的异型核而产生。
Centrioles (中心粒):在减数分裂期聚集在中轴附近、由微管组成的小空圆柱
体,位于着丝
粒上。
Centromere (着丝粒):染色体聚集区域,包含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纺锤体结合
位点。
Centrosomes (中心体):减数分裂细胞微管组织的区域。在动物细胞中,每一个
中心体包括
一对由微管附接的、高密度不定型区域围绕的中心粒构成。
Chaperone (分子伴侣):使一些蛋白质装备或者恰当折叠所需的蛋白质,但是这
种蛋白质并
不是目标复合物的成分。
Chemical complexity (化学复杂度):化学分析测量的DNA 成分量。
Chi sequemce (Chi序列):一个提供中RecA 介导遗传重组热点的八聚
体序列。
Chi structure (Chi结构):两个双链DNA之间的接头通过去掉两个连在一起的
环而使每个
环产生线形末端暴露出来。它类似于希腊文chi,从而得此名字。
Chiasma (交叉):两个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交换物质的位点。
4
Chromatids (染色单体):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此名字通常用来形容处于
随后的细胞
分裂期它们分开的之前的染色体。
Chromatin (染色质):是细胞中期核内DNA和蛋白质复合体。个别的染色体不能
区分开。
它只能通过与DNA 特异性作用的染料而识别。
Chromatin remodeling (染色体重建):指发生在基因活化转录时核小体能量-
依赖型的排列或
重排。
Chromocenter (染色中心):来自不同染色体的异染色质聚集。
Chromomeres (染色粒):在某一时的期染色体中,特别是减数分裂初期,染色很
深的可见
小颗粒,此时染色体可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染色粒。
Chromosome (染色体):携带很多基因的基因组的分离单位。每一条染色体包含
长的双链
DNA 分子以及等量的蛋白质。只在细胞分裂中才为可见的形态单位。
Chromosome walking (染色体步移):连续分离携带重叠DNA序列的克隆,使染
色体大部
分被覆盖。步移通常用于获得某个感兴趣的位点。
cis-acting locus (顺式作用位点):只影响处于同一DNA分子上的DNA序列,
此性质通常
暗示该位点不编码蛋白质。
cis-acting protein (顺式作用蛋白质):不同寻常的、只作用于表达它的DNA
序列上的蛋白
质质。
cis configuration (顺势构型):指在同一个DNA 分子上的两个位点。
cis/trans assays(顺/反测验):分析两个突变相对构型对表达的影响,双杂合
体中,同一基因
上的两个突变在反式构型中表现出突变表型,顺势构型中表现出野生表型。
Ciston (顺反子):是由顺/反测验定义的遗传单位,与基因等同,都是代表一个
蛋白质质的
DNA 单位组成。
Class switching (类别转换):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免疫球蛋白质重链C 区
表达的转换。
Clone (克隆):指大量与祖先细胞和分子相同的细胞和分子。
Cloning vector (克隆载体):携带插入外源片段的质粒或噬菌体,从而产生更
多物质或蛋白
质产物。
Closed reading frame (关闭读框):包含阻碍它翻译成蛋白质的终止密码子。
Coated vesicles (包被膜泡):膜表面有一层蛋白质,如网格蛋白质、COP-1、
COP-II的膜泡。
Coconversion (共转变):在基因转换中两个位点的同时修改。
Coding strand (编码链):与mRNA 有相同序列的DNA 链。
Codominant alleles (共显性等位基因):两个都对表型有贡献,谁也不占优势。
Codon (密码子):三连体核苷酸,代表一个氨基酸或者终止信号。
Coevolution (共进化):见协同进化。
Cognate tRNAs (同功tRNA):能够被一个特殊的氨酰基-tRNA 合成酶识别的
tRNA。
Coincidental evolution (重合进化):见协同进化。
Cointegrate structure (共合结构):两个复制子融合产生的结构,一个复制子
带有一个转座子,
另外一个缺少,但是整合体中出现两个在复制子汇合处的转座子,方向是正向复
制。
Cold-sensitive (冷敏):这种突变在低温下是缺陷型的,但是在高温下正常。
5
Colon hybridization (菌落杂交):使用原位杂交来确定携带一个特定同源序列
的插入DNA
片段载体的技术。
Compatibility group (相容组):含有不能同时存在一个细菌细胞内的质粒。
Complementation (互补):不同的(非等位)基因提供扩散型产物,从而使含有两
个反式突变
的杂合体产生野生表型的能力。
Complementation assay (互补测验):见体内互补测验。
Complementation group (互补群):互相反式重组时不互补的一系列突变,它定
义了一个遗
传单位(顺反子)。
Complex locus(复合基因座):果蝇中拥有与代表单个蛋白质的基因功能不一致
的遗传性质。
在分子水平上复合基因座通常很大(>100kb)。
Complexity (复杂度):在给定样本中不同DNA 序列的总长度。
Composite transposons (复合转座子):两个插入序列包围着一段中央区域,这
两个序列中的
一个或者两个可能使整个元件转座。
Concatemer (多联体DNA):包含一系列一前一后重复的基因组单位。
(Con)catenated circle (多联环):DNA 环如同链上的环一样连接起来。
Concerted evolution (协同进化):两个相关基因如同组成一个等位基因那样共
同进化。
Condensation reaction (缩合反应):由于失去水分子使共价键形成,例如往多
肽链中加入氨
基酸的反应。
Conditional lethal mutations (条件致死突变):在特定的(非许可的)条件下
杀死一个细胞或病
毒的突变,但是在其它(许可的)条件下使其存活。
Conjugation (接合):指两个细菌之间的杂交,部分染色体从一个细胞转入另一
个细胞。
Consensus sequemce (共有序列):当许多实际序列比较时,每个位点上的碱基
能够代表最
常出现的碱基理想序列。
Conservative recombination (保守重组):在没有任何新DNA链形成情况下,
已经存在DNA
链的打断和重新连接。
Conservative transposition (保守转座):即大的序列移动,原认为是转座子,
现在认为是附
加体。这种机制类似于噬菌体λ位点。
Constant regions (恒定区):免疫球蛋白质的保守区由C基因编码,是变化很
少的链的一部
分。重链的恒定区决定免疫球蛋白质的类型。
Constitutive genes (结构基因):由于RNA聚合酶与启动子作用而表达的基因,
不需要额外
的调控。有时候也被称为看家基因,因为它在所有细胞中都有低水平表达。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组成型异染色质):指永久不表达序列的钝化
状态,通常是卫
星DNA。
Constitutive mutations (组成型突变):引起需要调控的基因在不被调控的状
态下持续表达。
Contractile ring (收缩环):在有丝分裂后期中轴附近形成的激动蛋白质纤维
环,负责将子代
细胞分开。
Controlling elements (控制成分):玉米中的控制成分是最初由其遗传性质确
认的转座单位。
分自主(能够独立转座)或者非自主(只有在一个自主元件存在下转座)两类。
6
Coordinate regulation (协同调控):即对一组基因的调控。
Cordycepin (蛹虫草菌素):是3¢脱氧腺苷,是RNA 聚腺苷化的阻扼子。
Core DNA (核心DNA):核心颗粒中包含的146bp DNA。
Core particle (核心颗粒):核小体的消化产物,包含组蛋白质八聚体和146bp
DNA,其结构
与核小体本身相似。
Corepressor (共阻碍物):是一个小分子,通过结合到调控蛋白质上抑制转录。
Cosmid (粘粒):包含l噬菌体cos位点的质粒,因此,质粒DNA能够在体内被
噬菌体衣壳
包裹。
Cot (浓度时间常数):在复性反应中DNA 浓度和反应时间的乘积。
Cot1/2(半变Cot值):反应完成一半时所需的Cot值,它直接与复性DNA 成正
比。
Cotransfection (共转染):两个标记的共同转染。
Crossing-over (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间互相交换物质,引起遗传重
组。
Crossover fixtion (交换固定):不均等交换的一种可能结果,能使前后连接簇
中一个成员的
突变延伸到每一簇。
Cruciform (十字架):在同一链中插入其互补链(而不是与双链中另一条链中的
互补片段)配
对的DNA 重复序列所形成的结构。
Cryptic satellite (隐蔽卫星):不能通过密度梯度上的峰值分离的卫星,即隐
藏在主带中。
ctDNA:即叶绿体DNA。
cAMP:磷酸基团连接核糖3¢和5¢位置的AMP 分子,其结合可激活CAP,原核
生物转录
中的正调控因子。
Cyclins (细胞周期蛋白质):在细胞周期中连续积累的蛋白质,随后在减数分裂
中被蛋白质
水解作用消除。
Cytokinesis (胞质分裂):在减数分裂中涉及子代细胞分裂和离开的最终过程。
Cytological hybridization (细胞学杂交):见原位杂交。
Cytoplasm (细胞质):指质膜和核之间的物质。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胞质遗传):定位在线粒体或者叶绿体(也可能是其
它细胞器)的基因
性质。
Cytoplasmic protein synthesis (胞质蛋白质合成):代表核基因mRNA的翻译,
通过附加在细
胞骨架上的核糖体进行。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质中纤维组成的网络。
Cytosol (胞质溶胶):容纳细胞器(如线粒体)的胞质容积。
D
D loop (D环):线粒体DNA上的一个区域,其上一小段RNA与DNA的一条链配
对,使
DNA 原始配对链在此区域闲置。也用来描述在RecA 蛋白质催化的反应中单链
“入
侵者”的进入,使双链DNA 中的一条被闲置。
Degeneracy (简并性):指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上的变化不会改变它所代表的氨
基酸。
Deletion (缺失):一段DNA 序列被删除,两边的区域连接起来产生的。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7
Denaturation of DNA or RNA (DNA或RNA变性):指它们从双链转变成单链状
态,双链分
开一般因加热产生。
Denaturation of protein (蛋白质变性):指蛋白质的物理结构向另一结构(不
活泼的)转变。
Depressed state (抑制状态):指关闭的基因。当描述一个基因的一般状态时,
它与“诱导”
同义。在描述突变的效果时,它与“组成型”同义。
Dicentric chromosome (双着丝粒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片段融合的产物,每一
片段都有一个
着丝粒。通常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当两个中心粒向两极运动时被拉断。
Diploid (二倍体):二倍体染色体包括两个拷贝的常染色体和两个性染色体。
Direct repeat (同向重复):在同一个DNA分子中,相同的(或者相近的)序列以
相同的方向
出现两次或多次,但并不一定相邻。
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不连续复制):指DNA 以小片段(岗崎片段)合成
然后连接起来。
Disjuction (间断分布):指在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成分向两极运动。在减数分裂
和有丝分裂II
期,分裂的是姊妹染色单体,在有丝I期分裂的是姊妹染色单体对。
Divergence (差异百分率):两个相关DNA的核苷酸序列或者两个蛋白质氨基酸
序列间差异
百分率。
Divergent transcription (异向转录):相反方向两个启动子之间的转录起始,
因此转录从中央
区域开始向两边进行。
dna mutant (dna 突变):这种突变的细菌是温度敏感型的,它们不能在42℃下
合成DNA,
但是能在37℃合成。
DNAase (DNA 酶):攻击DNA 之间化学键的酶。
DNAase I hypersensitive (DNA酶I超敏位点):由于对DNA酶I和其它核酸酶
切割高度敏
感而被发现的染色单体上一小段区域。可能由不包括核小体的区域构成。
DNA-driven hybridization (DNA驱动杂交):涉及到额外DNA 与RNA 反应的杂
交。
DNA poymerase (DNA聚合酶):合成子代DNA链(在DNA模板的指导下)的酶。可
能在修
复或复制中涉及。
DNA replicase (DNA 复制酶):在复制中特异性需要的一种DNA 合成酶。
Domain of a chromasome (染色体结构域):指一个连续的结构整体,其中超螺
旋结构独立于
其它结构域。也可指包含表达基因的一个广泛区域,这个基因对DNAase I 有高
度敏
感性。
Domain of a protein (蛋白质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的一个整体连续的部分,具
有某种具体的
功能。
Dominant allele (显性等位基因):决定杂合中表型的等位基因。
Donor splicing site (供体剪接位点):见左剪切点。
Dosage compensation (剂量补偿效应):补偿一个性别中出现两条X 染色体和
另一个性别中
出现一条X 染色体偏差的机制。
Down promoter mutation (启动子下降突变):减少转录起始频率的突变。
Dowmstream (下游):沿着表达方向的序列。例如,编码区是在起始区的下游。
8
E
Early development (早期发育):指噬菌体侵染中在DNA 复制起始前的一段时
期。
Ectopic expression (异位表达):基因在它通常不表达的组织中的表达,例如,
在转基因动
物中或感染进入胚胎中不常见的位置。
Elongation factors (延伸因子):原核中为EF,真核中为eEF),在每一个氨基
酸加入多肽链
的过程中周期性作用于核糖体的蛋白质。
End labeling (末端标记):指在链5¢或者3¢端加上放射性标记的DNA 分子。
End-product inhibition (终产物抑制):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能够抑制途径
中前些阶段所需
酶活性的能力。
Endocytic vesicle(内吞膜泡):通过内吞运输蛋白质的包被膜泡,也称为网格
膜泡。
Endocytosis (内吞作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内聚,在包被膜泡中转移到细胞内
部的过程。
Endonucleases (内切核酸酶):切割核酸链内的化学键。可能特异性的切割RNA
或者单链
或双链DNA。
Endoplasmic reticulum (内质网):高度回绕的膜结构,从核膜最外层延伸到细
胞质内。
Enhancer (增强子):是一个顺式作用序列,能够提高一些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利
用,并能够
在启动子任何方向以及任何位置(上游或者下游)作用。
Enelopes (包膜):某些细胞器外膜(如细胞核或线粒体),由同中心的膜构成,
每一个膜由磷
脂双分子层组成。
Episome change (后天改变):不影响基因型但是改变表型。它们包括细胞性质
的改变,这
是遗传的但是在遗传信息上没有表现出改变。
Episome (附加体):能够整合进细菌DNA 中的质粒。
Epistasis (上位性):指一个基因的表达会模糊另一个基因的表型效果。
Essential gene (必须基因):缺失会使生物致死的基因(见致死等位基因)。
Established cell lines (确立细胞株):能够在不确定培养基中生长的真核细
胞(它们据说是永
生的)。
Eubacteria (真细菌):组成原核生物中的大部分。
Euchromatin (常染色体):间期核内除了异染色质之外的所有基因组。
Evolutionary clock (进化钟):特定基因突变积累的速度定义。
Excision (切除):噬菌体、附加体或其它序列的切除是指它们以自主DNA分子
形式从宿主
染色体中释放出来。
Excision-repair (切除修复):这个系统移开包含损伤和错误配对碱基的DNA
序列,在双链
中通过合成与保留链互补的链来替换它们。
Exocytosis (外排):从细胞向培养基中分泌蛋白质的过程,通过以膜被小泡从
内质网、高尔
基体向储存器官运输,最终(依赖调控信号)通过质膜。
Exon (外显子):割裂基因中在成熟mRNA 产物中表达的任何片段。
Exonucleases (核酸外切酶):从核酸链中每次从一头切割一个核苷酸,可能特
异性切割DNA
或者RNA 的5¢或者3¢端。
Expression vector (表达载体):设计好的克隆载体,使编码序列插入特定的位
点,能够转录
9
和翻译成蛋白质。
Extranuclear genes (核外基因):核外的、定位在细胞器,如线粒体或叶绿体
中的基因。
F
Ffactor (F 因子):细菌性或繁殖质粒。
F1 generation (F1代):两个亲本系(同源)杂交后的第一代。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兼并性异染色质):指同时存在活泼型拷贝的惰
性序列。如,哺
乳动物雌性中的一条X 染色体。
Fast component (快速变性区):复性反应中的快成分是首先复性,含有高重复
DNA的成分。
Fate map (原基分布图):在胚胎上标示该区域内细胞的后代将会发育而成的成
熟组织。
Figure eight (8字型):由尚未完成的重组生成的两个相互连接的环状DNA。
Filter hybridization (滤膜杂交):将变性DNA样本固定于硝酸纤维膜上,然
后用放射性标记
的DNA 或RNA 进行杂交。
Fingerprint of DNA (DNA 指纹图谱):指不同基因组间的不同多形态限制性片
段模式。
Fingerprint of protein (蛋白质指纹图谱):酶(如胰蛋白酶)切割蛋白质后产
生的片段模式(通
常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
Fluidity (游动性):指膜的性质,脂质在其单层膜上双向移动的能力。
Focus formation (转化灶形成):指转化后的真核细胞以高密度的簇生长。
Focus formation units (转化灶单位):转化灶的数量单位。
Foldback DNA (折回DNA):指插入重复组成DNA 通过变性后重新复性产生的结
构。
Footprinting (足纹法):一种检测DNA 位点的技术,通过某些蛋白质结合保护
化学键,使
被保护位置免受酶切割。
Forward mutations (正向突变):失活野生型基因的突变。
Founder effect (始创效应):指从一个祖先起源、具有相同染色体(或者染色体
一个区域)的
个体集合。
Frameshift mutations (移码突变):因非3bp整数倍碱基插入或缺失造成的、
改变三联体翻
译成蛋白质读框的突变。
G
G banding (G 分带):在中期染色体上产生条纹,从而区分出单倍体各个成员的
技术。
G1:真核细胞周期中减数分裂后期到DNA 复制开始的时期。
G2:真核细胞周期中DNA 复制结束到下一次减数分裂开始的时期。
Gamete (配子):指任何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精子或者卵,具有单倍体染色体
物质。
Gap in DNA (DNA 裂隙):在双链中的一条上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缺失。
Gene /ciston (基因/顺反子):指能产生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区和
其上下游区
域(引导区和尾),以及在编码片段间(外显子)的割裂序列(内含子)。
Gene cluster (基因簇):一组相同或者相似的基因。
Gene conversion (基因转换):指异源双链DNA中的一条链转换,使其在出现碱
基配对处与
10
另一条链互补。
Gene dosage (基因剂量):在一个基因组中某个基因的重复数量。
Gene family (基因家族):一系列外显子相关联的基因,其成员是由一个祖先基
因复制或趋
异产生。
Genetic code (遗传密码):DNA(或RNA)三联体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Genetic marker (遗传标记):见标记。
Genomic (chromosomal) DNA clone (基因组或染色体DNA克隆):由克隆载体携
带的基因
组序列。
Genotype (基因型):一个生物的遗传组成。
Golgi apparatus (高尔基体):在内质网附近由膜堆积而成结构,在蛋白质糖基
化和存储转运
中起重要作用。
G protein (G蛋白质):位于质膜上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质三聚体。当三聚
体结合GDP
时,它保持完整并且没有活性。当结合在a亚基上的GDP 被GTP 代替时,a 亚
基与
bg二聚体脱离。分离得亚基(a或者bg)随后激活或者抑制一个靶蛋白质。
Gratuitous (安慰诱导物):与转录中实际诱导物相似,但不是该诱导酶的底物。
GT-AC rule (GT-AG 规则):指在核基因内含子开始和结束出现的两个固定的脱
氧核苷酸。
Gyrase (螺旋酶):大肠杆菌中II型拓扑异构酶,能够向DNA 中引入负超螺旋。
H
Hairpin (发夹):指在单链RNA 或DNA 相邻的互补区域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Haploid (单倍体):单倍染色体组中仅含有每个常染色体的一个拷贝和一个性染
色体。单倍
体数n 是二倍体生物配子的特征常数。
Haplotype (单元型):一些染色体特定区域内等位基因的特殊组合,其缩小模型
就是基因型。
本来是用来描述MHC 等位基因组合的,现在用来描述RELPs 之间的特殊组合。
Hapten (半抗原):一些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结合后能像抗原一样引发免疫应
答。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组蛋白乙酰化酶):向组蛋白添加乙酰基团
来修饰它的酶,
一些转录辅激活物有HAT 活性。
Histone deacetyltransferase ,HDA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从组蛋白质上除去
乙酰基团的酶,
通常与转录阻遏子相联系。
Helper virus (辅助病毒):提供缺陷型病毒缺乏的功能,使后者能完成侵染循
环。
Hemizygote (半合体):失去某个基因拷贝(如,由于一条染色体的丢失),从而
只有一个拷
贝的单倍体个体。
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永久处于高聚集状态的基因组区域,它不转录而
且复制较晚。
可能是组成型的或者兼性的。
Heteroduplex (hybrid) DNA (异源双链DNA):由不同亲本双链分子中的互补单
链产生碱基
配对的双链DNA,在遗传重组中产生。
Heterogametic sex (异配性别):具有2A+XY 的双倍染色体组成。
Heterogeneous nuclear (hn) RNA (不均一核RNA):由RNA聚合酶II产生的核
基因转录无。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1
它有宽广的范围和低的稳定性。
Heterokaryon (异核体):在一个共同的细胞质中包含两个核的细胞,由体细胞
融合产生。
Heteromultimeric proteins (异源多聚体蛋白质):有不同的亚基(不同基因编
码)组成的蛋白
质。
Heterozygote (杂合体):在某个位点上有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Highly repetitive DNA (高度重复DNA):即卫星DNA,是复性中的第一成分。
Histones (组蛋白):真核生物中保守的DNA 结合蛋白质,是染色质的基本亚单
位。
Homeobox (同源框):黑腹果蝇同源基因编码区域的一部分保守序列。在两栖和
哺乳动物早
期胚胎发育中也已发现。
Homeotic genes (同源异形基因):由将身体的一部分转化成另一部分的突变所
定义,例如,
昆虫的腿可以代替触角。
Homogametic sex (同配性别):单倍染色体组成为2A+XY。
Homologs (同源染色体):携带同样的遗传位点的染色体,二倍体细胞含有每个
同源染色体
的两个拷贝,分别来自父母本。
Homomultimeric protein (同源多聚体蛋白质):由相同亚基组成的蛋白质。
Homozygote (纯合体):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有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Hotspot (热点):突变或者重组频率显著增加的位点。
Housekeeping (constitutive) genes (持家或组成型基因):是那些(理论上)
在所有细胞中都表
达的基因,因为其功能对任何细胞型都是必要的。
HOX genes (HOX 基因):包括同源框的哺乳动物基因簇,单独成员与黑腹果蝇中
ANT-C
和-BX-C 座位相近。
Hybrid-arrested translation (杂交捕获翻译):确定与mRNA相应的cDNA的一
种技术,它依
赖其与RNA 配对的能力阻止翻译。
Hybrid DNA (杂交DNA):见异源双链DNA。
Hybrid dysgenesis (杂种败育):指黑腹果蝇某些株系杂交后代不育(尽管它们
在表型上是正
常的)的现象。
Hybridization (杂交):使互补DNA、RNA 配对形成杂合RNA 或DNA。
Hybridoma (杂交瘤):通过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融合产生的细胞株,它们能无
限制的产
生两种亲本的免疫球蛋白。
Hydrolytic reaction (水解反应):伴随着水分子解离而使共价键打开的反应。
Hydropathy plot (亲水性分析):蛋白质某区域疏水度的检测,也是其位于膜表
面的可能程
度的检测。
Hydrophilic groups (亲水基团):与水结合从而蛋白质的亲水区域或脂质双分
子层处于水环
境中。
Hydrophobic groups (疏水基团):排斥水分子,因此互相作用产生非水性环境。
Hyperchromicity (增色效应):当DNA 变性时吸光度增加的现象。
Hypervariable region (高度可变区):当不同抗体比较时表现出最大变化的区
域。
12
I
Ideogram (理数图):代表染色体G 带图表。
Idling reaction (空转反应):当空载tRNA进入A位点时,核糖体产生pppGpp
和ppGpp,
诱发应急型反应。
Immortalization (永生或无限增值化):指真核细胞系获得在培养基中进行无数
次分裂的能
力。
Immunity in phages (噬菌体免疫):由于原噬菌体基因组合成的噬菌体抑制物,
而阻止同一
类型噬菌体侵染细胞的能力。
Immunity in plasmids (质粒免疫):一个质粒阻止其它同类型质粒在细胞中存
活的能力。主
