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linux驱动移植)
维普资讯
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16期
洛阳地区1 9 9 6 ̄2 00 5年食管癌
和贲门癌患者4 6 8 3例临床分析
张洛 ,冯笑山 ,王立东 ,李苹娟 ,王公平 ,高社干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 ̄471003;2郑州大学医学实验中心)
[摘要]动态观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 ̄2005年收治的4 68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
征,分析住院患者的例数、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4 683例患者中,食管癌3 648例,贲门癌1 035例,二者
均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提示食管癌和贲门癌仍然是洛阳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应加强对其流行病学特征
及发病因素的研究。
[关键词]食管肿瘤;贲门肿瘤;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07)16—0042—02
近年研究表明,部分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呈下降
~
69岁。食管癌患者中男、女发病高峰年龄均在6O~
趋势[1]。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9岁;贲门癌男性发病高峰年龄60"-69岁,女性5O~
1996 ̄2005年间收治的洛阳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
59岁。说明食管癌男女发病的高峰年龄相同,而贲门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洛阳地区食
癌则不相同。食管癌男女构成比为1.6:1,贲门癌为
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病情况。
3.8:1,男女间有显著差异(P<O.01)。
1 临床资料
3讨论
本文同期收住恶性肿瘤患者15 844例,其中食管
显著地域性分布差异是食管癌和贲门癌流行病
癌和贲门癌患者4 683例,均经胃镜或(和)手术及病
学的突出特征。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洛阳
理确诊。根据病理诊断报告和临床住院记录逐年统
地区惟一的省级三甲综合性教学医院,其收治的患
计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例数及其构成、年龄和性别分
者具有较高的地区代表性。本研究通过动态观察该
布。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
院10 a间收治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数量,从侧
2结果
面反映该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流行状况。结果显
2.1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及数量分布 本文食
示,10 a年间平均每年收治46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
管癌和贲门癌4 683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9.6 A。每 o
者,而2000年以后,每年平均收治食管、贲门癌患者
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食管癌3 648例(78 9,5),明显
达556例。提示10 a来该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就诊人
高于贲门癌1 035例(22 Ao)。1995 ̄1999年平均每年
数有增高趋势,食管癌和贲门癌仍然是该地区最常
收治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分别为267、71例,2000~
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原因可能是:①随着人们生活
2005年平均每年为430、125例,较前显著上升(P<
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诊率也提高。②生活水平提高,
0.01)。
使膳食单调、营养不良产生的发病危险因素减弱,但
2.2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见表
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又产生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农
1。由表1可见,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病主要集中在5O
药、化肥的大量应用以及工业的发展等。
表1 1996~2005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本研究还发现,该地区食管癌患者明显高于贲
门癌,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尤其贲门癌男女构成比达
3.8:1。这种性别分布差异以围绕在太行山区的河
南、山西、河北三省Cl,z]较明显,可能与该地区人们的
男女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有关。10 a间食管癌和贲门
癌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主
要集中在5O~69岁,7O岁以后迅速下降,呈单峰分布
状态。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这一年龄段患者要
通讯作者
格外警惕。
42
维普资讯
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笫16期
[参考文献]
[1]刘忠,何欣,王立东,等.河南食管癌高发区ABO血型及血细胞
分类计数与食管癌和贲门癌关系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05,
l4(1):卜4.
