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flash播放器官方版下载)

030

教育教研┆高等教育

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刘 青

摘 要: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充分融合美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发思想层面的共鸣,还能够有效调动大学生自

主探寻人生意义的积极性,促进传统德育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化升级,促进思政教育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

析,同时提出有效融合的路径。

确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其个人对于真善美的辨别力的提升。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中融合美育的价值展开具体分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0)22-0030-02   DOI:10.12240/.2095-9214.2020.22.014

美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和喜好,是激发

其自主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美育教学有助于陶冶学

生的情操,提升其审美能力以及对于美的体验和感知。针对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美育,能够充分促进学生在

感受美的环境中体验美、感知美,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促进

情感的共鸣,同时激励学生积极探求有意义的人生。

生有效抵御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增强大学生的是非善恶

辨别能力,自觉抵御不良言行举止,激发他们对于真善美的

自觉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阳光的人生观、价值

观、世界观,丰富其自身的思想情感,塑造大学生健全良好的

人格意识,丰富其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大学生自主探

索求知的精神,积极追求美好,有助于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

地成长发展。

一、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融合美育,有

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层次,提升其对人生的价值认知。具

体来讲,美育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合美育,有助于提升大学

生自身审美教育的影响力,深入探究美育的理论核心和内

涵,充分突出美育的精神本质,促进美育与思政教育的高度

融合,从而让当代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深入体会感知美的意

义,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精神动力,

激发彼此思想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人生

的价值意义。

第二,美育融合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打

破传统德育教学的“填鸭模式”束缚,促使思政教育教学更

加的丰富生动,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改善传统

思政教育教学课堂的氛围,提升课堂互动的活力。美育融合

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助于学生感受美,通过教学内

容的引导,有效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大学生的情感

认知,提升其对于美的感受能力,激励大学生更加主动积极

地探求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第三,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合美育,有助于引导大学

(一)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当代高校必须积极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美

育教育理念的传递和发展,融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

规律,促进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高度融合,加强教育

理念的变革与创新。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应积极融入一些

优秀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以及案例等内容,通过情境教学以

及道德模范的引导作用,带动大学生深入体会模范人物的魅

力所在,感受榜样的伟大力量,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

意识和素质能力。高校还应当积极加强美育教学方面的资

源投入,充分重视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深入探究美

育教学中的科学价值,加强美育配套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丰

富高校文化氛围建设,促进思政教育不断迈向美育的方向,

充分完善美育与思政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保障学生多元

(二)丰富美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高校应当充分明确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教学任务应当

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和规划,增强思政教育课程课时的安

排,融合美育内容,突出审美教育的思想核心,不断优化高

校德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开拓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完善

大学生德育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德育教学监督管理系统的建

设与完善,打造多层次、人性化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高校

应当注重加强教育主客体的相互交流和互动,促进情感的共

鸣。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富含哲理的故事以

及各种美学作品引导并影响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

发掘先进的模范事迹和案例,引导大学生体会美的魅力,真

正通过美育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升华和共鸣,促使其主

动追求美的思想情怀。

三)改进美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高校应当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把控思政

教育教学的目标,针对德育工作的实际要求,落实以美育人

的方式方法,提升大学校园德育教学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促

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高效沟通和互动,提升大学生自

主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德育教学个性化发展,凸显其人文

特点以及多元化特性。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美育的优势,开拓

德育的有效方法,通过美的语言调动大学生的热情,通过美

的事物引导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充分促进美育和思政教育的

充分融合,从而保障高校大学生德育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

科学技术不断拓宽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

势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将传统美育教学转变为富有活力趣

味的课堂,通过有效的渗透传递影响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

升,深刻地感知美、体验美,提升大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促进

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组织开展过程

中,应当融合美学的理论知识、艺术著作、诗词音乐、影视文

化等,丰富美学元素的应用,激发大学生追求美的动力,提升

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放美育平台,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校还应当科学规划思政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积极丰

富完善思政教学的内容,开拓思政教育的空间,塑造良好的

教育教学环境和氛围,除了充分展示思政教育的理论特性、

人文特性以及时代特性之外,还应当完善审美教育的系统平

台搭建,打造思政网络教育信息平台,积极开创多样化的主

题专栏,优化网页的界面和内容,深入融合美学的内容,丰

富其审美价值,充分发挥美学传播媒介的作用和价值,通过

调整有效传播美学知识的方式方法,促进美育价值的全面发

挥,有效开拓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传递的方式和途径。高校可

以积极开设针对大学生的审美专项教育的慕课平台,其中可

以共享来自全国各大著名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可以结

合自身个性化的喜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

高等教育┆教育教研

031

可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高校还应当积极与学生

家长进行互通交流,增强家长引导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参与

度,积极建设并完善家校互联互通的美育教育平台,促进家

长与学校对于审美教育引导的思想统一性,尤其是促进家庭

价值理念的转化与升级,提升大学生自主审美的认知和意

识,

五)

推动家庭内部自觉传递弘扬美学知识。

整合美育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高校应当积极开拓思政教育传播的路径,充分发挥高校

培养输出高素质人才的职能,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互

通的方式,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高校必

须充分贯彻贴近学生及其日常生活的教学原则,充分与时代

共舞,积极变革创新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

式的束缚,发挥现代化互联网技术优势,不断开创新时代的

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媒介的丰富性,为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效果提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高校应当积极传播有关美

育与思政教育的优秀作品,不断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促

进审美艺术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开拓审美教育价值的高效

传播。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文化建设活动,比如读书分

享会、歌咏比赛、诗词朗诵、书画才艺比赛等活动,加强校园

文化建设力度,开拓大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路径,在快

乐的体验中不断学习感知,体会审美的意义,丰富大学生德

育的人文特性。高校基于本身非常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优

势,还可以大力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文化馆、文史

资料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图书馆等,丰富大学生的课

外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会自然美,丰富对美的感知和认识,

增强学生对于美的追求,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美学知识的积

极性。

总而言之,高校应当充分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促

进美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充分融合,积极完善思政教育教学

的模式和体系,发挥美学教育方法的优势和价值,创新理念

和方法,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空间,促进高校德育有

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廷,杨永杰.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的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19(24):236-237.

[2]张丹.美育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4):48-52.

[3]陈淑芬.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

[J].教育观察,2019,8(23):26-28.


本文标签: 教育 大学生 美育 思政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