要是阻碍复制能力。
Immunity in transposons (转座子免疫):指某些转座子阻止其它同类型转座子
向相同DNA
分子中转移的能力。有多种机制。
Imprinting (印记):指一个基因通过精子或者卵子发生的改变,使在早期胚胎
中父本和母本
等位基因有不同的性质。可能是由于DNA 甲基化产生的。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变性压在显微镜切片中的细胞DNA,当加
入放射性标记
的单链RNA 时可以进行反应,杂交接过可通过自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
In vitro complementation assay (体外互补分析):确定野生型细胞成分的方
法,可以赋予从
突变细胞获得的提取物活性。可用于分析确定由突变造成失活的细胞成分。
Incompatibility (不相容性):某些细菌质粒不能共存在一个细胞中的能力,由
质粒免疫造成。
Indirect end-labeling (间接末端标记):检查DNA组织的一种技术,是通过在
特殊位点上加
入一个切口,分离出含有与切口一端相邻序列的所有片段,可揭示从切口到DNA
上
另一断点的距离。
Induced mutation (诱发突变):加入诱变剂造成的突变。
Inducer (诱导物):通过与调控蛋白结合激活基因转录的小分子。
Induction (诱导):指细菌或者酵母只有当底物存在时才会合成某种酶的能力。
当用在基因
表达中,指诱导物与调控蛋白结合造成的转录转换。
Induction of prophage (原噬菌体诱导):由于溶源阻碍物的破坏,噬菌体从宿
主基因组切除
进入溶源(非感染的)循环。
Initiation factors (起始因子,原核中IF,真核中eIF):在蛋白质合成起始
阶段特异性作用于
核糖体小亚基的蛋白质。
Insertion sequence (插入序列,IS):仅携带其转座所需基因的小型细菌转座子。
Insertions (插入):DNA 中碱基对的增加。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嵌膜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插入膜中的蛋白质,
它通过25 个不
带电的或者疏水性氨基酸与膜保持联系。
Integration (整合):病毒或者其它DNA序列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并且与宿主
DNA序列
两端共价结合。
Interallelic complementation (等位基因间互补):指异源多具体蛋白质由两
个不同突变等位
基因编码的亚单位间作用引起的性质改变。混合型蛋白质可能比一种类型亚单位
构
13
成的蛋白质活性强或者弱。
Interbands (间带):多线染色体中位于带之间相对较分散的区域。
Intercistronic region (顺反子间区):一个基因终止密码和另一个基因起始密
码间的距离。
Intermediate component (中间组分):复性反应中处于快成分(卫星DNA)和慢
成分(非重复
DNA)之间的组分,由中度重复DNA 组成。
Interphase (间期):减数细胞分裂间的时期,分为G1、S 和G2 期。
Intervening sequence (间插序列):即内含子。
Intron (内含子):一段DNA片段,它转录但通过将其两端的序列(外显子)剪接
在一起而被
移出转录本。
Inversion (倒位):是染色体的一种改变,一个片段相对两端区域旋转了180°,
然后又重新
插入。
Inverted repeats (反向重复):同一个序列的两个拷贝在一个分子中以相反的
方向重复,相邻
重复组成回文序列。
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 (末端反向重复):在一些转座子末端以相反方向出
现的、小的相关
或同样序列。
IS:是插入序列的缩写,只携带其转座必须遗传功能的小型细菌转座子。
Isoaccepting tRNAs (同工tRNA):携带相同的氨基酸的tRNA。
Isotype (同型):一组密切相关的免疫球蛋白链。
K
Karyotye (核型):一个细胞或种属中整个染色体物质。
Kilobase, kb (千碱基):1000 个DNA 碱基对或1000 个RNA 碱基的缩写。
Kinase (激酶):磷酸化(加上一个磷酸基团) 底物的酶,蛋白质激酶的底物是其
它蛋白质的
氨基酸,分为酪氨酸特异性及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激酶两类。
Kinetic complexity (动力学复杂度):DNA 复性动力学检测的DNA 成分的复杂
度。
Kinetochore (动粒纤维):染色体的结构特点,减数分裂纺锤体的微管通过它与
染色体相连。
L
Lagging strand of DNA (DNA后随链):总体上沿着3¢到5¢方向延伸,但以
小片段形式(5¢-3¢)
不连续合成,最后共价连接起来。
Lampbrush chromosomes (灯刷染色体):在两栖卵母细胞内发现的减数分裂大染
色体。
Lariat (套索):RNA 剪接过程中的中间结构,其中有由5¢-2¢键形成的带尾
巴的环形结构。
Late period of phage development (噬菌体发育晚期):噬菌体DNA 复制后的
部分感染期。
Late-replication materials (延迟复制物):在S 期前不复制,通常由异染色
体组成。
Leader (前导区):在mRNA 5¢端起始密码子之前的非翻译区。
Leader sequence of a protein (蛋白质前导序列):短的N 端序列,负责进出
膜。
Leading strand (前导链):以5¢-3¢方向连续合成的DNA 链。
Leaky mutations (渗漏突变):允许残留水平的基因表达。
14
Left splicing junction (左剪接点):一个外显子右末端和内含子左末端的分
界点。
Lethal locus (致死座位):可以获得致死突变(通常是该基因被删除)的任何基
因。
Library (文库):代表整个基因组的一系列克隆片段集合。
Ligation (连接反应):在双螺旋DNA单链上,连接缺口处两个相邻碱基形成磷
酸二脂键(也
可用于连接RNA 平末端连接)。
LINES: 哺乳动物基因组中长散布序列,由RNA 聚合酶II转录本反转座产生。
Linkage (连锁):指由于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起遗传的倾向,用位点
间的重组率
来表征。
Linkage disequilibrium (连锁不平衡):指某些遗传标记的重组发生在物种中
的频率高于或低
于从其距离位点推测的值。表明一组标记是协同遗传的,可能是由于某个区域的
退
化重组或始创效应,当一个标记引入时无足够时间达到平衡。
Linkage group (连锁群):包括通过连锁关系联系起来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所有
位点,等同
于染色体。
Linker DNA (连接DNA):核小体中除146bp核心DNA 外的所有DNA。
Linker fragment (连接片段):指包含几个限制性酶靶位点的合成双链寡核苷酸。
在重组DNA
的重建中可加在准备用其它酶切割的DNA 片段末端。
Linker scanner mutations (接头分区突变):体外在限制性片段加上位点,使
两个DNA分子
发生重组产生,结果在重组的位点加上连接序列。
Linking number (连环数):闭合DNA 双螺旋一条链绕过另一条链的次数。
Linking number paradox (连接数矛盾):指核小体DNA中-2 超螺旋的存在和当
组蛋白质移
开时测量的-1 超螺旋间不一致。
Lipids (脂质):具有极性头,包括磷酸盐(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或糖类(糖脂)
与由脂肪酸
组成的疏水性尾结合。
Lipid bilayer (脂质双分子层):脂质聚集形成的形式,疏水性的脂肪酸在外边
而极性头朝向
中间。
Liquid (solution) hybridization (液相杂交):在溶液中进行互补核酸链的反
应。
Locus (基因座):染色体上某个具有特殊作用的基因所处的位置。它可能被等位
基因中一个
所占据。
LOD score (LOD分数):遗传连锁的一种计算,定义为连锁基因的可能性数据与
非连锁基
因的可能性数据之比率的Log10。通常认定基因连锁时LOD 值应为3.0,即1000:1
的比率(必须同任何两各位点不连锁的可能性50:1相比较)。
Long-period interspersion (长周期散布):一种基因组类型,其上一长段重复
序列与非重复
DNA 交替出现。
Loop (环):RNA(或者单链DNA)发夹结构末端的单链区域,与双链DNA中反向重
复之间
的区域一致。
LTR:是长末端重复的缩写,在逆转录病毒DNA 两端的正向重复序列。
Lumen (腔):由膜围绕的器官,通常指内质网或者线粒体的内部。
Luxury genes (奢侈基因):在特别细胞类型中大量(通常)表达并编码特殊功能
产物的基因。
15
Lysogen (溶原):指在噬菌体感染后期,当它们冲破细胞来释放感染噬菌体子代
时细胞死亡。
也可用于真核细胞,例如,感染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时。
Lysogenic immunity(溶原免疫):前噬菌体阻止另一相同噬菌基因组在细胞中存
活的能力。
Lysogenic repressor (溶原阻遏蛋白):阻止原噬菌体再次进入溶原循环的蛋白
质。
Lysogeny (溶原性):指噬菌体能够以稳定的细菌基因组原噬菌体形式在细菌中
存活的能力。
Lysosomes (溶酶体):由膜包围的小体,在真核细胞中包括水解酶。
Lytic infection (裂解性感染):细菌感染后,将以细胞破坏和子代噬菌体的释
放结束。
M
Main band of genomic DNA (基因组DNA主带):密度离心中由一个宽峰度组成,
不包括可
见的卫星DNA 组成的分离条带。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主要组织相容性):包含一个巨大基因簇的大染色
体区域,这些基
因编码移植抗体和其它在淋巴细胞表面发现的蛋白质。
Map distance (图距):用cM(厘米摩尔根)=重组百分率(有时有调整)来测量。
MAR (基质附着位点,有时也称为SAR 即支架附着位点):附着到核基质的DNA 区
域。
Marker (DNA 标记):已知大小的DNA 片段,用来计算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
Marker (genetic ) (遗传标记):在试验中任何感兴趣的等位基因。
Maternal inheritance (母性遗传):指只有一个亲本提供的遗传标记在子代更
容易存活。
Mb(兆碱基):106 bp DNA 的缩写。
Meiosis (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的分裂(减数分裂I期,减数分裂II期),使
最初的4n 染色
体减少为4 个1n 染色体的产物细胞。产物可能是成熟或生殖细胞(精子或者
卵)。
Melting of DNA (DNA 溶解):即变性。
Melting temperature (解链温度Tm ):DNA 变性过程中温度范围的中值。
Membranes (膜):由不对称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具有侧向流动性并有蛋白质。
Membrane proteins (膜蛋白):有疏水性区域使蛋白质部分或全部结构能够位于
膜上,通产
非共价连接。
Metastasis (转移):指肿瘤细胞从它开始所在的位点向身体其它部位迁移并产
生新群落。
Micrococcal nuclease (微球菌核酸酶):切割DNA 的内切核酸酶,在染色质核
小体之间的
DNA 更容易被切开。
Microsomes (微粒体):与核糖体结合的碎片状内质网。
Microtubules (微管):由微管蛋白质二聚体组成的纤维。中期的微管被重新组
织成有丝分裂
中的纺锤体纤维,负责染色体的移动。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s (微管相关蛋白,MAPs):与微管相关的蛋白
质,影响微管稳
定性和组织形式。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微管组织中心,MTOC):延伸出微管的结构,
有丝分裂细胞
中最主要的MTOC 是中心粒。
Minicell (微小细胞):大肠杆菌中一种无核细胞,通过无核分裂的细胞质分裂
而形成。
Minichromosome (SV40或多瘤病毒微型染色体):多瘤病毒环形DNA 的核小体形
式。
16
Mitosis (有丝分裂):真核肌体细胞分裂的方式。
Modification of DNA or RNA (DNA或RNA修饰):在最初合成聚核苷酸链之后
核苷酸上所
做的任何改变。
Modified bases (修饰碱基):除通常在DNA( T、C、G、A) 和RNA( U、C、G、
A)四种碱
基以外的碱基,通常是在核酸合成后发生改变。
Molecular chaperone (分子伴侣):协助一些蛋白质装配或者恰当折叠所需的蛋
白质,但这
种蛋白质并不是靶复合物的成分。
Monocistronic mRNA (单顺反子mRNA):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
Monolayer (单细胞层):指真核细胞在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形成一个细胞深度的
一层。
Morphogen (形态发生因子):诱导特别细胞型以依赖其浓度形式发育的因子。
MPF(促成熟因子):是二聚体激酶,包括p34 催化亚基和周期蛋白调控亚基,其
激活能引
发有丝分裂进行。
MtDNA:线粒体DNA。
MTOC:见微管组织中心。
Multicopy plasmids (多拷贝质粒):以大于一个拷贝出现在细菌中的质粒。
Multiforked chromosome (多叉染色体):在细菌中,有一个以上复制叉,因为
在第一个复制
循环结束之前第二个就已开始。
Multimeric protein (多亚基蛋白质):由一个以上亚基组成的蛋白质。
Mutagens (诱变剂):通过诱导DNA 上的突变增加突变率的物质。
Mutation (突变):指基因组DNA 序列上的任何改变。
Mutation frequency (突变频率):在种群中某个突变被发现的频率。
Mutation rate (突变率):某个突变发生的速率,通常用每个基因每代出现的次
数表示。
Myeloma (骨髓瘤细胞):起源淋于巴细胞的一个肿瘤细胞株,通常产生一种免疫
球蛋白质。
N
Negative complementation (负互补):当等位基因间互补允许多亚基蛋白质中
突变亚基抑制
野生型亚基的活性时发生。
Negative regulators (负调控物):通过关闭转录或者翻译来行使功能。
Negative supercoiling (负超螺旋):双链DNA在空间以双螺旋链旋转方向相反
的方向形成
的扭曲。
Neutral substitution (中性置换):蛋白质中不改变活性氨基酸的变化。
Nick (切口):指双链DNA 中一条链上两个相邻核苷酸间缺少磷酸二脂键。
Nick translation (切口平移):指大肠杆菌中DNA聚合酶I能够将切口作为一
个起点,将双
链DNA中的一条链分解并用新物质重新合成新链代之。可用来在体外向DNA内引
入放射性标记核苷酸。
Noautonomous controlling elements (非自主成分):有缺陷的转座子,只有在
同类型自主成
分帮助下才能转座。
Nondisjunction (不分离):指染色单体(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中不
能向两极移动。
17
Nonpermissive conditions (非许可条件):不允许条件致死突变存活。
Nonrepetitive DNA (非重复DNA):表现出与单个序列一样的复性动力学特征的
DNA。
Non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非复制型转座):指转座子将供体部位序列直
接移到新的位点
(通常产生一个双链断口)。
Nonsense codon (无义密码子):UAG、UAA、UGA)中的任何一个,引起蛋白质合
成终止(UAG
被称为琥珀密码子,UAA 被称为赭石密码子)。
Nonsense mutation (无义突变):指DNA上任何代表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
码的突变。
Nonsense suppresser (无义抑制):编码能识别一个或多个终止密码子的突变
tRNA 基因。
Nontranscribed spacer (非转录间区):基因组中前后转录单位之间的区域。
Northern blotting (Northern杂交):将琼脂糖凝胶上的RNA转移到硝酸纤维
膜上从而能够与
互补DNA 杂交的技术。
Nuclear envelope (核膜):围绕核的一层双膜结构,其上有核孔。内膜在内部
与核层粘连蛋
白结合。外膜在细胞质中延伸到内质网的骨架。
Nuclear lamina (核纤层):在核膜内由三种以上核粘连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层。
Nuclear matrix (核基质):围绕和穿透核的骨架。
Nuclear pores (核孔):在核膜上延伸的大孔状结构,可运输大分子进出核。
Nucleoid (类核):细菌中包含基因组的紧凑结构。
Nucleolar organizer (核仁组织区):携带编码rRNA 基因的染色体区域。
Nucleolus (核仁):由于rRNA 基因的转录而形成的核内紧凑区域。
Nucleolytic reaction (溶核反应):涉及到核酸中磷酸二脂键的水解。
Nucleosome (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亚单位,由200bp DNA和组蛋白质八
聚体组成。
Null mutation (空白突变):能够完全消除基因功能,通常是由于基因的物理删
除导致。
O
Ochre codon (赭石密码子):UAA,是引起蛋白质合成终止的三个密码子之一。
Ochre mutation(赭石突变):任何产生UAA 的DNA 突变。
Ochre suppressor(赭石型抑制子):编码能识别UAA 密码子从而使蛋白质合成
继续的突变
tRNA 基因。该突变子也能抑制琥珀突变。
Okazaki fragment (岗崎片段):在非连续复制中产生的1000-2000bp 短片段,
随后被连接
成完整的共价链。
Oncogenes (癌基因):其基因产物具有转化真核细胞的能力,使之与肿瘤细胞相
同的方式生
长。逆转录病毒携带的癌基因通常v-onc表示。
Open reading frame (ORF,开放读码框):不含终止密码子、由编码氨基酸的三
联体组成的
连续DNA 序列,能翻译成蛋白质。
Operator(操纵基因):DNA 上的一个位点,阻遏蛋白能与之结合抑制相邻启动子
从而抑制
转录。
Operon (操纵子):细菌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单位,包括结构基因和能被调控基因
产物识别的
DNA 控制元件。
18
Organelles(细胞器):细胞质中的结构单元,被膜所包围。
Origin(原点,Ori):复制起始处的DNA 序列。
Orphans(孤独基因):在独立位点上发现的单个基因,但它与一个基因簇相关。
Overwinding of DNA(DNA 过旋):沿双链中两条链的缠绕方向使之更紧的正超螺
旋。
P
Packing ratio (包装比):指DNA 长度与其包含纤维单位长度的比值。
Pairing of chromosomes (染色体配对):见联会染色体。
Palindrome (回文序列):DNA序列中一条链从左到右阅读和另一条链从右到左
读是一样的
序列,由相邻的反向重复组成。
Papovaviruses (乳头多瘤病毒):是一类基因组较小的动物病毒,包括SV40 和
多瘤病毒。
Paranemic joint (平行汇接):指两个DNA互补序列肩并肩连接在一起而不是以
双螺旋结构
缠绕在一起的区域。
pBR322:一个标准的质粒克隆载体。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指通过变性与引物退火,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使DNA延
伸的循
环技术,能将目标DNA 序列数量扩增到106倍以上。
Perinuclear space (核周隙):内核膜和外核膜之间的区域。
Periodicity of DNA (DNA的周期率):每个双螺旋转弯中所包含的碱基对数。
Permissive condition (许可条件):允许条件致死突变存活的条件。
Peptite strains of yeast (酵母小菌落株):缺少线粒体功能的酵母突变株。
Phage /bacteriophage(噬菌体/细菌噬菌体):一种细菌病毒。
Phase variation (相转变):指细菌鞭毛类型的改变。
Phenotype (表型):一个生物的表现或其它特点,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最终
表现。
Phosphatase (磷酸酶):一种从底物上移开磷酸基团的酶。
Plasma membrane (质膜):限定每个细胞界限的连续膜体。
Plasmid (质粒):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环形DNA。
Playback experiment (再现试验):重新获得与RNA杂交的DNA,从而通过快速
复性反应检
查其是非重复序列。
Plectonemic winding (相缠螺旋):指典型的双螺旋DNA 中两条链的相互缠绕。
Pleiotropic gene (多效基因):影响表型上不止一个特点(是不相关的)的基因。
Ploidy(倍数):指一个细胞中出现的染色体拷贝数,单倍体只有一个拷贝,二倍
体有两个拷
贝,等等。
Point mutation (点突变):DNA 上单个碱基对的改变。
Polarity (极性):指一个基因突变影响同一转录单位下游基因的表达(转录或者
翻译)的效果。
Polyadenylation (多聚腺苷酸化):真核RNA转录时,向其3¢端加入一系列聚
腺苷酸的过程。
Polycistronic mRNA (多顺反子mRNA):包括不止一个基因编码区域的mRNA。
Polymorphism (多态性):指基因组群中同时发生的等位基因不同(不同表型的等
位基因或限
制性模式的DNA 变化)。
19
Polyploid (多倍体):有两套以上单倍体基因组。
Polyrotein (多聚蛋白质):能剪切成几个独立蛋白质的基因产物。
Polysome/polyribosome(多聚核糖体):是一条mRNA 上结合多个参加翻译的核
糖体。
Polytene chromosomes(多线染色体):由一条染色体多次复制但不分离产生。
Position effect (位置效应):指转移到基因组上新位置而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
如活性基因
置于异染色质附近会失活。
Position effect variegation (位置效应斑驳):指一个基因在某些细胞中失活
而在其它细胞中
有活性,是异染色质非活性区域延伸的结果。
Positive regulator protein (正调控蛋白):一个转录单位激活所必须的蛋白
质。
Positive supercoiling (正超螺旋):双链以两条链缠绕的方向形成的超螺旋。
Postmeiotic segregation (减数分裂后分离):当复制后允许两条链分开时,含
有不同信息的
异源双链DNA 两条链分离现象。
Primary cells (原始细胞):直接从动物中取出放入培养基中的真核细胞。
Primary transcript (初级转录本):与一个转录单位相对应的未修饰RNA 产物。
Primer (引物):与一条DNA链配对的短序列(通常是RNA),提供自由3¢末端
OH,使DNA
聚合酶开始合成DNA 链。
Primosome (引发体):指在非连续DNA复制中,每个岗崎片段合成引发反应中涉
及的蛋白
质复合体。引发体能沿着DNA 移动,参与连续的引发反应。
Prion (阮病毒):一种蛋白质感染颗粒,尽管它不含有核酸但是可遗传的。例如
羊骚痒病和
牛海绵状脑病因子PrPsc和在酵母中保持遗传状态的Psi。
Procentriole (原中心粒):未成熟的中心粒,在成熟中心粒附近形成。
Processed pseudogene (已加工假基因):缺少内含子的非活性基因拷贝,与活
性基因的割裂
结构相反。可能起源于mRNA 逆转录物和双拷贝插入基因组。
Processive enzyme (进行性酶):连续作用于特殊底物的酶,在重复的催化过程
中不分离。
Prokaryotic(原核生物): 无核低等生物,尤指细菌。
Promoter (启动子):结合RNA 聚合酶并起始转录的DNA 区域
-10 sequence (-10区):位于细菌基因起始位点上游10bp的一段保守序列
TATAATG。在RNA
聚合酶诱导DNA 溶解起始时起作用。
-35 sequence (-35区):细菌基因起始位点上游35bp处的保守序列,在RNA聚
合酶起始识
别中作用。
Proofreading (校正):指蛋白质或核酸合成中的纠错机制。涉及对加入链中的
单个单体检查。
Prophage (原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共价整合成为细菌基因组线性部分。
Proteolytic (蛋白质水解):包括蛋白质中肽键的水解。
Proto-oncogene (原癌基因):真核基因组中与逆转录病毒携带的癌基因对应基
因,常用c-onc
表示。
Provirus (原病毒):真核染色体中与RNA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对应的双链DNA 序
列。
Pseudogenes (假基因):由原始活性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组中稳定但不活泼的成
分。
Puff (胀泡):指多线染色体某些条带位点RNA 合成相关的条带扩展。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0
Pulse-chase experiments (脉冲追踪试验):将细胞与放射性标记的合成底物(属
于某些途径或
大分子)一起培养,则标记结果将在下一步与非标记底物共培养中延续。
Q
Quaternary structure of protein (蛋白质四级结构):指蛋白质的多亚基组成。
Quick-stop dna mutant (快停突变体):当温度升高到42℃时大肠杆菌DNA迅
速停止复制的
突变类型。
R
R loop (R环):当RNA与DNA双链中互补链杂交时,使原来的DNA链以环的形
式延伸
出杂交区域而形成的结构。
Rapid lysis mutants (裂解突变体):T-噬菌体侵染后使大肠杆菌表现出裂解形
式的突变。
Reading fram (读码框架):将一条核苷酸链以三种三连体形式读出的形式之一。
Reassociation of DNA (DNA 复性):指互补单链间配对形成双螺旋。
RecA:是大肠杆菌中recA基因座的产物,具有双重功能,能激活蛋白酶并能改
变单链DNA
分子。蛋白酶-激活活性控制SOS 反应;核酸酶活性涉及重组修复途径。
Receptor(受体):是一种位于脂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在胞外区域与配体结合,从
而引发胞内
结构域活性改变(有时也用于固醇类受体,它们是被胆固醇或其它小分子配体结
合激
活的转录因子)。
Recessive alleles (隐性等位基因):在杂合体表型上被显性等位基因所覆盖。
通常是隐性基
因产物的缺失或失活所致。
Recessive lethal (隐性致死):当细胞具有一个等位基因纯合体时是致死的。
Reciprocal recombination (互惠重组):按照等位基因父本和母本的来源反向
安排所产生的新
