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javascript基础教程n)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一、汉译英并解释名词
渗透作用:osmosis,即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想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蒸腾比率:TR,即植物蒸腾丢失水分和光和作用产生的干物质的比值。
水分利用率:WUE,即蒸腾系数,指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WUE是TR的倒数。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即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有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
分上升原因的学说,也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
期,各种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不同,但基本都处于营养生长即将进入生殖生长时期。
二、 问答题
1、 蒸腾作用有何生理学意义,测定蒸腾作用的指标有哪些?
答: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作用的生理学意义有下列3点: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有助于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测定蒸腾作用的指标有下列3种:
(1)、蒸腾速率,即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蒸腾
水量的克数表示(g/㎡/h)。
(2)、蒸腾比率:TR,即植物蒸腾丢失水分和光合作用产生的干物质的比值。一般用g/㎏表示,
即植物消耗1kg水所形成干物质的克数。
(3)、水分利用率:WUE,即蒸腾系数,指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化的水分克数,WUE是TR的
倒数。
2、 根系吸水的三个途径是什么?
答:根系吸水的途径有3种: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等。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
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不越膜,阻力小,速度快。跨膜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
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
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统称为细胞
途径。
3、 水势的计算
答:水势等于渗透势加压力势加重力势加衬质势:
Ψ
w
=
Ψ
s
+
Ψ
p
+
Ψ
g
+
Ψ
m.
重力势和衬质势通常忽略不
计,所以
Ψ
w
=
Ψ
s
+
Ψ
p,
本公式适用于有液泡的细胞或细胞群。
渗透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渗透势一般
为负值。
压力势是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
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压力势往往是正值。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汉译英并解释名词
胞饮作用:pinocytosis,即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离子通道:ion channel,即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离子泵:ion pump,存在于植物细胞膜上,其实质是ATP酶,当少量的K﹢、Na﹢等阳离子进入质膜时,
活化ATP酶,促进ATP水解,释放能量,将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诱导酶:induced enzyme,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这种酶,这
种现象就是酶的诱导形成,所形成的酶叫做诱导酶。
硝酸还原酶:NR,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和叶子中,在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还
原硝酸盐,是一种诱导酶。
NiR:亚硝酸还原酶,存在于叶绿体或根中,在亚硝酸盐还原成铵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还原亚硝酸盐。
GS:谷氨酰胺合成酶,在谷氨酰胺合成途径中起催化作用。植物中有两类GS,一类在胞质溶胶,另一类在
根部细胞的质体或叶片的叶绿体。
生物膜:biomembranes,即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二、问答题
1、 植物细胞对溶质、矿物质的吸收方式和过程
答: 植物细胞吸收溶质可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由膜转运蛋白完成。
膜转运蛋白主要有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和离子泵3种,分别进行通道运输、载体运输和泵运输。通道运输
中主要有K﹢、Cl﹢、Ca
²
﹢、NO
3﹣
等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的运输时顺着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载体
运输包括单向运输载体、同向运输器和反向运输器,它们可以顺着或逆着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运输溶质。泵
运输有H﹢—ATP酶、Ca
²
﹢—ATP酶和H﹢—焦磷酸酶3种类型。它们都要依赖于ATP或焦磷酸中的自
由能启动。胞饮作用是非选择性吸收,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水分中的物质一齐吸收。
植物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1)、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根部细胞再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于解吸附。
(2)、离子进入根的内部 离子从根部外面进入根的内部可通过质外体途径,也可以通过共质体途
径。
(3)、离子进入导管或管胞 可通过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入。
2、 植物细胞吸收了硝酸盐如何转化成氮的?
答:植物细胞吸收硝酸盐后,先由细胞质中的硝酸还原酶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再通过叶绿体或根中
的亚硝酸还原酶把亚硝酸盐还原成铵,植物吸收铵盐中的氨后,植物体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等多种途径
将氨同化为氨基酸或酰胺。高等植物不能利用有理氨,靠借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的作用,经过复杂变化将氮
还原成铵,供植物利用。
3、 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必需元素有哪些?
答:植物对某些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大,称为大量元素:氮、钾、钙、镁、磷、硫、硅等7种;植物需要量
极微,稍多即发生中毒的来自土壤的元素,即微量元素:氯、铁、硼、锰、钠、锌、铜、镍和钼等9种。
必须矿质元素为:氮、磷、钾、硫、钙、镁、硅、铁、锰、硼、锌、铜、钼、氯、镍、钠共16种。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汉译英并解释名词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即光合作用的第一幕,指光合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
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re,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膜蛋白复合体,其中包含参与能量转换的特殊叶绿素
a对、脱镁叶绿素和锟等电子受体分子。
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通常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
2
的量或放出O
2
的量,或者积累干物
质的量。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
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CO
2
补偿点:CO
2
compensation point,当光和吸收的CO
2
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
2
,这个时候外界的CO
2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植物生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至第十二章)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oclinux.cn/b/1713198918a623518.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