[2]王立东,高文俊,杨万才,等.林州市人民医院9年问食管、贲门癌
3933例分析[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32(1):9-ll・
(收稿日期:2006一l2-30)
・
经验交流・
晚期大肠癌应用草酸铂联合方案时辰化疗临床观察
宋立强,王旬果,盖娟娟
(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东营257091)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上多采用手术为主的综
合治疗,但很多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到晚期,伴有多发转移,这
时化疗是重要治疗手段。联合方案时辰化疗法治疗晚期大肠
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较小。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应
用草酸铂(L—OHP)加醛氢叶酸和5一氟尿嘧啶(5一FU)联合治
疗晚期大肠癌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4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男22例、女2O例,年
龄52~70岁、中位年龄64岁。结肠癌22例,直肠癌2O例。低分化
腺癌24例,中分化腺癌9例,高分化腺癌9例。KPS评分≥6O
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初
治12例,复治3O例。伴肝转移18例,肺转移12例,骨转移5例,腹
膜转移2例,多发转移5例。按国际TNM分期均属Ⅳ期。
方法:应用Melodie程控多通道便携式药物输注泵给药,
5-FU 500 mg/m ;22:00至1O;OO,其中75 的剂量在3:00至
5:00滴入,第1~5天。醛氢叶酸200 mg/m。,22:00至10:00,第
l~5天;L—OHP 50 mg,10:00至22:()O,第l~4天;每3周为1个
周期,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
及不良反应,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X线、B超等检
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疗效评价按WHO标准分为
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
PR计算有效率,毒性按NCI的毒性指标及分级标准。缓解期
为开始判定CR或PR至肿瘤复发或进展时间。生存期为化
疗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诊时间。
结果;患者均接受2~6周期的化疗,治疗后PR 24例,SD
1O例。PD 8例,总有效率57.1 。毒副反应主要为L一0HP引
起的外周神经毒性(10例,21.4 ),嘱患者手足保暖,避免接
触冷水可减轻此副反应;其次为骨髓抑制,较轻微,主要为白
细胞降低,其中I度13例(30.9 ),Ⅱ度7例(16.7 ),应用粒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均恢复正常;胃肠道反应轻微,均为Ⅱ度
以下;未见明显血液和心肝肾毒性反应,无一例因化疗相关毒
副反应中止治疗。
讨论:研究发现,患者夜间应用抗代谢类药物敏感度高,
5 a生存率明显提高。时辰化疗是根据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及
药物代谢的生物规律,选择肿瘤组织对药物最敏感而对机体
毒性最低的时间进行化疗。其优点在于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
保证标准剂量的化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在毒性最低时提高
药物剂量,增强疗效,从而提高生存率。
研究显示,恒速静滴5一Fu时,其血浆浓度表现为明显的
昼夜时辰变化,这些变化与参与5一Fu合成及分解代谢的几种
酶的昼夜节律有关。5一Fu的代谢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
的昼夜规律起决定性作用,从22:0o到1O:0o,其活性较其他时
间增 ̄ff4o 以上,而此时进入S期的骨髓、小肠、皮肤及口腔
黏膜细胞处于低谷,人体对5一Fu耐受性最佳。5一Fu是时问依
赖性药物,连续静滴在耐受性及抗瘤活性方面较快速推注为
好,连续12 h静注正弦曲线形式时辰给药,给药高峰在凌晨4
时,较恒速给药表现出明显优越的血药浓度分布,且不良反应
明显降低。因此,目前通用的5一Fu时辰给药方案为22:0o到
1O:0o连续12 h给药,给药高峰为4:0o。
L—OHP是第三代铂类化合物,对晚期结直肠癌有较高的
抗瘤活性,其毒性和疗效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其原因可能与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分泌的昼夜节律有关。GSH是存在于
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内的重要的含半胱氨酸的巯基三肽,构
成细胞内主要的非蛋白硫氢基化合物;作为重要的还原剂,参
与多种生理反应;作为生理性抗氧化剂,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
伤;作为半胱氨酸的储备库,参与外来试剂和大多数细胞内成
分解毒过程;逆转铂类、烷化剂和蒽环类药物的细胞毒性;与
具有快速更新能力的组织如骨髓、消化道上皮的增殖节律有
关。同一个体GSH的昼夜分泌有l~5倍的差异,高峰期常位
于下午。根据GSH的昼夜节律及动物实验结果,目前铂类药
物的给药方法为1O:0o到22:0o连续12 h给药,16:0o达到给药
高峰。Levi等采用L—OHP+5-Fu/FA方案进行时辰化疗治疗
93例晚期大肠癌,总有效率为58 。
一
般认为,肠癌对抗癌药物敏感性很低,单独化疗有效率
2O ~3O 。我们应用L—OHP联合方案时辰化疗法治疗晚
期大肠癌有效率为57.1%,且毒性反应低,值得临床进一步观
察研究。
(收稿日期:2007—02—18)
43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洛阳地区1996~2005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4683例临床分析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0107452a55802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