基因型。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相互易位):一个染色体部分和另一个染色体部分
交换。
Recombinants (重组体):子代与父母有不同的基因型。
Recombinant joint (重组接点):两个重组双链DNA 分子连接的位点(异源双链
区的边缘)。
Recombination nodules (重组节):联会复合体上出现的稠密物质,涉及染色体
交换。
Recombination-repair (重组修复):通过从另一双链中获得同源单链来修补双
链DNA一条链
上缺口的模式。
Regulatory gene (调控基因):编码一个RNA或蛋白质产物,其作用是控制其它
基因表达。
Relaxed mutants (松弛突变体):使大肠杆菌对氨基酸(或其它营养来源)不严格
反应突变。
Relaxed replication control (松弛型复制控制):有些质粒在细菌停止分裂后
继续复制的能力。
Release (termination) factors(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引起完整的多肽
链和核糖体从
mRNA 上释放的蛋白质。
Renaturation (复性):指DNA 双螺旋的两条互补单链重新结合。
Repeating unit (串联重复单位):是重复序列的长度,在限制性图谱上呈环状。
Repetition frequency (重复频率):在二倍体基因组中特定序列出现的次数,
非重复DNA为
21
1,重复DNA>2。
Repetitive DNA (重复DNA):在复性反应中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序列在组分
中出现,使
任何一对互补序列复性。
Replacement sites (置换位点):指基因中突变改变其编码氨基酸的位置。
Replication-defective virus (复制缺陷病毒):缺少一个或者多个侵染循环必
需基因的病毒。
Replication eye (复制眼):在一个长的未复制区域内DNA 已经被复制的区域。
Replication fork (复制叉):双螺旋DNA 两条亲本链分开使复制进行的部位。
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复制性转座):指复制型转座子的移动,其机制是
首先它被复制,
然后其一个拷贝转移到新位点。
Replicon (复制子):基因组中DNA 复制的单位,包括复制原点。
Replisome (复制复合体):在细菌复制叉上形成的多蛋白质结构,它能完成复制。
包括DNA
聚合酶和其它酶。
Reporter gene (报告基因):产物(如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很容易被检测的编码单
位,将其与感
兴趣的启动子连接,通过该基因表达可检测启动子功能。
Repression (阻遏):当其产物存在时,阻止某种酶合成的能力。泛指通过阻遏
蛋白与DNA(或
RNA)特定位点结合阻止转录(或翻译)。
Repressor protein (阻遏蛋白):与DNA 或RNA 结合来阻止转录或者翻译的蛋
白质。
Resolvase (解离酶):将共整合体拆分成两个转座子的位点特异性重组所涉及的
酶。
Restriction Enzyme (限制性酶):特异性识别短的DNA序列并且切割双链(在靶
位点或别处,
因类型而异)。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指限制性酶位
点上的遗传差异(例如,靶位点上的碱基改变产生),这些差别引起相关限制性酶
切割
产生不同长度片段。RELPs可用于遗传作图,将基因组与常见的遗传标记联系起
来。
Restriction map (限制性图谱):DNA 上能够被很多不同限制性酶切割的位点排
列。
Retrograde transport (逆向运输):指蛋白质在网状内皮系统中以相反方向移
动,通常在高尔
基体向内质网转运。
Retroposon (反转座子):以RNA形式移动的转座子,DNA元件转录成RNA,再逆
转录为
DNA,然后插入基因组中某一新位点。
Retrovirus (逆转录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通过向双链DNA 的转变而繁殖。
Reverse transcription (逆转录):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由逆转录酶催化。
Reversion translation (反向翻译):从已知的蛋白质序列推测出其核酸序列,
从而用以小段
寡核苷酸链与基因或mRNA 杂交分离基因的技术。
Reversion mutation (反向突变):指能逆转(真逆转)或补偿原来突变(同一基因
上的第二个突
变) 的DNA 突变。
Revertant (回复突变体):能逆转一个细胞或机体表型的突变。
RFLPs:见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Rho-factor (r因子):协助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在特殊位点(r-依赖型)终止转
录的蛋白质。
Rho-independent terminators (不依赖r因子的终止子):DNA上能够引起大肠
杆菌聚合酶在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2
没有r因子的情况下外终止转录的序列。
Rifamycins (利福平):阻止细菌转录的一种抗生素。
Right splicing junction (右剪接点):内含子右末端和相邻外显子左末端的边
界。
RNAase:底物为RNA 的酶。
RNA-driven hybridization (RNA-驱动杂交):以过量RNA与单链DNA样本中互
补序列反应。
RNA polymerase (RNA聚合酶):使用DNA作为模板合成RNA的酶(正式应为DNA-
依赖
性RNA 聚合酶)。
RNA replicase (RNA复制酶):使用RNA为模板合成RNA的酶(在RNA病毒的复
制中使用)。
Rolling circle(滚环):一种复制模式,复制叉沿环形模板复制一定次数,每个
反应中新合成
的链将前一反应中合成的链抛出,形成与环状模板链互补的一系列线性序列。
Rot:RNA-驱动杂交反应中RNA 浓度和反应时间的乘积。
Rough ER (粗糙内质网):由结合核糖体的内质网组成。
S
S phase (S期):真核细胞循环中DNA 合成的时期。
S1 nuclease (S1核酸酶):特异性分解未配对(单链)DNA 的酶。
Saltatory replication (跳跃复制):产生某些序列大量拷贝的偶然单向扩增。
Satellite DNA (卫星DNA):由一个短基本重复单位构成的许多连续重复(相同
或者相似的)
组成。
Saturation density (饱和密度):分裂在因细胞-细胞接触而被抑制之前,培养
细胞在体外生
长的密度。
Saturation hybridization (饱和杂交试验):一个成分过量,使另一成分中所
有互补序列形成
双链结构。
Scaffold (染色体支架):当染色体失去组蛋白质的时,形成一个以姊妹染色体
对形式存在的
蛋白质结构。
Scarce (complex) mRNA (稀少mRNA):由大量的不同mRNA 成分组成,每一个在
细胞中
只有很少的拷贝。
scRNA:出现在胞质和核中的小胞质RNA 分子。
scRNPs:scRNAs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小核糖体蛋白颗粒。
Segmentation genes (体节基因):控制昆虫体节数量或极性的基因。
Selection (选择):指使用特殊条件从而只能使带有特殊表型的细胞存活。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通过亲本DNA双螺旋两链分开,
每一链作为模
板合成新的互补链的复制方式。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半不连续复制):一条新链连续合成而另一条
链不连续合成的
模式。
Septum (隔膜):在细胞中部形成的物质,在分裂周期末能将细胞分成两个子细
胞。
Serum dependence (血清依赖性):指真核细胞需要血清中的某些因子才能在培
养基上生活。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在两个性别中内容不同的染色体,通常标记为X
或Y(或W
23
和Z),一个性别是XX(或WW),另一个性别是XY(或WZ)。
Sex linkage (性连锁):一种遗传方式,在性染色体(通常是X)上所携带基因的
表现。
Sex plasmid (性质粒):实际上是一个附加体,能够起始接合过程,在此过程中
染色体物质
从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胞。
Shine-Dalgarno sequence (SD 序列):部分或所有细菌mRNA 上AUG 起始密码
之前的
AGGAGG序列,与16S RNA上3¢末端序列互补,在核糖体与mRNA结合中起作用。
Short-period interspersion (短散布序列):基因组的一种形式,其中,300bp
的中等重复序列
与1000bp 左右的非重复序列交替出现。
Shotgun experiment (鸟枪法试验):以随机产生的片段形式克隆整个基因组。
Shuttle vector (穿梭载体):构建的具有两种宿主(例如,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
复制原点的质
粒。可用来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携带外源片段。
Sigma factor (s因子):起始必须的RNA聚合酶的一个亚基,主要影响RNA聚
合酶结合位
点(启动子)的选择。
Signal hypothesis (信号假说):指分泌蛋白质N-端序列新生肽链连接到膜上
的作用,即
mRNA 和核糖体通过正在合成的蛋白质N-端衔接到膜上。
Signal sequence (信号序列):蛋白质上负责共转移进入内质网膜的区域(通常
是N-端)。
Signal transduction (信号传导):指受体和配体在细胞表面作用并传递引发细
胞内途径信号
的过程。
Silent mutations (沉默突变):不改变基因产物的突变。
Silent sites (沉默位点):指突变不影响基因产物的位点。
Simple-sequence DNA (简单序列DNA):等同于卫星DNA。
SINES:短散布序列,是一类反转座子,以短的散布重复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出
现,来自
RNA 聚合酶III介导的转录。
Single-copy plasmid (单拷贝质粒):在细菌中以每个宿主染色体一个质粒的比
率存在。
Single-strand assimilation (单链同化):指RecA 蛋白质引起DNA单链替换
双螺旋中其同源
链的能力,即能使单链同化进双链。
Single-strand exchange (单链交换):双螺旋DNA一条链离开其原来的配对链,
而与另一分
子中的互补链配对从而替换第二个分子中同源链的反应。
Single X hypothesis (单X 假说):指雌性哺乳动物中一个X 染色体失活现象。
Sister chromatids (姊妹染色单体):由复制产生的一个染色体的拷贝。
Site-specifix recombination (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在两个特异序列(不一
定同源)之间,如
噬菌体整合/切除或转座中共整合结构的拆分。
Slow component (慢成分):复性反应中最后复性的成分,通常由非重复DNA 组
成。
Slow-stop dna mutant (慢停突变):大肠杆菌中,在42℃下能够完成当前复制
但不能起始第
二轮复制的突变。
Smooth ER (光滑内质网):由不与核糖体结合的内质网组成。
snRNA(核小RNA):指任何一个限制在核内的小分子RNA,一些snRNA在涉及剪接
过程,
另一些涉及RNA 合成反应。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4
snRNPs:核小核糖体蛋白质(snRNA 与蛋白质结合)颗粒。
Solution hybridization (液相杂交):见液态杂交。
Somatic cells (体细胞):生物体内除生殖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
Somatic mutation (体细胞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内的突变,只影响其子代细胞,
不遗传后代。
SOS box (SOS 框):能被LexA 抑制蛋白质所识别的~20bp DNA 序列(启动子)。
SOS response(SOS反应):指大肠杆菌对放射性或其它DNA损伤反应而诱导许多
酶,包括
激活修复活性。其原因是RecA 激活蛋白酶活性,从而切割LexA 抑制因子。
Southern blotting (Southern杂交):指将变性DNA从琼脂糖凝胶转移到硝酸
纤维膜从而与
互补核算杂交的过程。
Spheroplast (原生质球):指细胞壁被大部分或者全部除掉的细菌或者酵母细
胞。
Spindle (纺锤体):指真核细胞在分裂中重新组织的结构,核膜崩裂,染色体通
过微管衔接
到纺锤体上。
Splice site (剪接位点):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周围的序列。
Splicing (剪接):指内含子切除和外显子连接,因此内含子被剔除,而外显子
剪接到一起。
Spontaneous mutation (自发突变):无任何诱变剂加入时发生的突变。
Sporulation (孢子形成):细菌(由形态转变)或者酵母(作为减数分裂的产物)
中产生孢子。
SSB:单链结合蛋白,大肠杆菌中一种与单链DNA 结合的蛋白质。
Staggered cuts (交错切口):当DNA 两条链在不同的相邻位点切割时产生交错
切口。
Start point (起始点):指DNA 上转录成RNA 第一个碱基所在的位置。
Stem (中轴):发夹结构中的碱基配对层。
Sticky ends(粘端):指双链DNA相反突出端或不同DNA双链分子末端的互补单
链,可由
双螺旋DNA 上的交错切口产生。
Stop codons (终止密码子):3 个终止蛋白质合成的核苷酸三链体(UAA、UAG、
UGA)。
Strand displacement (链置换):一些病毒复制的模型,其中合成一条新链代替
双螺旋DNA
中的互补链。
Streptolydigins (利迪链霉素):阻遏细菌聚合酶转录的延伸的一种抗生素。
Stringent replication (严谨型复制):指限制单拷贝质粒在细菌染色体之外多
次复制。
Stringent response (应急反应):指细菌在恶劣生长环境中关闭tRNA和核糖体
形成的能力。
Structural gene (结构基因):编码非调控RNA 或蛋白质的基因。
Supercoiling (超螺旋):指闭合环状双链DNA 在空间中螺旋,并绕过自身中轴
的结构。
Superrepressed (超阻遏):与不可诱导的意思相同。
Suppression (抑制):指降低突变效果而不逆转DNA 本身变化的突变。
Suppressor (extragenic) (抑制子):通常是编码突变tRNA的基因,此tRNA
能够识别突变的
密码子,按原意或可接受的错意替代。
Suppressor (intragenic) (抑制因子):是在移码突变后恢复原来读码框的补偿
突变。
SWI/SNF:染色质重建复合体,用ATP 的水解提供能量改变核小体结构。
Synapsis(联会):指在减数分裂初期同源染色体的两对姊妹染色单体联合,产生
二价染色体
结构。
25
Synaptonemal complex (联会复合体):联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Syntenic genetic loci (同线基因座):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座。
T
T cells (T细胞):T 淋巴细胞,可分为几个功能类型,携带TCR(T 细胞受体)
并且涉及细胞
免疫。
Tm是溶解温度的缩写。
Tandem repeats (连续重复):连续存在的多拷贝相同序列。
TATA box (TATA 框):在真核RNA聚合酶II转录单位起始点前25bp处发现的富
含AT 的
保守区,可能涉及RNA 聚合酶的正确起始定位。
Telomerase (端粒酶):是核糖体蛋白酶,能通过加入单个碱基在端粒末端产生
重复单位。
Telomere (端粒):是染色体的实际末端,DNA序列包括简单的重复单位以及突
出的、可形
成发夹结构的单链末端。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tion (温敏型突变):产生在低温下正常而在高温
下无活性基因的
突变(相反突变通常称为冷敏型突变)。
Terminal redundancy (末端冗余):指噬菌体基因组两端(例如)同一个序列的重
复。
Termination codon (终止密码子):UAG(琥珀)、UAA(赭石)或者UGA之一,引起
蛋白质合
成终止,也称为无义密码子。
Terminator (终止子):转录本后部所代表的DNA 序列,能够引起RNA 聚合酶终
止转录。
Tertiary structure of a protein (蛋白质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空间组
织形式。
Testcross (测交):用一个基因型未知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其后代的表型
与未知基因
型亲本携带的染色体直接相关。
Thalassemia (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缺少a或者b-株蛋白质的红细胞疾病。
Thymine dimer (胸腺嘧啶二聚体):由紫外照射引起DNA上相邻胸腺嘧啶化学交
联而形成
的一种突变。
Topo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能够改变DNA 连环数的酶(I型一次一个,II型
一次两个)。
Topological isomers (拓扑异构体):具有不同连接数的相同DNA 分子。
Tracer (示踪):指复性反应中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成分,其量很少,不足以改变
反应进程。
Trailer (非转录尾区):指mRNA 3¢末端位于终止密码子之后的非翻译序列。
Trans configuration(反式构型):指两个基因座在不同DNA 分子(染色体)上出
现。
Transcribed spacer (被转录间隔):指rRNA转录单位的一部分,它被转录但是
在成熟过程
中被抛弃,即它不产生rRNA。
Transcription (转录):以DNA 模板合成RNA。
Transcription units (转录单位):指RNA聚合酶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间的距离,
可能包括不
止一个基因。
Transduction (转导):指噬菌体将细菌基因从一种细菌中转移到另一种细菌中。
一个携带自
身以及宿主基因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也可指逆转录病毒获得和转移真核基
因。
Transfection (转染):接受加入的DNA 从而获得新的基因标记。
26
Transformation (转化):细菌接纳外源DNA 而引入新的基因标记。
Transformation of eukaryotic cells (真核细胞的转化):指真核细胞在培养
基中向非限制生长
状态的转化。
Transgenic animals (转基因动物):通过卵注入将新的DNA 序列引入遗传系产
生的动物。
Transit peptide(转运多肽):通过膜上翻译后通道进入细胞器的蛋白质上切下
的短引导序列。
Transition (转换):是一种突变,嘌呤代替另一种嘌呤,或嘧啶代替另一种嘧
啶。
Translation (翻译):是在mRNA 膜板上进行蛋白质合成。
Translocation of a chromosome (染色体易位):指部分染色体通过切割分开然
后与其它染色
体结合的重组。
Translocation of a gene (基因易位):指在基因组上原拷贝位点以外尾点出现
新的拷贝。
Translocation of a protein (蛋白质转运):指蛋白质跨膜运动。
Translocation of the ribosome (核糖体位移):是其在往多肽链中加入一个氨
基酸后沿着
mRNA 移动一个密码子。
Transmembrane protein (跨膜蛋白质):是膜的组成成分,其一个或多个疏水区
域位于膜上,
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一边或者两边。
Transplantation antigen (移植抗体):在所有哺乳动物细胞中,由主要组织相
容性位点编码的
一种蛋白质,涉及淋巴细胞的作用。
Transposase (转座酶):催化转座子插入新位点的酶。
Transposition immunity (转座免疫):指某些转座子阻止其同类型转座子转座
到同一个DNA
分子的能力。
Transposon(转座子):能将自身插入基因组新位置的DNA序列(与靶位点无任何
相关序列)。
Transposition (转座):指转座子移到基因组新的位点(参见非重复转座、复制
型转座和保守
性转座)。
Transvection (转位):指仅当两个染色体联会时影响另一个同源染色体上等位
基因的能力。
Transversion (颠换):指一个嘌呤被嘧啶代替或相反的突变。
True-breeding organisms (培育纯合体):是正在考虑的性状纯合体。
Twisting number (DNA扭转数):指碱基对数目与双螺旋每个螺旋的碱基数之比。
U
Underwinding of DNA(欠旋DNA):由负超螺旋产生(因双螺旋本身以链缠绕反方
向螺旋)。
Unequal crossing-over (不等交换):指重组位点在两个亲本DNA 分子上不同
位置交换。
Unidirectional replication (单向复制):指单个复制叉从起始处向特定移动。
Uninducible mutants (不可诱导型突变):失去被诱导能力的突变。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期外DNA 合成):真核细胞S 期以外合成的任何
DNA。
Up promoter mutations (启动子上升突变):增加转录起始频率的突变。
Upstream (上游):转录起点之前的序列,例如,细菌启动自在转录单位的上游,
起始密码
在编码区上游。
URF(准开放读框):推测能编码蛋白质,但尚未发现其任何产物。
27
V
V gene (V 基因):编码免疫球蛋白链中主要可变区(N 端)的序列。
Variable region (可变区):免疫球蛋白中由V 基因编码的区域,高度可变,
因构建有活性基
因时引入不同基因拷贝和改变产生。
Variegation(斑驳):表型斑驳在机体发育中由基因型的改变产生。
Vector (载体):见克隆载体。
Vesicle (膜泡):结合于膜上的小体,由膜出芽产生,通常能和其它膜融合。
Virion (病毒颗粒):是病毒物理颗粒(与其侵染细胞和复制的能力无关)。
Virulent phage (烈性噬菌体):不能产生溶原态的噬菌体。
W
Wobble hypothesis (摆动假说):一个tRNA通过与密码子第三个碱基非寻常配
对(不是GC,
AT)而识别不止一个密码子。
Writhing number (缠绕数):双链中轴在空间绕过自身的次数。
Z
Zero time-binding DNA (零时间结合DNA):在复性反应开始时进入双螺旋形式,
是由于反
向重复在分子内配对引起。
Zinc finger protein (锌指蛋白):具有重复结构的氨基酸模式,相隔特定距离
的胱氨酸结合
锌指,能与某些RNA/DNA 结合。
Zoo blot (动物杂交):指使用Southern杂交检验与一个种属的DNA与其它很多
种属基因组
DNA 杂交的能力。
Zygote (合子):由两个配子融合产生,即一个受精卵。
酮体(acetone body):
在肝脏中由乙酰CoA合成的燃料分子(
β
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
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将导致中毒。
柠檬酸转运系统(citrate transport system):
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质的穿梭循环途径。在转运乙酰CoA的同时,细胞质中的NADH氧
化成NAD+、NADP+还原为NADPH。每循环一次消耗2分子ATP。
酰基载体蛋白(ACP, acyl carrier protein):
通过硫酯键结合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或蛋白质的结构域(真核生物)。
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大气中的氮被还原为氨的过程。生物固氮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
尿素循环(urea cycle):
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来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代谢循环。该循环是发生在
脊椎动物肝脏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脱氨(deamination):
在酶的催化下从生物分子(氨基酸或核苷酸分子)中除去氨基的过程。
氧化脱氨(oxidative deamination):
α
-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应
α
-酮酸的过程。氧化脱氨过程实际上包括脱氢和水解两个步骤。
转氨酶(transaminases):
也称之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s)。催化一个
α
-氨基酸的
α
-氨基向一个
α
-酮酸转移的酶。
转氨(transamination):
一个
α
-氨基酸的
α
-氨基借助转氨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一个
α
-酮酸的过程。
乒乓反应(ping-pong reaction):
在该反应中,酶结合一个底物并释放出一个产物,留下一个取代酶,然后该取代酶再结合第二个底物
和释放出第二个产物,最后酶恢复到它的起始状态。
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s):
那些降解能生成可作为糖异生前体分子,例如丙酮酸或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acetonegenic amino acid):那些降解可生成乙酰CoA或酮体的氨基酸。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酮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苯丙氨酸只能靠
转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堆积对神经有毒害,智力发育出现障碍。
尿黑酸症(alcaptonuria):
是酪氨酸代谢中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引起的代谢遗传病。这种病人尿中含有尿黑酸,在碱性条件下暴露
于氧气氧化并聚合为类似于黑色素的物质,从而使尿成黑色。
核苷磷酸化酶(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磷酸酯的酶。
核苷水解酶(nucleoside hydrola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酶。
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 ):
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例如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
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的合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如碱基
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痛风(gout):
是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泄不充分引起的尿酸堆积造成的,尿酸结晶堆积在软骨、软组织、肾脏以及
关节处。在关节处的沉积会造成剧烈的疼痛。
别嘌呤醇(allopurinol):
是结构上(嘌呤环上第7位是C,第8位是N)类似于次黄嘌呤的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抑
制作用,常用来治疗痛风。
自杀抑制作用(suicide substrate):
底物类似物经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变成了该酶的抑制剂。例如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就属于这
种抑制类型。
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
也称之自毁容貌症,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
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Lesch-Nyhan综合症。
激素(hormone):
一类由内分泌组织合成的微量的化学物质,它由血液运输到靶组织,起着一个信使的作用调节靶组织
(器官)的功能。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的蛋白质。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响应外部信号(第一信使),例如激素而在细胞内合成的效应分子,例如cAMP、肌醇三磷酸或二酰
基甘油等。第二信使再去调节靶酶,引起细胞内各种效应。
级联放大(cascade):
在体内的不同部位,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传递一个信息,并且初始信息在传到系列反应的最后时,
信号得到放大,这样的一个系列叫做级联系统。最普通的类型是蛋白水解和蛋白质磷酸化的级联放大。
G蛋白(G proteins):
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质,由
α
、
β
、
γ
三个不同亚基组成。与激素
受体结合的配体诱导GTP与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
化酶。G蛋白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
c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
激素效应元件(hormone response elements, HRE):
是指类固醇、甲状腺素等激素受体结合的一段短的DNA序列(12~20bp),这类受体结合DNA后可
改变相邻基因的表达。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
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s):
Y字型结构,在复制叉处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同时合成新的DNA链。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以 DNA为模板催化核苷酸残基加到已存在的聚核苷酸的3ˊ末端反应的酶。某些DNA聚合酶具有外
切核酸酶的活性,可用来校正新合成的核苷酸序列。
Klenow 片段(Klenow fragment):
DNA聚合酶I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保留了DNA聚合酶I 的
5ˊ-3ˊ聚合酶和3ˊ-5ˊ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ˊ-3ˊ外切酶活性。
前导链(leading strand):
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地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滞后链(lagging strand):
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地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
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这是Reiji Okazaki 在DNA合成实验中添加放
射性的脱氧核苷酸前体观察到的。
引发体(primosome):
一种多蛋白复合体,中的引发体包括催化滞后链不连续DNA合成所需要的短的RNA引物合成
的引发酶、解旋酶。
复制体(replisome):
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包含DNA聚合酶、引发酶、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和其它辅助因子。复制体位于
每个复制叉处执行着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聚合反应。
单链结合蛋白(SSB,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
一种与单链DNA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它的结合可以防止复制叉处的单链DNA本身重新折叠回双链区。
滚环复制(rolling-circle replication):
复制环状DNA的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DNA聚合酶结合在一个缺口链的3ˊ端,绕环合成与模板
链互补的DNA,每一轮都是新合成的DNA取代前一轮合成的DNA。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一种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DNA聚合酶,具有RNA指导的DNA合成、水解RNA和DNA
指导的DNA合成的酶活性。
互补DNA (cDNA , complementary DNA):通过逆转录酶由mRNA模板合成的双链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扩增样品中的DNA量和富集众多DNA分子中的一个特定DNA序列的一种技术。在该反应中,使用
与目的DNA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进行多轮的DNA合成。其中包括DNA变性、引物退火和在
Taq DNA聚合酶催化下的DNA合成。
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
是通过一种可连续扫描DNA,识别出损伤部位的蛋白质将损伤部位直接修复的方法。该修复方法不用
切断DNA或切除碱基。
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
通过切除-修复内切酶使DNA损伤消除的修复方法。一般是切去损伤区,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
以露出的单链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最后用连接酶将缺口连接起来。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正常核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这种修复方式的特点是:识别出正
确的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遗传学中心法则(genetic central dogma):
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的途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
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被转录成RNA,然后RNA被翻译成多肽链。不过由于逆转录酶的发现,也可以以
RNA为模板合成DNA。
转录(transcription):
在由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转录复合体的催化下,从双链DNA分子中拷贝生物信息生成单一
一条RNA链的过程。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
可作为模板转录为RNA的那条链,该链与转录的RNA碱基互补(A-U, G-C)。在转录过程中,RNA
聚合酶与模板链结合,并沿着模板链的3ˊ→5ˊ方向移动,按照5ˊ→3ˊ方向催化RNA的合成。
编码链(coding strand):
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在RNA
中是以U取代了DNA中的T)。
核心酶(core enzyme):
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由五个亚基(
α
2
ββ
‘
δ
)组成,没有
δ
亚基的酶叫核心酶。核心酶只能
使已开始合成的RNA链延长,但不具有起始合成RNA的能力,必需加入
δ
亚基才表现出全部聚合酶的活
性。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催化由核苷-5ˊ-三磷酸合成RNA的酶。
启动子(promoter)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
内含子(introns):
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
子的DNA中的区域。
外显子(exons):
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
RNA外显子的DNA中的区域。
终止因子(termination factors):
协助RNA 聚合酶识别终止信号的辅助因子(蛋白质)。
核酶(ribozymes):具有象酶那样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剪接体(spliceosome):
大的蛋白质-RNA复合体,它催化内含子从mRNA前体中除去的反应。
RNA加工过程(RNA processing):
将一个RNA原初转录产物转换成成熟RNA分子的反应过程。加工包括从原初转录产物中删除一些核
苷酸,添加一些基因没有编码的核苷酸,和对某些碱基进行共价修饰。
RNA剪接(RNA splicing):
从DNA模板链转录出的最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RNA分子
的过程。
翻译(translation):
在蛋白质合成期间将存在于mRNA上代表一个多肽链的核苷酸残基序列转换为多肽链氨基酸残基序
列的过程。
遗传密码(genetic code):
核酸中的核苷酸残基序列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续的3个核苷酸残基序列
为一个密码,特指一个氨基酸。标准的遗传密码是由64个密码组成的,几乎为所有生物通用。
起始密码(iniation codon):
指定蛋白质合成起始位点的密码。最常见的起始密码是蛋氨酸密码:AUG。
终止密码(termination codon):
任何tRNA分子都不能正常识别的、但可被特殊蛋白结合并引起新合成的肽链从翻译机器上释放的密
码。存在三个终止密码:UAG,UAA和UGA。
密码子(codon):
mRNA(或DNA)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该序列编码着一个指定的氨基酸,tRNA的反密码子
与mRNA的密码子互补。
反密码子(anticodon):
tRNA分子的反密码环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在翻译期间,反密码与mRNA中的互补密码结合。
简并密码子(degenerate codon):
也称之同义密码子(synonymous codon)。是指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几个不同的密码子。
氨基酸臂(amino arm):
也称之接纳茎(acceptor stem)。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
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
T
ψ
C臂(T
ψ
C arm):
tRNA中含有胸腺嘧啶核苷酸-假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残基序列的茎环结构。
氨酰-tRNA(aminoacyl-tRNA):
在氨基酸臂的3ˊ端的腺苷酸残基共价连接了氨基酸的tRNA分子。
同工tRNA(isoacceptor tRNA):结合相同氨基酸的不同的tRNA分子。
摆动(wobble) :
处于密码子3ˊ端的碱基和与之互补的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之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宽容性,即处于
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也称之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与密码子上3ˊ端的U、C和A配对。由于存在摆
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NA密码子结合。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催化特定氨基酸激活并共价结合在相应的tRNA分子3ˊ端的酶。
翻译起始复合体(translation initiation complex):
由核糖体亚基、一个mRNA模板、一个起始的tRNA分子和起始因子组成并组装在蛋白质合成起始点
的复合体。
读码框( reading frame):
代表一个氨基酸序列的mRNA分子的非重叠密码序列。一个mRNA的读码框是由转录起始位置(通
常是AUG密码)确定的。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
肽酰转移酶(peptidyl transferase):
蛋白质合成期间负责转移肽酰基和催化肽键形成的酶。
嘌呤霉素(puromycin):
通过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引起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来抑制多肽链合成的一种抗生素。
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DNA 或RNA序列中一段不含终止密码的连续的非重叠核苷酸密码。
信号肽(signal peptide):
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在转录起始复合体的组装过程中,与启动子区结合并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一种蛋白质。某些转录
因子在RNA延伸时一直维持着结合状态。
操纵子(operons):
是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调控它们转录的操纵基因和启动子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操纵基因(operator):
与特定阻遏蛋白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表达的DNA区。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编码一个蛋白质或一个RNA的基因。
转录激活剂(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通过增加RNA聚合酶的活性来加快转录速度的一种调节DNA结合蛋白。
阻遏物(repressor):
与一个基因的调控序列或操纵基因结合以阻止该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
衰减作用(attenuation):
一种翻译调控机制。在该机制中,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的移动的速率决定转录是进行还是终止。
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
出现在DNA结合蛋白质和其它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基元(motif)。当来自同一个或不同多肽链的两
个两性的
α
-螺旋的疏水面(常常含有亮氨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圈对圈的二聚体结构时就形成了亮氨
酸拉链。
锌指(zinc finger):
也是一种常出现在DNA结合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基元。是由一个含有大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环和一
个与环上的4个Cys或2个Cys和2个His配位的Zn2+构成,形成的结构象个手指状。
异头物(anomers):
仅在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异头碳)具有不同构型的糖分子的两种异构体。
异头碳(anomeric carbon):
一个环化单糖的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异头碳具有一个羰基的化学反应性。
变旋(mutarotation):
一个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随着它们的
α
-和
β
-异构形式的平衡而发生的比旋度变化。
单糖(monosaccharide):由三个或更多碳原子组成的具有经验公式(CH2O)n的简单糖。
糖苷(glycosides):
单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成的含糖衍生
物。
糖苷键(glycosidic bond):
一个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
醛或缩酮键,常见的糖苷键有O-糖苷键和N-糖苷键。
寡糖(oligoccharide):由2个~2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多糖(polysaccharide):
2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多糖链可以是线性的或带有分支的。
还原糖(reducing sugar):
羰基碳(异头碳)没有参与形成糖苷键,因此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
淀粉(starch):
一类可作为植物中贮存多糖的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由两种形式的淀粉:一种是直链淀粉,是没有分
支的只是通过
α
-(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聚合物。另一种是支链淀粉,是含有分支的
α
-(1→4)
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聚合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
α
-(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糖原(glycogen):
是含有分支的
α
-(1→4)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葡萄糖的同聚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
α
-(1→6)糖
苷键与主链相连。
极限糊精(limit dexitrin):
是指支链淀粉中带有支链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在支链淀粉经淀粉酶水解作用、糖原磷酸化酶或淀粉磷
酸化酶作用后仍然存在。糊精的进一步降解需要
α
(1→6)糖苷键的水解。
肽聚糖(peptidoglycan):
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唾液酸交替连接的杂多糖与不同组成的肽交叉连接形成的大分子。肽聚糖是
许多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蛋白(glycoprotein):含有共价连接的葡萄糖残基的蛋白质。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由杂多糖与一个多肽链组成的杂化的大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
脂肪酸(fatty acid):
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例如
三脂酰甘油、甘油磷脂、鞘磷脂和蜡)的成分。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一个-C=C-双键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ossential fatty acids):
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例如亚油酸和亚麻酸。
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也称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一种含有与甘油酯化的3个脂酰基的脂。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
混合物。
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例如卵磷脂、脑磷脂等。
鞘脂(sphingolipids):
一类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一端连接着一个长链的脂肪酸,了一端为一个极性的醇。鞘脂包括鞘
磷脂、脑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动物膜内,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内含量丰富。
鞘磷脂(sphingomyelin):
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构成的鞘脂。鞘磷脂存在于大多数哺
乳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卵磷脂(lecithin):
就是磷脂酰胆碱(PC,phosphatidyl choline),是磷脂酸与胆碱形成的酯。
脑磷脂(cephalin):
就是磷脂酰乙醇胺(PE,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是磷脂酸与乙醇胺形成的酯。
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
镶嵌有蛋白质的脂双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的作用。生物膜也是许多与能量转化和细胞内
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内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插入脂双层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双层的膜蛋白。
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通过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内在膜蛋白的离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氢键与膜的内、外表面弱结合的膜蛋白。
膜蛋白一旦从膜上释放出来,通常都是水溶性的。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
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
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通透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是离子或小分子扩散过脂双层膜能力的一种量度。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
是一种带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内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合适的离子和分子从膜的任一方向穿过膜。
(膜)孔蛋白(pore proteins):其含义与通道蛋白类似,只是该术语常用于细菌。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也称之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是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
然后被转运过膜,但转运是沿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所以被动转运不需要能量支持。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然后被转运过膜,但与被动转运方式相反
转运是逆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所以主动转运需要能量来驱动。在原发主动转运过程中,能源可以是光、
ATP或电子传递。而第二级主动转运是在离子浓度梯度驱动下进行的。
协同运送(cotransport):
两种不同溶质跨膜的耦联转运。可以通过一个转运蛋白进行同一方向(同向转运)或反方向(反向转
运)转运。
胞吞(作用)(endocytosis):
物质被质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式(物质在囊泡内)并被带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胞吐(作用)(exocytosis):
确定要分泌的物质被包裹在脂囊泡内,该囊泡与质膜融合,然后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空间的过程。
核苷(nucleoside):
是由嘌呤或嘧啶碱基通过共价键与戊糖连接组成的化合物。核糖与碱基一般都是由糖的异头碳与嘧啶
的N-1或嘌呤的N-9之间形成的
β
-N-糖苷键连接的。
核苷酸(nucleotide):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羟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
cAMP(cyclic AMP):
3ˊ,5ˊ-环腺苷酸,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
环化形成的。
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linkage):
一种化学基团,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该酯键成了两个醇之间的桥梁。
例如一个核苷的3ˊ羟基与另一个核苷的5ˊ羟基与同一分子磷酸酯化,就形成了一个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糖核酸(DNA , deoxyribonucleic acid):
含有特殊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的。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糖核酸(RNA , ribonucleic acid):
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 ribosomal robonucleic acid):
作为核糖体组成成分的一类RNA,rRNA是细胞内最丰富的RNA。
信使核糖核酸(mRNA,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转移核糖核酸(tRNA, 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
一类携带激活氨基酸,将它带到蛋白质合成部位并将氨基酸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上的RNA。tRNA含
有能识别模板mRNA上互补密码的反密码。
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
一个外源DNA通过某种途径导入一个宿主菌,引起该细菌的遗传特性改变的作用。
转导(作用)(transduction):
借助于病毒载体,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碱基对(base pair):
通过碱基之间氢键配对的核酸链中的两个核苷酸,例如A与T或U,以及G与C配对。
查格夫法则(Chargaff‘s rules):
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
即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A+G=T+C)。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
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DNA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
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彼此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想的中心轴
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
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 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
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表面有两条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
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之大沟,窄沟称之小沟。大沟、小沟都是由于
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
DNA超螺旋(DNA supercoiling):
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DNA双螺旋的弯曲、欠旋(负超螺旋)或过旋(正超螺旋)的结果。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变DNA连环数的酶。拓扑
异构酶I通过切断DNA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而拓扑异构酶II切断DNA的两条链
增加负超螺旋,减少2 个连环数。某些拓扑异构酶II也称之DNA促旋酶。
核小体(nucleosome):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绕一个组蛋白核缠绕构成的。
染色质(chromatin):
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染色质中含有作为骨架的完
整的双链DNA,以及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
染色体(chromosome):
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和精细包装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
在形式。简言之,染色体是一个大的单一的双链DNA分子与相关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DNA中含有许多
基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DNA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
退火(annealing):
即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构,同源
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双链DNA融解彻底变成单链DNA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当双螺旋DNA融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
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的酶。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一种在特殊核苷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I型限制性内切酶既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
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II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限制酶图谱(restriction map):
同一DNA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
DNA的结构进行分析。
反向重复序列 (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在同一多核苷酸链内的相反方向上存在的重复的核苷酸序列。在双链DNA中反向重复可能引起十字形
结构的形成。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
也称之基因工程(genomic engineering)。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载体,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将一种生
物的某种目的基因和载体DNA重组后转人另一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技术。
基因(gene):
也称之顺反子(cistron)。泛指被转录的一个DNA片段。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常用来指编码一个功能
蛋白或RNA分子的DNA片段。
分解代谢反应(catabolic reaction):
降解复杂分子为生物体提供小的构件分子和能量的代谢反应。
合成代谢反应(anabolic reaction):
合成用于细胞维持和生长所需要的分子的代谢反应。
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催化一个代谢途径中前面反应的酶受到同一途径的终产物抑制的现象。
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
代谢途径中一个酶被该途径中前面产生的代谢物激活的现象。
标准自由能变化(
Δ
G°)(standard free-energy change):
在一系列标准条件(温度:298K;压力:1个大气压;所有溶质的浓度都是1M)下发生的反应的自
由能变化。
Δ
G°ˊ表示pH7.0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标准还原电位(E°ˊ)
(standard reduction potential):
25℃和pH7.0条件下一个还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
酵解(glycolysis):
一个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换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
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发酵(fermentation):
营养分子(例如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
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ˊ-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这
种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无关。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
也称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Krebs 循环(Krebs cycle)。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
基氧化生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反应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
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
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
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
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
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糖醛酸途径(glucuronate pathway):
从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开始,经UDP-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坏血酸的途径。但只
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坏血酸(维生素C)动物体内,通过该途径可以合成维生素C。
无效循环(futile cycle):
也称之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一对催化两个途径的中间代谢物之间循环的方向相反、代谢上
不可逆的反应。有时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例如,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
与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i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其净反应实际上是ATP+H2O=ADP+Pi。
磷酸解(作用)(phosphorolysis):
在分子内通过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酯键而使原来键断裂的方式。实际上引入了一个磷酰基。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
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特点是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导致婴儿不能代谢奶汁
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
尾部生长(tailward growth):
一种聚合反应机理,经过活化的单体的头部结到聚合物的尾部,连接到聚合物尾部的单体的尾部又成
了接收下一个单体的受体。
糖异生作用(gluconeogenesis):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
了糖酵解中的7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须利用另外4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中
的三个不可逆反应。
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
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子传递给有氧
代谢的最终电子受体分子氧(O2)。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酶催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的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
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motic theory):
一种学说,主要论点是底物氧化期间建立的质子浓度梯度提供了驱动由ADP和Pi形成ATP的能量。
解偶联剂(uncoupling agent):
一种使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之间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例如2,4-二硝基苯酚。
P/O比(P/O ratio):
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O2被还原时形成的ATP的摩尔数。电子从NADH传递给O2时,P/O比为3,
而电子从FADH2传递给O2时,P/O比为2。
高能化合物(high energy compound):
在标准条件下水解时自由能大幅度减少的化合物。一般是指水解释放的能量能驱动ADP磷酸化合成
ATP的化合物。
叶绿体(chloroplast):藻类和植物中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叶绿素(chlorophyll):
光合作用膜中的绿色色素,它是光合生物中主要的捕获光的成分。
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s):
在植物和光合细菌中象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色)素那样吸收可见光的色素,这类色素是对叶
绿素捕获光能的补充。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或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将CO2转化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在叶绿体ATP合成酶催化下依赖于光的由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光反应(light reactions):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
暗反应(dark reactions):
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或其它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
Calvin 循环(Cavin cycle):
也称之还原戊糖磷酸循环(RPP cycle: reductive pentose phosphate cycle),C3途径(C3 pathway)。
在光合作用期间,将CO2还原转化为糖的反应循环。是植物用于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磷酸丙糖的循环途径。
C4途径(C4 pathway):
一些植物中固定碳的途径,其特点是通过使CO2浓缩减少光呼吸。在该途径中,在叶肉细胞CO2被
整合到C4酸中,然后C4酸在维管束鞘细胞被脱羧,释放出的CO2被Calvin 循环利用。
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
植物依赖光摄取氧进行磷酸乙醇酸代谢的过程。光呼吸之所以发生是由于O2可以与CO2竞争核酮糖
-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的活性部位。
β
氧化途径(
β
oxidation pathway):
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脂肪酸被连续地在
β
碳氧化降解生成乙酰CoA,同时生成NADH和
FADH2,因此可产生大量的ATP。该途径因脱氢和裂解均发生在
β
位碳原子而得名。每一轮脂肪酸
β
氧化
都是由4步反应组成: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
肉毒碱穿梭系统(carnitine shuttle system):
脂酰CoA通过形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一个穿梭循环途径。
氨基酸(amino acids):
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上。氨基酸
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苏
氨酸等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的,不需要由饮食供给的氨基酸,例
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
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
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
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
反应。
肽键(peptide bond):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肽(peptides):
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层析(chromatography):
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
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olumn chromatography):
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分离离子化合物的层析方法。
透析(dialysis):
通过小分子经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
离纯化技术。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molecular-exclusion chromatography)。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
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
或其它分子的层析技术。
高压液相层析(HPLC,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使用颗粒极细的介质,在高压下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
以凝胶为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等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horesis)
在有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只是按照分子大
小分离的,而不是根据分子所带的电荷和大小分离的。
等电聚焦电泳(IFE,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
利用特殊的一种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制造一个pH梯度,电泳时
每种蛋白质就将迁移到它的等电点(pI)处,即梯度中的某一pH时,就不再带有净的正或
负电荷了。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是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
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Edman降解(Edman degradation):
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
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
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同源蛋白质(homologous proteins):
来自不同种类生物、而序列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例如血红蛋白。
构型(configuration):
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
形成是不会改变的。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构象(conformation):
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
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
光学活性。
肽单位(peptide unit):
又称之肽基(peptide group),是肽链主链上的重复结构。是由参与肽键形成的氮原
子和碳原子和它们的4个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酰胺氢原子和两个相邻的α-碳原子组成
的一个平面单位。
蛋白质二级结构(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
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蛋白质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
盘绕、折叠形成的。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
键(静电作用力)维持的。
蛋白质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
多亚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实际上是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基)以适当方式聚合所
呈现出的三维结构。
α-螺旋(α-helix):
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
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每个氨基酸残基(第n个)的羰基氧与多肽链C端方
向的第4个残基(第n+4个)的酰胺氮形成氢键。在典型的右手α-螺旋结构中,螺距为
0.54nm,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
β-折叠(β-sheet):
是蛋白质中的常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折叠片的构象是通过一个肽
键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个肽链或相邻肽链的另一个酰胺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氢键几乎
都垂直伸展的肽链,这些肽链可以是平行排列(走向都是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
列(肽链反向排列)。
β-转角(β-turn):
也是多肽链中常见的二级结构,连接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
使肽链走向改变的一种非重复多肽区,一般含有2~16个氨基酸残基。含有5个氨基酸残基
以上的转角又常称之环(loops)。常见的转角含有4个氨基酸残基,有两种类型。转角I
的特点是:第1个氨基酸残基羰基氧与第4个残基的酰胺氮之间形成氢键;转角II的第3
个残基往往是甘氨酸。这两种转角中的第2个残基大都是脯氨酸。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也称之基元(motif)。在蛋白质中,特别是球蛋白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
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的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结构域(domain):
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结构域通常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
纤维蛋白(fibrous proteins):
一类主要的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通常都含有呈现相同二级结构的多肽链。许多纤维蛋白
结合紧密,并为单个细胞或整个生物体提供机械强度,起着保护或结构上的作用。
球蛋白(globular proteins):
一类蛋白质,许多都溶于水,球蛋白是紧凑的、近似球形的、含有折叠紧密的多肽链。
典型的球蛋白含有能特异识别和结合其它化合物的凹陷或裂隙部位。
角蛋白(keratins):
由处于α-螺旋或β-折叠构象的平行的多肽链组成的不溶于水的起着保护或结构作用
的蛋白质。
胶原(蛋白)(collagen):
是动物结缔组织中最丰富的一种结构蛋白,它是由原胶原蛋白分子组成,原胶原蛋白是
一种具有右手超螺旋结构的蛋白。每个原胶原分子都是由3条特殊的左手螺旋(螺距0.95nm,
每一圈含有3.3个残基)的多肽链右手旋转形成的。
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
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这些非极性分子(如一些中性氨基酸
残基,也称之疏水残基)在水相环境中具有避开水而相互聚集的倾向。
伴娘蛋白(chaperone):
与一种新合成的多肽链形成复合物并协助它正确折叠成具有生物功能构象的蛋白质。伴
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确折叠中间体的形成和没有组装的蛋白亚基的不正确的聚集,协助多肽
链跨膜转运以及大的多亚基蛋白质的组装和解体。
二硫键(disulfide bond):
通过两个(半胱氨酸)巯基的氧化形成的共价键。二硫键在稳定某些蛋白的三维结构上
起着重要的作用。
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
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之间的力。当两个原子之间的
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引力最强。强的范德华排斥作用可以防止原子相互
靠近。
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
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
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
物活性丧失。
复性(renaturation):
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肌红蛋白(myoglobin):
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它的氧饱
和曲线为双曲线型。
血红蛋白(hemoglobin):
是由含有血红素辅基的4个亚基组成的寡聚蛋白。血红蛋白负责将氧由肺运输到外周组
织,它的氧饱和曲线为S型。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CO2浓度的增加降低细胞内的pH,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下降的现象。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又称之变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
的现象。
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ickle-cell anemia):血红蛋白分子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疾病,病人
的大部分红细胞呈镰刀状。其特点是病人的血红蛋白β-亚基N端的第6个氨基酸残基是缬
氨酸,而不是正常的谷氨酸残基。
酶(enzyme):
生物催化剂,除少数RNA外几乎都是蛋白质。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只是通过降低活化
能加快反应的速度。
全酶(holoen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的必需的亚基、辅基和其它的辅助因子。
脱辅基酶蛋白(apoenzyme):
酶中除去催化活性可能需要的有机或无机辅助因子或辅基后的蛋白质部分。
酶活力单位(U,active unit):
酶活力的度量单位。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
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微摩尔的
有关基团的酶量。
比活(specific activity):
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μm)。比活是酶纯度的测量。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将一摩尔反应底物中的所有分子由基态转化为过渡态所需要的能量。
活性部位(active site):
酶中含有底物结合部位和参与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氨基酸残基的部分。活性部位通常
都位于蛋白质的结构域或亚基之间的裂隙或是蛋白质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是由在三维空
间上靠得很近的一些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酸-碱催化(acid-base catalysis):质子转移加速反应的催化作用。
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一个底物或底物的一部分与催化剂形成共价键,然后被转移给第二个底物。许多酶催化
的基团转移反应都是通过共价催化方式进行的。
靠近效应(proximity effect):
非酶促反应或酶促反应速率的增加是由于活性部位处反应剂有效浓度增大(底物靠近活
性部位)的结果,这将导致更频繁地形成过渡态。
初速度(initial velocity):
酶促反应最初阶段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这一阶段产物的浓度非常低,其逆反应可以
忽略不计。
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速度方程,v=Vmax[S]/
(Km+[S])。
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Km):
对于一个给定反应,导致酶促反应速度的起始速度(v0)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
半时的底物浓度。
催化常数(catalytic number)(Kcat):
也称之转换数(turnover number)。一个动力学常数,是在底物浓度处于饱和状态下,
一个酶(或一个酶活性部位)催化一个反应有多快的测量。催化常数等于最大反应速度除以
总的酶浓度(Vmax/[E]total),或者是每摩尔酶活性部位每秒钟转化为产物的底物的摩尔
数。
双倒数作图(double-reciprocal plot):
也称之Lineweaver-Burk作图。一个酶促反应速度的倒数(1/v)对底物浓度的倒数
(1/[s])的作图。X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代表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
倒数。
竞争性抑制作用(competitive inhibition):
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一个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
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
种抑制使得Vmax变小,但Km不变。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而不与游离酶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
制作用使得Vmax,Km都变小,但Vmax/Km比值不变。
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活性部位含有在催化期间起着亲核体作用的丝氨酸残基的蛋白酶。
酶原(zymogen):
通过有限蛋白水解能够由无活性变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前体。
调节酶(regulatory enzyme):
位于一个或多个代谢途径内的一个关键部位的酶,它的活性根据代谢的需要被增加或降
低。
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
一种其活性受到结合在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的其它分子调节的酶。
别构调节剂(allosteric modulator):
结合在别构酶的调节部位调节该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别构调节剂可以是激活剂,也
可以是抑制剂。
齐变模式(concerted model):
相同配体与寡聚蛋白协同结合的一种模式。按照最简单齐变模式,由于一个底物或别构
调节剂的结合,蛋白质的构象在T(对底物亲和性低的构象)和R(对底物亲和性高的构象)
之间变换。这一模式提出所有蛋白质的亚基都具有同样的构象,或是T,或是R构象。
序变模式(sequential model):
相同配体与寡聚蛋白协同结合的另外一种模式。按照最简单的序变模式,一个配体的结
合会诱导它结合的亚基的三级结构的变化,以及使相邻亚基的构象发生很大的变化。按照序
变模式,只有一个亚基对配体具有高的亲和性。
同功酶(isoenzyme或isozyme):
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化学组成不同的一组酶。它们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亲和性等
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别构调节物(allosteric modulator):
也称之别构效应物(allosteric effector)。结合在别构酶的调节部位,调节酶催化
活性的生物分子。别构调节物可以是激活剂或抑制剂
维生素(vitamin):
是一类动物本身不能合成但对动物生长和健康又是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所以必须从饮食
中获得。许多辅酶都是由维生素衍生的。
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s):
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B族维生素以及
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
脂溶性维生素(lipid vitamins):
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
这类维生素能被动物贮存。
辅酶(coenzyme):
某些酶在发挥催化作用时所需要的一类辅助因子,其成分中往往含有维生素。
辅基(prosthetic group):
是与酶蛋白共价结合的金属离子或一类有机化合物,用透析法不能除去。辅基在整个酶
促反应过程中始终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含有尼克酰胺的辅酶,在某些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氢原子和电子载体的作用,常常作为
脱氢酶的辅酶。
黄素单核苷酸(FMN, flavin mononucleotide):
核黄素磷酸,是某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是某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含有核黄素。
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yrophosphate):是维生素B1的辅酶形式,参与转醛基反
应。
磷酸吡哆醛(pyidoxal phosphate):
是维生素B6(吡哆醇)的衍生物,是转氨酶、脱羧酶和消旋酶的辅酶。
生物素(biotin):参与脱羧反应的一种酶的辅助因子。
辅酶A(coenzyme A):一种含有泛酸的辅酶,在某些酶促反应中作为酰基的载体。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由异戊二烯组成的脂溶性光合色素。
转氨酶(transaminases):
也称之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s),在该酶的催化下一个α-氨基酸的氨基转
可移给另一个α-酮酸。
醛糖(aldoses):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指定为C-1)是个醛基。
酮糖(ketoses):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指定为C-2)是个酮基。
异头物(anomers):
仅在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异头碳)具有不同构型的糖分子的两种异构体。
异头碳(anomeric carbon):
一个环化单糖的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异头碳具有一个羰基的化学反应性。
变旋(mutarotation):
一个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随着它们的α-和β-异构形式的平衡而发生的比旋度变
化。
单糖(monosaccharide):由三个或更多碳原子组成的具有经验公式(CH2O)n的简
单糖。
糖苷(glycosides):
单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
成的含糖衍生物。
糖苷键(glycosidic bond):
一个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
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键,常见的糖苷键有O-糖苷键和N-糖苷键。
寡糖(oligoccharide):由2个~2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多糖(polysaccharide):
2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多糖链可以是线性的或带有分支的。
还原糖(reducing sugar):
羰基碳(异头碳)没有参与形成糖苷键,因此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
淀粉(starch):
一类可作为植物中贮存多糖的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由两种形式的淀粉:一种是直链淀
粉,是没有分支的只是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聚合物。另一种是支链淀
粉,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聚合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α-
(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糖原(glycogen):
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葡萄糖的同聚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
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极限糊精(limit dexitrin):
是指支链淀粉中带有支链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在支链淀粉经淀粉酶水解作用、糖原磷酸
化酶或淀粉磷酸化酶作用后仍然存在。糊精的进一步降解需要α(1→6)糖苷键的水解。
肽聚糖(peptidoglycan):
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唾液酸交替连接的杂多糖与不同组成的肽交叉连接形成的大
分子。肽聚糖是许多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蛋白(glycoprotein):含有共价连接的葡萄糖残基的蛋白质。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由杂多糖与一个多肽链组成的杂化的大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
脂肪酸(fatty acid):
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
杂的脂(例如三脂酰甘油、甘油磷脂、鞘磷脂和蜡)的成分。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一个-C=C-双键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ossential fatty acids):
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例如亚油酸和亚麻酸。
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也称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一种含有与甘油酯化的3个脂酰基的脂。脂肪和油
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例如卵磷脂、脑磷脂等。
鞘脂(sphingolipids):
一类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一端连接着一个长链的脂肪酸,了一端为一个极性的醇。
鞘脂包括鞘磷脂、脑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动物膜内,尤其是在中枢神经
系统的组织内含量丰富。
鞘磷脂(sphingomyelin):
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构成的鞘脂。鞘磷脂存
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卵磷脂(lecithin):
就是磷脂酰胆碱(PC,phosphatidyl choline),是磷脂酸与胆碱形成的酯。
脑磷脂(cephalin):
就是磷脂酰乙醇胺(PE,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是磷脂酸与乙醇胺形成的酯。
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
镶嵌有蛋白质的脂双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的作用。生物膜也是许多与能量
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内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插入脂双层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双层的膜蛋白。
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通过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内在膜蛋白的离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氢键与膜的内、外表面弱结
合的膜蛋白。膜蛋白一旦从膜上释放出来,通常都是水溶性的。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
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
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通透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是离子或小分子扩散过脂双层膜能力的一种量度。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
是一种带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内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合适的离子和分子从膜的任一方
向穿过膜。
(膜)孔蛋白(pore proteins):其含义与通道蛋白类似,只是该术语常用于细菌。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也称之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是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
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然后被转运过膜,但转运是沿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所以被动转
运不需要能量支持。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然后被转运过膜,但与被动
转运方式相反转运是逆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所以主动转运需要能量来驱动。在原发主动
转运过程中,能源可以是光、ATP或电子传递。而第二级主动转运是在离子浓度梯度驱动下
进行的。
协同运送(cotransport):
两种不同溶质跨膜的耦联转运。可以通过一个转运蛋白进行同一方向(同向转运)或反
方向(反向转运)转运。
胞吞(作用)(endocytosis):
物质被质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式(物质在囊泡内)并被带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胞吐(作用)(exocytosis):
确定要分泌的物质被包裹在脂囊泡内,该囊泡与质膜融合,然后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空
间的过程。
核苷(nucleoside):
是由嘌呤或嘧啶碱基通过共价键与戊糖连接组成的化合物。核糖与碱基一般都是由糖的
异头碳与嘧啶的N-1或嘌呤的N-9之间形成的β-N-糖苷键连接的。
核苷酸(nucleotide):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羟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
cAMP(cyclic AMP):
3ˊ,5ˊ-环腺苷酸,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linkage):
一种化学基团,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该酯键成了两个
醇之间的桥梁。例如一个核苷的3ˊ羟基与另一个核苷的5ˊ羟基与同一分子磷酸酯化,就
形成了一个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糖核酸(DNA , deoxyribonucleic acid):
含有特殊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3ˊ,5ˊ-磷酸
二酯键连接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糖核酸(RNA , ribonucleic acid):
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 ribosomal robonucleic acid):
作为核糖体组成成分的一类RNA,rRNA是细胞内最丰富的RNA。
信使核糖核酸(mRNA,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
RNA。
转移核糖核酸(tRNA, 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
一类携带激活氨基酸,将它带到蛋白质合成部位并将氨基酸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上的
RNA。tRNA含有能识别模板mRNA上互补密码的反密码。
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
一个外源DNA通过某种途径导入一个宿主菌,引起该细菌的遗传特性改变的作用。
转导(作用)(transduction):
借助于病毒载体,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碱基对(base pair):
通过碱基之间氢键配对的核酸链中的两个核苷酸,例如A与T或U,以及G与C配对。
查格夫法则(Chargaff‘s rules):
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
相等(G=C),即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A+G=T+C)。DNA的碱基组成具有
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
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DNA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
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彼此缠绕形成一个右手
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
骨架。碱基平面与假想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
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
基组成,碱基按A-T, 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
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表面有两条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
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之大沟,窄沟称之小沟。大沟、
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
DNA超螺旋(DNA supercoiling):
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DNA双螺旋的弯曲、欠旋(负超螺旋)或过旋(正超螺旋)的
结果。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变DNA连环数
的酶。拓扑异构酶I通过切断DNA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而拓扑异构
酶II切断DNA的两条链增加负超螺旋,减少2 个连环数。某些拓扑异构酶II也称之DNA
促旋酶。
核小体(nucleosome):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绕一个组蛋白核缠
绕构成的。
染色质(chromatin):
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染色质中含有
作为骨架的完整的双链DNA,以及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
染色体(chromosome):
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和精细包装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
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简言之,染色体是一个大的单一的双链DNA分子与相关蛋白质组成的
复合物,DNA中含有许多基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DNA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
退火(annealing):
即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
构,同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双链DNA融解彻底变成单链DNA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当双螺旋DNA融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
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的酶。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一种在特殊核苷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I型限制性内切酶既催化宿主DNA的
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II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
解。
限制酶图谱(restriction map):
同一DNA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
谱有助于对DNA的结构进行分析。
反向重复序列 (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在同一多核苷酸链内的相反方向上存在的重复的核苷酸序列。在双链DNA中反向重复可
能引起十字形结构的形成。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
也称之基因工程(genomic engineering)。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载体,按照预先设计的
要求,将一种生物的某种目的基因和载体DNA重组后转人另一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
表达的技术。
基因(gene):
也称之顺反子(cistron)。泛指被转录的一个DNA片段。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常用来
指编码一个功能蛋白或RNA分子的DNA片段。
分解代谢反应(catabolic reaction):
降解复杂分子为生物体提供小的构件分子和能量的代谢反应。
合成代谢反应(anabolic reaction):
合成用于细胞维持和生长所需要的分子的代谢反应。
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催化一个代谢途径中前面反应的酶受到同一途径的终产物抑制的现象。
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
代谢途径中一个酶被该途径中前面产生的代谢物激活的现象。
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tandard free-energy change):
在一系列标准条件(温度:298K;压力:1个大气压;所有溶质的浓度都是1M)下发生
的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ˊ表示pH7.0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标准还原电位(E°ˊ)
(standard reduction potential):
25℃和pH7.0条件下一个还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
酵解(glycolysis):
一个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换为两分
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发酵(fermentation):
营养分子(例如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
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ˊ-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
转移实现的。这种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无关。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
也称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Krebs 循环(Krebs cycle)。是用
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生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反应是由乙酰
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
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的
反应。
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由乙酰CoA经草酰
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
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
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
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
酸。
糖醛酸途径(glucuronate pathway):
从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开始,经UDP-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坏血
酸的途径。但只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坏血酸(维生素C)动物体内,通过该途径可以
合成维生素C。
无效循环(futile cycle):
也称之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一对催化两个途径的中间代谢物之间循环的方
向相反、代谢上不可逆的反应。有时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例如,葡萄糖
+ATP=葡萄糖-6-磷酸+ADP与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i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其
净反应实际上是ATP+H2O=ADP+Pi。
磷酸解(作用)(phosphorolysis):
在分子内通过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酯键而使原来键断裂的方式。实际上引入了一
个磷酰基。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
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特点是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导致婴
儿不能代谢奶汁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
尾部生长(tailward growth):
一种聚合反应机理,经过活化的单体的头部结到聚合物的尾部,连接到聚合物尾部的单
体的尾部又成了接收下一个单体的受体。
糖异生作用(gluconeogenesis):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
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7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须利用另外4步酵解中不曾
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中的三个不可逆反应。
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
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
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电子受体分子氧(O2)。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酶催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的磷酸化相偶联
的过程。
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motic theory):
一种学说,主要论点是底物氧化期间建立的质子浓度梯度提供了驱动由ADP和Pi形成
ATP的能量。
解偶联剂(uncoupling agent):
一种使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之间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例如2,4-二硝基苯
酚。
P/O比(P/O ratio):
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O2被还原时形成的ATP的摩尔数。电子从NADH传递给O2时,
P/O比为3,而电子从FADH2传递给O2时,P/O比为2
高能化合物(high energy compound):
在标准条件下水解时自由能大幅度减少的化合物。一般是指水解释放的能量能驱动ADP
磷酸化合成ATP的化合物。
叶绿体(chloroplast):藻类和植物中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叶绿素(chlorophyll):
光合作用膜中的绿色色素,它是光合生物中主要的捕获光的成分。
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s):
在植物和光合细菌中象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色)素那样吸收可见光的色素,这
类色素是对叶绿素捕获光能的补充。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或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将CO2转化成有机化合物
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在叶绿体ATP合成酶催化下依赖于光的由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光反应(light reactions):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
暗反应(dark reactions):
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或其它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
程。
Calvin 循环(Cavin cycle):
也称之还原戊糖磷酸循环(RPP cycle: reductive pentose phosphate cycle),C3
途径(C3 pathway)。在光合作用期间,将CO2还原转化为糖的反应循环。是植物用于固定
二氧化碳生成磷酸丙糖的循环途径。
C4途径(C4 pathway):
一些植物中固定碳的途径,其特点是通过使CO2浓缩减少光呼吸。在该途径中,在叶肉
细胞CO2被整合到C4酸中,然后C4酸在维管束鞘细胞被脱羧,释放出的CO2被Calvin 循
环利用。
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
植物依赖光摄取氧进行磷酸乙醇酸代谢的过程。光呼吸之所以发生是由于O2可以与CO2
竞争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的活性部位。
β氧化途径(βoxidation pathway):
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脂肪酸被连续地在β碳氧化降解生成乙酰CoA,同时
生成NADH和FADH2,因此可产生大量的ATP。该途径因脱氢和裂解均发生在β位碳原子而
得名。每一轮脂肪酸β氧化都是由4步反应组成: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
肉毒碱穿梭系统(carnitine shuttle system):
脂酰CoA通过形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一个穿梭循环途径。
酮体(acetone body):
在肝脏中由乙酰CoA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在饥饿期间
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将导致中毒。
柠檬酸转运系统(citrate transport system):
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质的穿梭循环途径。在转运乙酰CoA的同时,细胞质中
的NADH氧化成NAD+、NADP+还原为NADPH。每循环一次消耗2分子ATP。
酰基载体蛋白(ACP, acyl carrier protein):
通过硫酯键结合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或蛋白质的结构域(真
核生物)。
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大气中的氮被还原为氨的过程。生物固氮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
尿素循环(urea cycle):
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来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代谢循环。该
循环是发生在脊椎动物肝脏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脱氨(deamination):
在酶的催化下从生物分子(氨基酸或核苷酸分子)中除去氨基的过程。
氧化脱氨(oxidative deamination):
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氧化脱氨过程实际上包括脱氢
和水解两个步骤。
转氨酶(transaminases):
也称之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s)。催化一个α-氨基酸的α-氨基向一个α-
酮酸转移的酶。
转氨(transamination):
一个α-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转氨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一个α-酮酸的过程。
乒乓反应(ping-pong reaction):
在该反应中,酶结合一个底物并释放出一个产物,留下一个取代酶,然后该取代酶再结
合第二个底物和释放出第二个产物,最后酶恢复到它的起始状态。
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s):
那些降解能生成可作为糖异生前体分子,例如丙酮酸或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氨基
酸。
生酮氨基酸(acetonegenic amino acid):那些降解可生成乙酰CoA或酮体的氨基酸。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酮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苯
丙氨酸只能靠转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堆积对神经有毒害,
智力发育出现障碍。
尿黑酸症(alcaptonuria):
是酪氨酸代谢中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引起的代谢遗传病。这种病人尿中含有尿黑酸,在碱
性条件下暴露于氧气氧化并聚合为类似于黑色素的物质,从而使尿成黑色。
核苷磷酸化酶(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磷酸酯的酶。
核苷水解酶(nucleoside hydrola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酶。
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 ):
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例如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
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的合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
谢物,如碱基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痛风(gout):
是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泄不充分引起的尿酸堆积造成的,尿酸结晶堆积在软骨、软组
织、肾脏以及关节处。在关节处的沉积会造成剧烈的疼痛。
别嘌呤醇(allopurinol):
是结构上(嘌呤环上第7位是C,第8位是N)类似于次黄嘌呤的化合物,对黄嘌呤氧
化酶有很强抑制作用,常用来治疗痛风。
自杀抑制作用(suicide substrate):
底物类似物经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变成了该酶的抑制剂。例如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
抑制就属于这种抑制类型。
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
也称之自毁容貌症,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缺乏
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
Lesch-Nyhan综合症。
激素(hormone):
一类由内分泌组织合成的微量的化学物质,它由血液运输到靶组织,起着一个信使的作
用调节靶组织(器官)的功能。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的蛋白质。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响应外部信号(第一信使),例如激素而在细胞内合成的效应分子,例如cAMP、肌醇
三磷酸或二酰基甘油等。第二信使再去调节靶酶,引起细胞内各种效应。
级联放大(cascade):
在体内的不同部位,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传递一个信息,并且初始信息在传到系列
反应的最后时,信号得到放大,这样的一个系列叫做级联系统。最普通的类型是蛋白水解和
蛋白质磷酸化的级联放大。
G蛋白(G proteins):
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质,由α、β、γ三个不同亚
基组成。与激素受体结合的配体诱导GTP与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
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胞内的腺苷酸
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
激素效应元件(hormone response elements, HRE):
是指类固醇、甲状腺素等激素受体结合的一段短的DNA序列(12~20bp),这类受体结
合DNA后可改变相邻基因的表达。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
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s):
Y字型结构,在复制叉处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同时合成新的DNA链。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以 DNA为模板催化核苷酸残基加到已存在的聚核苷酸的3ˊ末端反应的酶。某些DNA
聚合酶具有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可用来校正新合成的核苷酸序列。
Klenow 片段(Klenow fragment):
DNA聚合酶I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保留了
DNA聚合酶I 的5ˊ-3ˊ聚合酶和3ˊ-5ˊ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ˊ-3ˊ外切酶活
性。
前导链(leading strand):
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地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滞后链(lagging strand):
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地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
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
生成的片段,这是Reiji Okazaki 在DNA合成实验中添加放
射性的脱氧核苷酸前体观察到的。
引发体(primosome):
一种多蛋白复合体,中的引发体包括催化滞后链不连续DNA合成所需要的短的
RNA引物合成的引发酶、解旋酶。
复制体(replisome):
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包含DNA聚合酶、引发酶、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和其它辅助因子。
复制体位于每个复制叉处执行着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聚合反应。
单链结合蛋白(SSB,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
一种与单链DNA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它的结合可以防止复制叉处的单链DNA本身重新折
叠回双链区。
滚环复制(rolling-circle replication):
复制环状DNA的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DNA聚合酶结合在一个缺口链的3ˊ端,绕环
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DNA,每一轮都是新合成的DNA取代前一轮合成的DNA。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一种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DNA聚合酶,具有RNA指导的DNA合成、水解RNA
和DNA指导的DNA合成的酶活性。
互补DNA (cDNA , complementary DNA):通过逆转录酶由mRNA模板合成的双链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扩增样品中的DNA量和富集众多DNA分子中的一个特定DNA序列的一种技术。在该反应
中,使用与目的DNA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进行多轮的DNA合成。其中包括DNA
变性、引物退火和在Taq DNA聚合酶催化下的DNA合成。
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
是通过一种可连续扫描DNA,识别出损伤部位的蛋白质将损伤部位直接修复的方法。该
修复方法不用切断DNA或切除碱基。
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
通过切除-修复内切酶使DNA损伤消除的修复方法。一般是切去损伤区,然后在DNA聚
合酶的作用下以露出的单链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最后用连接酶将缺口连接起来。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正常核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这种修复方式的特点
是:识别出正确的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合
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遗传学中心法则(genetic central dogma):
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的途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
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被转录成RNA,然后RNA被翻译成多肽链。不过由于逆转
录酶的发现,也可以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转录(transcription):
在由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转录复合体的催化下,从双链DNA分子中拷贝生物信
息生成单一一条RNA链的过程。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
可作为模板转录为RNA的那条链,该链与转录的RNA碱基互补(A-U, G-C)。在转录过
程中,RNA聚合酶与模板链结合,并沿着模板链的3ˊ→5ˊ方向移动,按照5ˊ→3ˊ方向
催化RNA的合成。
编码链(coding strand):
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
一致(在RNA中是以U取代了DNA中的T)。
核心酶(core enzyme):
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由五个亚基(α2ββ‘δ)组成,没有δ亚基的酶叫核心
酶。核心酶只能使已开始合成的RNA链延长,但不具有起始合成RNA的能力,必需加入δ
亚基才表现出全部聚合酶的活性。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催化由核苷-5ˊ-三磷酸合成RNA的酶。
启动子(promoter)
内含子(introns):
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
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
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
外显子(exons):
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
指编码相应RNA外显子的DNA中的区域。
终止因子(termination factors):
协助RNA 聚合酶识别终止信号的辅助因子(蛋白质)。
核酶(ribozymes):具有象酶那样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剪接体(spliceosome):
大的蛋白质-RNA复合体,它催化内含子从mRNA前体中除去的反应。
RNA加工过程(RNA processing):
将一个RNA原初转录产物转换成成熟RNA分子的反应过程。加工包括从原初转录产物中
删除一些核苷酸,添加一些基因没有编码的核苷酸,和对某些碱基进行共价修饰。
RNA剪接(RNA splicing):
从DNA模板链转录出的最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
的RNA分子的过程。
翻译(translation):
在蛋白质合成期间将存在于mRNA上代表一个多肽链的核苷酸残基序列转换为多肽链氨
基酸残基序列的过程。
遗传密码(genetic code):
核酸中的核苷酸残基序列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续的3个核
苷酸残基序列为一个密码,特指一个氨基酸。标准的遗传密码是由64个密码组成的,几乎
为所有生物通用。
起始密码(iniation codon):
指定蛋白质合成起始位点的密码。最常见的起始密码是蛋氨酸密码:AUG。
终止密码(termination codon):
任何tRNA分子都不能正常识别的、但可被特殊蛋白结合并引起新合成的肽链从翻译机
器上释放的密码。存在三个终止密码:UAG,UAA和UGA。
密码子(codon):
mRNA(或DNA)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该序列编码着一个指定的氨基酸,tRNA
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互补。
反密码子(anticodon):
tRNA分子的反密码环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在翻译期间,反密码与mRNA中的互
补密码结合。
简并密码子(degenerate codon):
也称之同义密码子(synonymous codon)。是指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几个不同的密码子。
氨基酸臂(amino arm):
也称之接纳茎(acceptor stem)。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
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
TψC臂(TψC arm):
tRNA中含有胸腺嘧啶核苷酸-假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残基序列的茎环结构。
氨酰-tRNA(aminoacyl-tRNA):
在氨基酸臂的3ˊ端的腺苷酸残基共价连接了氨基酸的tRNA分子。
同工tRNA(isoacceptor tRNA):结合相同氨基酸的不同的tRNA分子。
摆动(wobble) :
处于密码子3ˊ端的碱基和与之互补的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之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
宽容性,即处于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也称之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与密码子上3ˊ端
的U、C和A配对。由于存在摆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NA
密码子结合。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催化特定氨基酸激活并共价结合在相应的tRNA分子3ˊ端的酶。
翻译起始复合体(translation initiation complex):
由核糖体亚基、一个mRNA模板、一个起始的tRNA分子和起始因子组成并组装在蛋白质
合成起始点的复合体。
读码框( reading frame):
代表一个氨基酸序列的mRNA分子的非重叠密码序列。一个mRNA的读码框是由转录起始
位置(通常是AUG密码)确定的。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
肽酰转移酶(peptidyl transferase):
蛋白质合成期间负责转移肽酰基和催化肽键形成的酶。
嘌呤霉素(puromycin):
通过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引起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来抑制多肽链合成的一种抗生素。
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DNA 或RNA序列中一段不含终止密码的连续的非重叠核苷酸密码。
信号肽(signal peptide):
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时
不一定在N端)。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在转录起始复合体的组装过程中,与启动子区结合并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一种蛋白
质。某些转录因子在RNA延伸时一直维持着结合状态。
操纵子(operons):
是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调控它们转录的操纵基因和启动子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
单位。
操纵基因(operator):
与特定阻遏蛋白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表达的DNA区。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编码一个蛋白质或一个RNA的基因。
转录激活剂(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通过增加RNA聚合酶的活性来加快转录速度的一种调节DNA结合蛋白。
阻遏物(repressor):
与一个基因的调控序列或操纵基因结合以阻止该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
衰减作用(attenuation):
一种翻译调控机制。在该机制中,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的移动的速率决定转录是进行
还是终止。
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
出现在DNA结合蛋白质和其它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基元(motif)。当来自同一个或不
同多肽链的两个两性的α-螺旋的疏水面(常常含有亮氨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圈对圈
的二聚体结构时就形成了亮氨酸拉链。
锌指(zinc finger):
也是一种常出现在DNA结合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基元。是由一个含有大约30个氨基酸
残基的环和一个与环上的4个Cys或2个Cys和2个His配位的Zn2+构成,形成的结构象
个手指状
S phase (S期):真核细胞循环中DNA 合成的时期。
S1 nuclease (S1核酸酶):特异性分解未配对(单链)DNA 的酶。
Saltatory replication (跳跃复制):产生某些序列大量拷贝的偶然单向扩增。
Satellite DNA (卫星DNA):由一个短基本重复单位构成的许多连续重复(相同或者相似的)
组成。
Saturation density (饱和密度):分裂在因细胞-细胞接触而被抑制之前,培养细胞在体外
生长的密度。
Saturation hybridization (饱和杂交试验):一个成分过量,使另一成分中所有互补序列
形成双链结构。
Scaffold (染色体支架):当染色体失去组蛋白质的时,形成一个以姊妹染色体对形式存在
的蛋白质结构。
Scarce (complex) mRNA (稀少mRNA):由大量的不同mRNA 成分组成,每一个在细胞中只有
很少的拷贝
scRNA:出现在胞质和核中的小胞质RNA 分子。
scRNPs:scRNAs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小核糖体蛋白颗粒。
Segmentation genes (体节基因):控制昆虫体节数量或极性的基因。
Selection (选择):指使用特殊条件从而只能使带有特殊表型的细胞存活。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通过亲本DNA双螺旋两链分开,每一链作
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的复制方式。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半不连续复制):一条新链连续合成而另一条链不连续合
成的模式。
Septum (隔膜):在细胞中部形成的物质,在分裂周期末能将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Serum dependence (血清依赖性):指真核细胞需要血清中的某些因子才能在培养基上生
活。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在两个性别中内容不同的染色体,通常标记为X或Y(或W和
Z),一个性别是XX(或WW),另一个性别是XY(或WZ)。
Sex linkage (性连锁):一种遗传方式,在性染色体(通常是X)上所携带基因的表现。
Sex plasmid (性质粒):实际上是一个附加体,能够起始接合过程,在此过程中染色体物质
从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胞。
Shine-Dalgarno sequence (SD 序列):部分或所有细菌mRNA 上AUG 起始密码之前的
AGGAGG序列,与16S RNA上3¢末端序列互补,在核糖体与mRNA结合中起作用。
Short-period interspersion (短散布序列):基因组的一种形式,其中,300bp 的中等重
复序列与1000bp 左右的非重复序列交替出现。
Shotgun experiment (鸟枪法试验):以随机产生的片段形式克隆整个基因组。
Shuttle vector (穿梭载体):构建的具有两种宿主(例如,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复制原点
的质粒。可用来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携带外源片段。
Sigma factor (s因子):起始必须的RNA聚合酶的一个亚基,主要影响RNA聚合酶结合位
点(启动子)的选择。
Signal hypothesis (信号假说):指分泌蛋白质N-端序列新生肽链连接到膜上的作用,即
mRNA 和核糖体通过正在合成的蛋白质N-端衔接到膜上。
Signal sequence (信号序列):蛋白质上负责共转移进入内质网膜的区域(通常是N-端)。
Signal transduction (信号传导):指受体和配体在细胞表面作用并传递引发细胞内途径信
号的过程。
Silent mutations (沉默突变):不改变基因产物的突变。
Silent sites (沉默位点):指突变不影响基因产物的位点。
Simple-sequence DNA (简单序列DNA):等同于卫星DNA。
SINES:短散布序列,是一类反转座子,以短的散布重复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出现,来自
RNA 聚合酶III介导的转录。
Single-copy plasmid (单拷贝质粒):在细菌中以每个宿主染色体一个质粒的比率存在。
Single-strand assimilation (单链同化):指RecA 蛋白质引起DNA单链替换双螺旋中其
同源链的能力,即能使单链同化进双链。
Single-strand exchange (单链交换):双螺旋DNA一条链离开其原来的配对链,而与另一
分子中的互补链配对从而替换第二个分子中同源链的反应。
Single X hypothesis (单X 假说):指雌性哺乳动物中一个X 染色体失活现象。
Sister chromatids (姊妹染色单体):由复制产生的一个染色体的拷贝。
Site-specifix recombination (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在两个特异序列(不一定同源)之
间,如噬菌体整合/切除或转座中共整合结构的拆分。
Slow component (慢成分):复性反应中最后复性的成分,通常由非重复DNA 组成。
Slow-stop dna mutant (慢停突变):大肠杆菌中,在42℃下能够完成当前复制但不能起始
第二轮复制的突变。
Smooth ER (光滑内质网):由不与核糖体结合的内质网组成。
snRNA(核小RNA):指任何一个限制在核内的小分子RNA,一些snRNA在涉及剪接过程,另一
些涉及RNA 合成反应。
snRNPs:核小核糖体蛋白质(snRNA 与蛋白质结合)颗粒。
Solution hybridization (液相杂交):见液态杂交。
Somatic cells (体细胞):生物体内除生殖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
Somatic mutation (体细胞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内的突变,只影响其子代细胞,不遗传后
代。
SOS box (SOS 框):能被LexA 抑制蛋白质所识别的~20bp DNA 序列(启动子)。
SOS response(SOS反应):指大肠杆菌对放射性或其它DNA损伤反应而诱导许多酶,包括激
活修复活性。其原因是RecA 激活蛋白酶活性,从而切割LexA 抑制因子。
Southern blotting (Southern杂交):指将变性DNA从琼脂糖凝胶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从而
与互补核算杂交的过程。
Spheroplast (原生质球):指细胞壁被大部分或者全部除掉的细菌或者酵母细胞。
Spindle (纺锤体):指真核细胞在分裂中重新组织的结构,核膜崩裂,染色体通过微管衔接
到纺锤体上。
Splice site (剪接位点):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周围的序列。
Splicing (剪接):指内含子切除和外显子连接,因此内含子被剔除,而外显子剪接到一起。
Spontaneous mutation (自发突变):无任何诱变剂加入时发生的突变。
Sporulation (孢子形成):细菌(由形态转变)或者酵母(作为减数分裂的产物)中产生孢子。
SSB:单链结合蛋白,大肠杆菌中一种与单链DNA 结合的蛋白质。
Staggered cuts (交错切口):当DNA 两条链在不同的相邻位点切割时产生交错切口。
Start point (起始点):指DNA 上转录成RNA 第一个碱基所在的位置。
Stem (中轴):发夹结构中的碱基配对层。
Sticky ends(粘端):指双链DNA相反突出端或不同DNA双链分子末端的互补单链,可由双
螺旋DNA 上的交错切口产生。
Stop codons (终止密码子):3 个终止蛋白质合成的核苷酸三链体(UAA、UAG、UGA)。
Strand displacement (链置换):一些病毒复制的模型,其中合成一条新链代替双螺旋DNA
中的互补链。
Streptolydigins (利迪链霉素):阻遏细菌聚合酶转录的延伸的一种抗生素。
Stringent replication (严谨型复制):指限制单拷贝质粒在细菌染色体之外多次复制。
Stringent response (应急反应):指细菌在恶劣生长环境中关闭tRNA和核糖体形成的能
力。
Structural gene (结构基因):编码非调控RNA 或蛋白质的基因。
Supercoiling (超螺旋):指闭合环状双链DNA 在空间中螺旋,并绕过自身中轴的结构。
Superrepressed (超阻遏):与不可诱导的意思相同。
Suppression (抑制):指降低突变效果而不逆转DNA 本身变化的突变。
Suppressor (extragenic) (抑制子):通常是编码突变tRNA的基因,此tRNA能够识别突变
的密码子,按原意或可接受的错意替代。
Suppressor (intragenic) (抑制因子):是在移码突变后恢复原来读码框的补偿突变。
SWI/SNF:染色质重建复合体,用ATP 的水解提供能量改变核小体结构。
Synapsis(联会):指在减数分裂初期同源染色体的两对姊妹染色单体联合,产生二价染色体
结构。
Synaptonemal complex (联会复合体):联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Syntenic genetic loci (同线基因座):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座。
T cells (T细胞):T 淋巴细胞,可分为几个功能类型,携带TCR(T 细胞受体)并且涉及细
胞免疫。
Tm是溶解温度的缩写。
Tandem repeats (连续重复):连续存在的多拷贝相同序列。
TATA box (TATA 框):在真核RNA聚合酶II转录单位起始点前25bp处发现的富含AT 的保
守区,可能涉及RNA 聚合酶的正确起始定位。
Telomerase (端粒酶):是核糖体蛋白酶,能通过加入单个碱基在端粒末端产生重复单位。
Telomere (端粒):是染色体的实际末端,DNA序列包括简单的重复单位以及突出的、可形
成发夹结构的单链末端。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tion (温敏型突变):产生在低温下正常而在高温下无活性基
因的突变(相反突变通常称为冷敏型突变)。
Terminal redundancy (末端冗余):指噬菌体基因组两端(例如)同一个序列的重复。
Termination codon (终止密码子):UAG(琥珀)、UAA(赭石)或者UGA之一,引起蛋白质合成
终止,也称为无义密码子。
Terminator (终止子):转录本后部所代表的DNA 序列,能够引起RNA 聚合酶终止转录。
Tertiary structure of a protein (蛋白质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空间组织形式。
Testcross (测交):用一个基因型未知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其后代的表型与未知基因
型亲本携带的染色体直接相关。
Thalassemia (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缺少a或者b-株蛋白质的红细胞疾病。
Thymine dimer (胸腺嘧啶二聚体):由紫外照射引起DNA上相邻胸腺嘧啶化学交联而形成的
一种突变。
Topo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能够改变DNA 连环数的酶(I型一次一个,II型一次两个)。
Topological isomers (拓扑异构体):具有不同连接数的相同DNA 分子。
Tracer (示踪):指复性反应中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成分,其量很少,不足以改变反应进程。
Trailer (非转录尾区):指mRNA 3¢末端位于终止密码子之后的非翻译序列。
Trans configuration(反式构型):指两个基因座在不同DNA 分子(染色体)上出现。
Transcribed spacer (被转录间隔):指rRNA转录单位的一部分,它被转录但是在成熟过程
中被抛弃,即它不产生rRNA。
Transcription (转录):以DNA 模板合成RNA。
Transcription units (转录单位):指RNA聚合酶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间的距离,可能包括
不止一个基因。
Transduction (转导):指噬菌体将细菌基因从一种细菌中转移到另一种细菌中。一个携带
自身以及宿主基因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也可指逆转录病毒获得和转移真核基因。
Transfection (转染):接受加入的DNA 从而获得新的基因标记。
Transformation (转化):细菌接纳外源DNA 而引入新的基因标记。
Transformation of eukaryotic cells (真核细胞的转化):指真核细胞在培养基中向非限
制生长状态的转化。
Transgenic animals (转基因动物):通过卵注入将新的DNA 序列引入遗传系产生的动物。
Transit peptide(转运多肽):通过膜上翻译后通道进入细胞器的蛋白质上切下的短引导序
列。
Transition (转换):是一种突变,嘌呤代替另一种嘌呤,或嘧啶代替另一种嘧啶。
Translation (翻译):是在mRNA 膜板上进行蛋白质合成。
Translocation of a chromosome (染色体易位):指部分染色体通过切割分开然后与其它染
色体结合的重组。
Translocation of a gene (基因易位):指在基因组上原拷贝位点以外尾点出现新的拷贝。
Translocation of a protein (蛋白质转运):指蛋白质跨膜运动。
Translocation of the ribosome (核糖体位移):是其在往多肽链中加入一个氨基酸后沿着
mRNA 移动一个密码子。
Transmembrane protein (跨膜蛋白质):是膜的组成成分,其一个或多个疏水区域位于膜上,
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一边或者两边。
Transplantation antigen (移植抗体):在所有哺乳动物细胞中,由主要组织相容性位点编
码的一种蛋白质,涉及淋巴细胞的作用。
Transposase (转座酶):催化转座子插入新位点的酶。
Transposition immunity (转座免疫):指某些转座子阻止其同类型转座子转座到同一个
DNA分子的能力。
Transposon(转座子):能将自身插入基因组新位置的DNA序列(与靶位点无任何相关序列)。
Transposition (转座):指转座子移到基因组新的位点(参见非重复转座、复制型转座和保
守性转座)。
Transvection (转位):指仅当两个染色体联会时影响另一个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能
力。
Transversion (颠换):指一个嘌呤被嘧啶代替或相反的突变。
True-breeding organisms (培育纯合体):是正在考虑的性状纯合体。
Twisting number (DNA扭转数):指碱基对数目与双螺旋每个螺旋的碱基数之比。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p/1735454025a166646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